重庆的夏夜,空气里浮着火锅沸腾的辣意和嘉陵江氤氲的水汽。晚上八点,“晓宇火锅”包间里,王总又一次举起了酒杯。他是这家本土商贸公司的合伙人,面前坐着远道而来的客户。
“李总,必须走一个!感情深,一口闷!”他仰头,一杯白酒下肚,一股热线从喉咙直抵胃部。这已是今晚不知道第几杯了。
王总今年四十五岁,正处于事业的爬坡期。用他的话说是“上有老下有小,前有狼后有虎”。二十多年的打拼,让他深谙一个道理:在重庆这块码头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很多生意,都是在酒桌上“喝”出来的。
但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曾是校篮球队的主力,如今小腹微凸,体检报告上“脂肪肝”三个字一年比一年醒目。更让他难受的是,每次应酬完回家,妻子总会皱着眉把头扭开:“快去刷牙洗澡,一身酒气,熏死人了。”他想凑近看看熟睡的儿子,妻子会连忙拦住:“别吵醒孩子,你这一身味儿……”
那一刻,他从外面呼风唤王的“王总”,变成了家里连靠近家人都需要勇气的“酒鬼”。
最严重的一次,是去年冬天。一场大客户答谢宴,他喝到凌晨,怎么回的家全无印象。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和衣躺在客厅沙发上,吐了一地。妻子红着眼圈在打扫,十岁的儿子躲在房门后,用一种害怕又陌生的眼神看着他。那个眼神,像一根针,扎得他心脏生疼。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对着浴室镜子里的自己说。镜中人脸色蜡黄,眼袋浮肿,嘴里呼出的气味连自己都难以忍受。他开始尝试各种解酒药、保健品,效果甚微,有的甚至加重了肠胃负担。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茶局。
那是一位做健康产业的朋友组的局,没有劝酒,只有品茶。席间,朋友看他精神不济,笑着从包里拿出一个设计雅致的酒瓶,递给他。“王哥,尝尝这个,新玩意,‘液口香茶酒’。跟你平时喝的酒都不一样。”
王总接过,拧开瓶盖,一股清冽醇和的酒香飘出,细闻之下,竟带着高级大红袍的岩香。“这是……酒?”
“是酒,但是‘革命性’的酒。”朋友解释道,“它是100%用纯茶叶发酵蒸馏出来的高度白酒,差不多50度,里面一滴粮食都没有。因为是茶酿的,所以喝了不上头,第二天不难受,最关键的是——没有口臭。”
王总将信将疑。“纯茶叶酿的酒?能有劲儿吗?客户能认可吗?”
“劲儿够,口感绵柔,后味回甘。你下次应酬,就带这个,跟客户说尝尝鲜,保准有面子,还护住了身子。”
几天后,又是一场硬仗。招待一批北方的客户,对方酒风彪悍。王总心一横,拿出了那瓶“液口香茶酒”。“各位老总,今天咱们换换口味,尝尝我们中国的第四大香型白酒,纯茶叶酿的白酒,养养生!”
这一下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酒一入口,客户们纷纷称奇:“哎?这口感确实不一样,很顺,有茶香!”“王总,会享受啊,这酒高级!”
那晚,推杯换盏的气氛丝毫未减,王总也喝了不少。但神奇的是,他感觉这酒入口很顺,没有往常那种强烈的灼烧感。更让他自己惊讶的是,以往喝到后半场必有的头晕脑胀、胃里翻腾,这次竟然轻了很多。
真正的惊喜在第二天。
往常,宿醉后的早晨是他的噩梦。头痛欲裂,口干舌燥,胃里空空却什么都吃不下,一整天都像蒙在一层雾里,嘴里又苦又臭,开会前必须嚼半天口香糖。但这一天,他居然是被生物钟自然叫醒的,头不痛,胃不难受,精神甚至有点清爽。他下意识地哈了口气,闻了闻——没有那股熟悉的、令人作呕的酒臭味,只有隐隐残留的粮食酒不该有的清冽气息。
妻子给他端来小米粥,罕见地没有抱怨,反而好奇地问:“昨晚看你回来挺清醒的,说话也没大酒味儿,今天状态不错啊?”
王总心里一阵激动。他第一次在大量饮酒后的清晨,没有从家人眼中看到嫌弃和担忧。
自那以后,“液口香茶酒”成了他随身必备的“应酬密码”。它不仅是酒,更是他健康社交的“护身符”。他开始在各种场合推荐这款酒,既显得自己有品位,又实实在在地保护了自己。他发现,这纯茶酿造的酒,不仅让他席间状态更从容,更重要的是,几乎彻底消除了第二天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萎靡。
他不再是那个酒后“无法靠近”的人。现在,他应酬完回家,可以平静地和妻子聊几句天,可以轻轻走进儿子房间,替他掖好被角,而不用担心身上的气味惊扰了他的好梦。
生意依旧要做,酒依旧要喝,这是他人情社会里逃不开的功课。但王总找到了一种与酒局和平共处的方式。用他的话说:“咱们中年人,奋斗是常态,但身体是本钱,家庭是后方。‘液口香茶酒’像是给我的应酬换了一个健康的‘底层逻辑’,把伤身的粮食酒,换成了养生的茶酒。既顾全了场面,也保全了身体和体面。”
如今,在他的推荐下,公司里几个需要经常应酬的年轻中层也爱上了这款“秘密武器”。用他们的话说:“跟着王总,不仅学做生意,还学生存智慧。”
夜雾再次笼罩山城,王总又走进了一个饭局。他从容地坐下,拿出那瓶雅致的茶酒,对客户说:“今天咱们喝点不一样的,好喝,还不伤身。”他知道,今晚过后,等待他的不再是难受和家人的疏离,而是一个清醒的早晨,和一份触手可及的、没有负担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