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个观点~~
一个针对很多网红烘焙销声匿迹而提出:所谓的健康烘焙是个伪命题,因为黄油糖奶油的替代品,未必更健康,并且严重影响口感,也并不好吃。
另一个是很多产品都在表示“零添加”和“配料表干净”,也是一个欺骗消费者的伪命题,佐料点心食品原料等等,几乎无法做到零添加,提添加色变也不是科学的态度……。
这两个观点我都同意。
对于烘焙的认识,是我自己做面包和点心知道的。大约2014年前后,家里买了烤箱和全自动面包机,自家做🍞,也做些司康等小点心。
用面包机做面包很简单,不用二次醒发,还常带着送朋友,阶段性爱好。
但淡味无添加面包不好做,起码要加黄油和糖蜂蜜,味道和样态才比较好控制,但这对我比较残酷,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戏说“做烘焙是个甜蜜的陷阱”~~偃旗息鼓了。
后来看到一些网红烘焙迅速火爆,从来没有动过心,也没有买过。真正的粗粮面包比较硬,但确实无糖和无油,价格不菲。
为了吃一只好面包,看过超市好些面包的配料表,越看越不敢吃,尤其无糖和无黄油的,用棕榈油替代黄油用添加剂替代糖,自然也不会买。后来早餐改吃别的主食了。
其实我正是配料表过度惊慌的表现。
这种看似挑剔的态度,提醒商家做概念,啥啥都是零添加啥啥都是干净的配料表,但有些产品其实是做不到的,也根本不用做到。
经常喝葡萄酒的人知道,葡萄酒的配料表总是有“二氧化硫”,这是防腐剂,可以保证葡萄酒十年八年的适饮期,AI说1487普鲁士皇室允许葡萄酒酿制添加二氧化硫,估计那时还是科研成果呢,使我们能够喝到十年甚至百年的美味琼浆玉液。
下图是随便家里拿一瓶拍背标,说有微量二氯化硫,保质期6年,估计这瓶酒是不能喝了。
食用动物油是人类的智慧,用黄油奶油做蛋糕面包已经有百年甚至更久的历史,因而也不能一口断定这是不健康饮食,只是不适应一些代谢有问题的人过多的摄入。
我这老糖人也不完全拒绝吃黄油和奶油制品,并且估计一块小蛋糕小吐司的脂肪和糖的含量,不会超过我们餐桌上的一盘红烧肉。
所以不能没有实验室数据就完全否认和肯定,也不能用零添加来说事。
我买超市散装鸡蛋时,看到盒装的所谓有机散养鸡蛋价格高于普通鸡蛋两倍+,小集市老头买散养鸡蛋10-15元,而那会儿市的鸡蛋价格2.99。
打开有标签的贵鸡蛋,蛋黄颜色可疑的金黄,就心生疑惑。养过鸡和散养鸡的我,养过的散养鸡因为没有及时注射疫苗和鸡舍饲料没有消毒,而全军覆没。
我小时候家里养过几只鸡,补充凭票供应严重不足。买来十几只仔鸡,能活下来三四只,这些也会生病得,经常我妈给喂黄连素和四环素,最后有两只活下来,两个人(鸡)因为营养一般,极少连续下蛋,每天有一个蛋就很开心了。
因而小集市老头每天一筐筐带来自己养鸡的蛋,那要多大的养鸡场啊,所以也遭到我心里的质疑。
有机散养是否伪命题?不敢确认,但不再缴纳这一项智商税。
(我的鸡蛋筐,每次买二三十个散装蛋)
在信息乱象洗稿神速瞎编乱造想当然获取流量的现在,真伪难辨。
对于吃什么怎样吃特别容易跟风,好好吃点东西经常被干扰,这不行那不行……,有些自媒体嘚嘚嘚,也有些官媒嘚嘚嘚,再加上真伪砖家嘚嘚嘚,也不知道该信谁的不信谁的了。
我这嘚嘚嘚也烦人,意在提醒:只能信自己。
前提是要认真判断推理,不人云亦云,不因噎废食,还要不断分辨真伪,这个命题还真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