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时节
夕阳为武功山1918米的金顶
披上了一层金纱
草甸如浪翻涌
帐篷星罗棋布
宛如一片星河落地
湖南省衡阳市登山运动协会副会长朱柏棋
站在山巅
目光掠过起伏的峰峦
眼里满是时光的印记
“女儿刚登顶时指着帐篷问我,‘爸爸,你当年也是这样露营的吗?’”朱柏棋笑着回忆道,“2008年参加第一届武功山帐篷节时,我们团队30多个人背着帐篷、啤酒,在庙门口扎营。如今,年轻人可以轻装上阵,营地设施完善,变化简直翻天覆地!”
那一年,北京奥运会点燃了全民运动热情,第一届武功山帐篷节应运而生。山路崎岖、设施简陋,朱柏棋与衡阳“驴友”背着沉重的行囊跋涉而至。“组委会给每人发了两瓶啤酒、两个苹果和面包,东西不贵重,但那份心意让人温暖。”作为最早一批“打卡”武功山的户外爱好者,他亲历了这座山的蜕变——从临时洗手间、泥土路到标准化步道和规范营地;从依赖手电筒摸黑爬“绝望坡”,到沿途清晰的指示牌与安全引导提示。“2010年走反穿路线时,村民只收10元卫生费。武功山对‘驴友’的包容,在全国都少见。”
这份山与人的“双向奔赴”,让“驴友”成了武功山最为生动的“代言人”。在没有旅行社团路线的情况下,他们背着相机拍摄云海草甸,在论坛上热情分享攻略;景区名气渐起后,他们又化身“安全向导”。朱柏棋说:“有一年看到一个女孩穿吊带装夜爬遇寒流,我们这些‘老驴友’都十分揪心。现在,萍乡武功山景区强化了线路指示和安全引导,这就是进步。”
今年,第十八届武功山帐篷季再度引爆热潮,省外游客占比显著提升,彰显了其在全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这股高热度的背后,离不开景区日渐成熟的徒步体验服务与安全保障体系——自2016年规划第一条官方徒步线路以来,目前已形成四个登山路口、数十条差异化线路的格局,线路难度按海拔、路况等划分,适配1至3天不同行程,既能满足“90后”“00后”轻量化露营的休闲需求,也能承接深度徒步爱好者的探索欲。
为更好地保障游客安全,萍乡武功山景区实行严格的户外登山报备制度,即游客需提交报备单,工作人员会提前检查是否携带充电宝、雨衣、急救毯、应急头灯、外套等必备物品,未达标者不得上山;同时,依托两款App实时锁定徒步轨迹,若游客1小时内未行进,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应急人员可快速响应处置。
活动期间,“90后”“00后”成为爬山“主力军”,轻量化露营装备取代了传统重装成为草甸“新风景”;景区活动内容也从单一的帐篷露营拓展至星空音乐节、烟花晚会、环保公益打卡等多元体验,社交媒体相关话题曝光量居高不下,真正实现“人气热度”与“安全保障”的平衡。
武功山如今已是年轻人和户外爱好者心中的山地户外胜地。朱柏棋的朋友圈里,至今仍存着2008年爬山团队在简陋营地的合影,最新一条却是女儿背着小背包冲顶的视频。16年来,他登顶40余次。
“上周,湖南的‘驴友’还约我来武功山,说要走新开发的生态徒步路线。”朱柏棋笑着说,“武功山给了‘驴友’一方天地,我们也会让更多人知道,这座山到底有多美。”
山风拂过,帐篷间的灯火渐次亮起。正如朱柏棋所言:“不是我们选择了武功山,而是这座山与这群人,一路同行、彼此成就,共同书写故事。”
◆来源:《萍乡日报》10月17日2版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娅之
◆责编:刘幸
◆审校:钱婕
◆核发:张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