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力平
北京的秋天,正是观赏红叶的好时节。下文介绍的这六大赏叶地:喇叭沟门、百花山、慕田峪、凤凰岭、八大处以及著名的香山,其秋色各具意境,能为观者带来不同的金秋“赏红”体验。
时间最早的观赏之地
喇叭沟门
喇叭沟门位于怀柔区北部,是北京唯一的原始森林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京郊最原始的红叶观赏地。相对来说,由于这里处于北京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无霜期较短,所以秋天来得也比市区要早,每年9月底10月初,海拔600米以上的各种树叶便呈红黄色了。站在山的高处向四周眺望,漫山遍野,蔚为壮观。
喇叭沟门可观赏的秋叶面积达6000公顷,有橡树、白桦、落叶松、紫椴、黄菠萝、山杨、五角枫和榆树等,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赏叶区。或许是距北京城区较远,相对偏僻,到这里观赏红叶不会看到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景象。随便寻一处高坡远望,便可尽览满山层林尽染、一派清幽的景象。五角枫叶在秋阳中红得纯粹热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沉醉;白桦林中红绿相间,火红的枫叶、银白色的树干、金黄色的树叶,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走在林间小道上,四周尽是浓浓的秋景。
地势最高的观赏之地
百花山
百花山位于北京西南部,跨门头沟、房山两区,主峰海拔1991米,是北京的第四高峰。金秋时节,正值百花山赏红叶的最佳时期,此时红叶与翠柏相间,远远望去,泼红嵌绿,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正午时分,在阳光的照耀下,红叶灿若云霞,又如旌旗飘扬,恰似“飞焰欲横天”。特别是深秋季节,满山秋叶越发红得妖娆。
由于地势海拔高,这里的秋天景色更是与众不同,有“一览众山小”的景致。蔚蓝的天空是第一道风景,天高云淡,清风拂面,给人平添几分惬意;如火如荼的红叶构成最壮观的第二道风景,在这里看红叶,最有趣的是夕阳西下时分,晚霞与红叶交相辉映,给人以奇妙神秘的幻觉;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为第三道风景,映衬出百花山的壮丽景象;漫山盛开的野花,构成一幅绚丽的图画,是第四道风景。漫步山中,仿佛置身于那童话世界里,心态也会变得愈加天真。
意境最浓郁的观赏之地
慕田峪
慕田峪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北部,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之美誉。景区内重峦叠嶂,植有28万余株彩叶树种,每年10月中旬,各种树木的叶子便开始变色,或鲜红如火,或金黄耀眼,五彩斑斓,层次分明,呈现一日一变、幻化多姿的景象。在五颜六色的群芳之中,最耀眼的是由黄栌、橡树、五角枫、元宝枫、火炬树等构成的彩叶林,色彩艳丽,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风吹叶动,有如烈火熊熊,十分壮观。
到了10月底11月初,3000多米长的红叶带渐次染色,是慕田峪最绚烂、最富诗意的季节。此时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满山红叶映衬着雄伟壮丽的长城,勾勒出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金秋胜景。
秋天是慕田峪长城风情最浓郁的时节,或许是这里远离都市,在此赏秋给人一种悠然而恬静之美。枫叶红得像火像云,衬着柞树的金黄、松树的翠绿,置身于此,领悟的是秋的深沉和浓重。
景致最为幽雅的观赏之地
凤凰岭
凤凰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属太行山余脉,在大西山一隅,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汇聚奇山、怪石、林海、神泉、古刹之景观,享有“京西小黄山”之美誉。金秋时节,登高眺望,呼吸着山野里的新鲜空气,顿感心旷神怡。
这里树木丛生,道路多掩映于林间,显得格外幽静,而山峰被彩林环绕,若隐若现间仿佛触手可及。尤其是秋雨之后,随着雾气的弥漫,光线若明若暗,为这片彩林增添了几分悠然与神秘之感,令人陶醉在这层层叠叠的美景之中。
行至半山腰时,四周的山坡便展开了一幅绚烂的画卷。红色、橘色、黄色、金色……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这样的美景,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禅意最浓的观赏之地
八大处
八大处位于石景山区东北部,为太行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庐师山所环抱,因古建筑保存完好的八座佛教古刹而闻名。古有“香山之美在于人工,八大处之美在于天然,其天然之美又有过于西山诸胜”之说。这里拥有十余万株秋色树种,以黄栌、元宝枫、火炬树为主,从山下蔓延到山顶,再加上青松翠柏等绿色树木相间其中,赤橙黄绿交相辉映,景色分外迷人。到此赏红可体会浓浓的禅意,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悲寺中千年银杏树与红叶交织,形成“金红”视觉盛宴;香界寺内红墙金瓦与漫山红叶构成最佳意境之感;长安寺的白皮松树龄超600年,秋季呈现苍翠与红叶交织的独特景致;在证果寺摩崖石刻旁静坐冥想,看枫叶随风飘落;登临宝珠洞,可俯瞰全园红叶,可远眺京城秋色。
在此赏红叶,众多古刹所营造的意境,让一颗心在这充满禅意的世界里归于宁静,就仿佛游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杂。秋意与禅意交融,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
最耳熟能详的观赏之地
香山
自金代开始,香山红叶逐渐成为京畿之景观,金代诗人周昂观赏香山红叶后即兴赋诗:“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由此可见到香山观赏红叶的历史已有八九百年。特别是元明以后,每至深秋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许多文人墨客慕名前往,吟诗唱和,借景抒情。仅明末所编《帝京景物略》,就收录了明代诗人赞美香山风物与红叶的诗歌数十首。
明宣宗朱瞻基甚好游历,对香山红叶颇感兴趣,曾多次在金秋时节寻游香山,并即兴赋《红叶》诗:“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朔雁南飞秋满天,千林红叶色相鲜。萧条已是清霜后,烂漫偏宜落照前。”他将香山深秋时节满山红叶的绚丽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好不令人向往。
清康熙年间进士戴亨久居京师,多次秋游香山,曾写下《香山看红叶》:“山寒经宿雨,树树杂丹黄。名士耽幽胜,新诗寄草堂。偶依流水坐,翻叹俗尘忙。嘉会还期再,秋风引兴长。”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观赏香山红叶时,也即兴写下:“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民国著名旅行家田树藩秋游香山时欣然命笔:“数点青峰来眼底,满山红叶入衣襟。”1956年秋,著名散文家杨朔游览香山,被香山风景所倾倒,写下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香山红叶》,被收入中学教材,由此使香山红叶更为知名。
香山红叶有“京华红叶之源”的美誉,所以被视为观赏红叶历史悠久、品质最正宗的地方。每至金秋时节,山野之上大面积的黄栌、五角枫、鸡爪槭、紫叶李、柿树等逐渐变色,红、橙红、橙黄,色彩丰富斑斓,景色壮观秀丽。而10月下旬至11月初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特别是香山东南山坡上,十万余株黄栌树迎晖饮露,叶焕丹红,其间杂以柿、枫、野槭等树,如火似锦,极为壮美。徜徉于如诗如画的秋色里,谁人不歌,谁人不诗,谁人不醉呢?由此可见,“七分秋色在香山”之说,可谓名副其实。
观赏香山红叶的三个最佳时段四条最佳线路
到香山观赏红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各段景致不同:
“色彩斑斓期”:即初期,从10月中旬到下旬,香山上的各种植物绿色、黄色、红色相间,远看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最早变色的红叶通常位于森玉笏和南山山坡,彼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宜于观赏香山深秋的色彩。此时的红叶虽不特别艳丽,但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景致,更富生机。
“层林尽染期”:即中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初霜过后,温度降低,秋叶的颜色变得更加浓艳,满山的红叶,层林尽染,让人感受到金秋红叶的壮美,为摄影取景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当红叶变得愈发浓郁后,最好的观赏方式是站在高处,享受整个香山的秋色。此时,索道上和北山沿线是最佳的观赏点,可一览无余地看到满山的红叶美景。
“万叶飘丹期”:即末期,11月初至11月中旬,可以在静翠湖和沟谷中仰视山峦,此时已至初冬,随着气温的持续走低,劲风吹来,红叶的附着力降低而随风飘落,满地的红叶令人爱不释手,欣赏的是一种惜别、不舍的凄婉之美。也是“赏红盛宴”最后的晚餐。
香山面积广大,红叶分布于不同区域,且登山路线较多,有四条路线适合不同的旅游者选择:
御道赏“红”线:这是当年乾隆皇帝到香山观赏红叶的御道,而今可以来一次“穿越”,感受昔日皇家御园的风景。从东门进园后左转,沿着由花岗岩石铺就的御道而行,经过翠微亭、双清别墅、香山寺,到达“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的“绚秋林”。这里是当年乾隆皇帝观赏红叶的地方,并在此赋《绚秋林》诗:“嶂叶经霜染,迎辉紫翠纷。绚秋堪入画,开锦恰过云。”生动地描写了香山深秋一派绮丽的景色。这里树木种类繁多,深秋季节丹黄朱翠,颜色各异,朝阳初照及夕阳返映之下,景色分外绮丽。
由此再往上走,便是阆风亭,其名源自《楚辞》“登阆风而緤马”,喻指地势高广,所以也是乾隆皇帝观赏红叶之处。过阆风亭,向西南森玉笏方向攀登,至“云巢亭”,其名源于南宋杨万里的《题曾无疑云巢》:“居于亭中,好似云端,高不可攀、美不胜收。”在此可以看到远山的红叶,也感受“坐看云起时”的意境。
凌空赏“红”线:从香山公园北门入园百余米为客运索道始发站,由此乘缆车上山,可凌空观赏红叶。既可远眺南山红叶幻色炫彩,也可近观脚下红叶的斑斓。约17分钟后到达海拔575米的香炉峰,此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远望是峰峦叠嶂的群山,千林红树,一片秀丽。近看,满眼殷红,每一片红叶都很薄,像是透明的,叶脉清晰可见,宛如晶莹剔透的红玻璃,美得晃眼,令人赏心悦目。
乘索道观赏红叶,与众不同的是可以感受一种动态的红叶景观之美,随着缆车由低处向高处逐渐攀升,秋日景色由近而远,视野由小到大,犹如观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悠闲赏“红”线:这是宜于中老年游客观赏红叶的线路。从公园东门进入,迎面就可以欣赏到两棵长势茂盛的枫树。向左行进五六分钟,到达静翠湖景区。这里三面环山,环境幽雅,由此仰望,高坡上苍松翠柏把如火如荼的红叶映衬得格外美丽。由此沿山路向西行,路过香山寺,再向东而折,便来到“看云起亭”,其名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里是黄栌树较为密集的南山坡,在此可近距离观赏红叶。
这条线路较短,路面坡度较小,且行且停,虽然未能全览红叶胜景,但同样可以品味红叶之绚丽。
活力赏“红”线:这是宜于年轻人观赏红叶的线路。从东门入园向南,沿着向西而去的盘山道上山,过多景亭、十八盘、阆风亭、森玉笏、朝阳洞、平台,最后到达山顶,置身于山巅,满山红叶尽收眼底。
相对来说,这条路较长、较陡,尤其在临近山顶时,崎岖不平,但随着山路的上升,可时而寻一处高坡远望,尽览不同层次的红叶之美。走这条线路不会与其他游客摩肩接踵,幽静而惬意,但登山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所以要量力而行。
上一篇:洱海水位上涨怎么回事?官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