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餐你吃了些什么,是随便拿个面包急忙赶路,还是不紧不慢喝了一碗热粥?这个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做,却没怎么深入思考过早餐。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我们摄入的食物,都得依靠它转化成气血,上午七点到九点胃经正旺,九点到十一点则归脾经所属,所以早餐吃得是否合适,和我们一天的精神情况联系很大。
一、早餐不建议只吃面条
并非是说面条不佳,只是从传统视角而言,早晨常常食用它,某些方面或需要人们留意。
面条特别是用精面粉做的那一类,性质偏腻,消化起来不太容易。关注经络技巧公众号。早上阳气才刚萌发,脾胃功能还没完全启动,这时候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就像让一个还没睡醒的人突然扛起重担,脾胃很容易吃不消,脾胃一累,运化水湿的能力就跟不上了,那些没被及时处理的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逐渐变成痰湿。痰湿积聚过多,人便会觉得身体发沉、头脑发懵、口中发黏,此情况直接影响上午的状态。
其次精制面条属于高碳水,吸收速度较快,传统观念认为,这是因为甜味过重。适量的甜味能够补脾,但过多则反而会阻碍脾胃的运转,还可能使内热增加,消耗津液,长时间如此,体质或会倾向于阴虚或者湿热。
此外光吃面条营养较为单一,五谷用于滋养身体,吃得杂些,气血生成的原料才充足,要是早餐总只吃面,肚子虽填饱了,但生成气血的材料不足,久而久之,人易没精神,脸色或没那么好看。
若饮食不当或进食过量,便会损伤脾胃,早餐吃面条,好似给刚启动的脾胃布置了一项又急又重的任务,如此一来,或无法生成充足的气血,反倒会增添一些湿浊。
二、这4样食物要少吃
白粥搭配腌菜,白粥熬得过于绵软,升糖迅速且容易助湿,原本脾虚湿气重的人食用后,或更易出现腹胀或者舌苔变厚的情况。腌菜味道较为咸涩,其性质收敛,或对气机的通畅产生影响。早晨时我比较爱喝杂粮粥,比如放入小米、红豆还搭配一个鸡蛋或者些许小菜,身体会感觉更为轻松。
炸制而成的油条、油饼之类的食物,炸好后变得又热又腻,热或会损伤胃阴,腻则易于生湿困脾,早晨食用它们,起初似乎挺能提神,然而实际上,或会消耗自身的元气。
隔夜菜从冰箱取出时带着寒气,清晨是阳气上升之时,食用凉的东西或会损伤脾阳,致使肚子不适或消化欠佳,冰牛奶、冷果汁亦是如此,寒具有收敛之效,仿佛将正要运作的脾胃给“冻”住使其无法运转。
蛋糕、甜面包这类食品较为甜腻,食用过量不仅会碍脾生湿,还或许会使胃生热,继而长出痘痘或者口疮。而且其营养单一,无法为身体提供长久稳定的精气。
三、一种可以参考的早餐思路
木子发现,中原地区,比如河南、山东是比较懂饮食之道的,对当地朋友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吃饭不喝汤,心里就发慌”。他们那种“早暖、午厚、晚少”的节奏,正好避开了上面提及的几点情况,河南处在中原地带,他们的饮食习性,原本就符合顺应天时、调养脾胃的观念。
你看他们的早餐,很少只是喝白粥配咸菜,而是喝小米粥、玉米碴又或是知名的胡辣汤。胡辣汤里的胡椒等,具备温中散寒的作用,能助力身体宣通阳气,降低痰湿生成,就算偶尔搭配油炸的油馍头,也有滚烫的胡辣汤来消解部分油腻,这种用温煦之法唤醒脾胃的做法,挺值得咱们去思索。
他们中午的正餐通常是一日里吃得很饱的一顿,会食用大碗的烩面、捞面或是米饭,因为中午人体阳气充沛,这时脾胃机能良好,能够更佳地消化这类相对厚重的食品,将其转化成气血,不易积聚湿邪,将难消化的食品安排在脾胃气力强的时候,这般的安排对于脾胃来讲或更轻松适宜。
晚餐便吃得清淡些,一般是汤、粥、馍再搭配点素菜,不接触油腻及难消化之物,使忙活了一日的脾胃好好休养。
早餐需注重温通,莫使身体生湿,中午要吃得扎实,以补充气血,晚上尽量清淡,来养护脾胃,此等简单的安排,是我们值得向中原地区学习的饮食方式。
早餐的吃法并无固定模式,只要将脾胃调养妥当,那每日的精神状态以及长远的身体情形便有了良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