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银川的“美” 大美银川的“美” 大美银川
创始人
2025-10-20 10:03:07
0

秋风拂过贺兰山麓,黄河水温润流淌。这座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因美景美食“圈粉”无数游客的“塞上湖城”,再传喜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在国内36个主要城市中,银川位列美丽城市第四位。这一荣誉颇具“含金量”,据了解,该报告首次面向城市层面构建了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国内最新城市工作政策要求的评价体系,既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体检表”,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

银川,正以一幅湖光山色与绿色经济交相辉映的崭新画卷,向世人诠释着“美丽”的深层内涵,它既是一座城市的生态底色,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生态筑基 绘就塞上湖城的绿色底色

“半城湖光映晴空,一川山色入画来”,这句古诗描绘的诗意景致,如今已成为银川的日常图景。作为全国人均湿地面积最高的城市,银川拥有80万亩水域,200余个湖泊星罗棋布,人均湿地面积更是全国平均值的6倍。在这里,贺兰山巍峨如屏,黄河水奔腾不息,典农河成功入选国家“幸福河湖”建设名单,湿地与城市相融共生,勾勒出“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独特城市肌理。同时,银川还承载着史前水洞沟文明、贺兰山岩画、西夏陵史诗,唐代诗人韦蟾“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更是家喻户晓。近年来,“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的名片愈发亮眼,更是将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等国字号荣誉揽入怀中。

不过,银川的“美”,并非仅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源于对生态文明持之以恒的守护与提升。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方位污染防治、全过程生态保护、全领域绿色转型三大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速建设生态强市。在空气质量治理上,银川精耕细作守护“银川蓝”,将PM2.5攻坚列为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不仅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还创新性邀请区内外技术团队与专家开展溯源分析,实现精准治污。在此基础上,更打出监督重点涉气企业落实污染物总量与浓度“双减”要求、为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施、对全市涉喷漆汽修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水,是银川的灵魂所在。近年来,银川开展黄河大保护专项行动、排查黑臭水体、谋划水污染防治项目,以工笔画般的精细笔触,全力绘就“塞上碧水长卷”。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依托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的契机,银川积极探索“再生水”转化为“新资源”的路径。今年5月14日,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在银川落地,三家新材料企业以每立方米0.728元的价格,各购买50万立方米用水权,总成交额达109.2万元。这笔交易,标志着银川在激活再生水“第二水源”功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银川以用水权改革为支撑,深度探索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贯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工程与政策路径,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并持续向水效高地流转。截至目前,银川已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118笔,累计交易金额达7.18亿元。



此外,银川还制定印发《“无废城市”建设任务清单》,开工建设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危废综合处置基地。持续的付出,换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5.9%,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Ⅱ类进出。

产业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真正的、可持续的美丽,需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且能反哺于经济发展。近年来,银川坚定不移走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之路,以工业领域为核心纵深推进绿色转型,成功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效益的“反向跑”,让“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据统计,今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8.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同比下降10.8%,而绿色产业产值则持续攀升。



截至目前,银川已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0家,以及“无废企业”16家。为推动绿色转型落地见效,银川构建起“监管+政策+技术”的多元推进体系,建立“月监测、季调度、半年通报”工作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节能监察,精准排查企业用能薄弱环节;推出专项资金奖补政策,对年碳排放总量超2.6万吨且强度下降5%以上的企业,按减碳量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紧抓设备更新改造机遇,鼓励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并优化“建库—培育—创建—宣传”梯度培育方法,全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一系列精准举措催生丰硕成果,其中蒙牛宁夏全数智化工厂获评全球首个乳业“灯塔工厂”,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位居全区第一。



同时,银川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大力实施“四新”产业倍增行动,精心打造光伏、电池、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乳制品、葡萄酒、枸杞深加工、生物医药、现代纺织9条重点产业链。如今,银川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和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基地,已成功入选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循环经济链条不断延伸,绿色发展根基愈发深厚。



值得关注的是,“绿电小镇”项目正为闽宁镇的未来注入新活力。2023年8月,银川市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携手启动闽宁“绿电小镇”建设,重点推进“绿色能源”“绿色电网”“绿色用能”三大领域30项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闽宁镇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24小时绿电供应的镇区,同时建成全国首个具备离网运行能力的镇域级新型电力系统,每年可新增绿电消纳2.1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7.32万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方共赢。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闽宁镇居民的生活悄然蝶变:居民不仅实现绿色生活,还通过绿电获得增收,3441户居民完成清洁取暖“煤改电”;原隆村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为1635户居民建设屋顶光伏,村集体每年可获发电收益500余万元,居民每户每年可获屋顶租赁收益480元。企业也同步实现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瀛海水泥通过接入虚拟电网、购买绿证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晓鸣农牧构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沼气能源—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生态循环链,大幅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中粮长城天赋酒庄获得国内葡萄酒行业首家零碳工厂认证及产品碳足迹认证。

今日的银川,既以湿地连湖留住候鸟的翅膀,也以绿色产业托起百姓的梦想;既用山湖滋养城市文脉,更用创新改革激活经济脉搏。银川用实际行动证明,美丽城市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智慧与实干的创造。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水湾旅游度假区:银色沙滩椰林... 飞机降落在三亚时,烈日正炙烤着大地。我直奔陵水香水湾,沿途椰林如绿色屏障,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抵达度假...
姚家坪森林旅游度假村探秘:亲子... 景区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0%,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被誉为“天然氧吧”。三、旅游资源1...
成都太古里变身“游乐场”,lu... 10月18日,lululemon携手艺术家Geoff McFetridge呈现的“好状态趣动场”登陆...
冬季滑雪胜地探秘:延吉旅游攻略... 这里拥有丰富的雪上运动项目,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长白山滑雪场的雪质优良,雪量充足,非常适合初学者和高...
甲板上唱响麦西来普,上海与乌鲁...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欢快的麦西来普在黄浦江畔随风飘扬——今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
广交会一期结束 深圳机场口岸外... 中新网深圳10月20日电 (索有为 曾辉 张炜童)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19日落下帷幕,深圳边检总站...
广东广西旅游攻略:探秘岭南风情...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游客可以领略到南国风光的秀丽,感受到悠久历史的沉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广东广西旅...
违规探险乱象调查:“交钱就能带... 10月5日,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进入青海祁连山区冷龙岭未开发区域,导致1人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其...
米哈游做主题乐园,不敢玩大的 文|源媒汇 柯基 2025年国庆假期前,米哈游完成了“HoyoLand”商标注册。这个归属第41类...
原创 爱... “这排面也太足了!”国庆期间,海口美兰机场的一则“特殊广告”刷屏社交平台——从值机口的竖屏到航站楼的...
留芳茶社苏州中心店开业 从水城... 10月18日,泰州留芳茶社苏州中心店在苏州中心的商场南三楼正式开业。这是继苏州协鑫广场泰州宴留芳茶社...
为什么高粱是白酒最好的酿造原料... 在白酒的世界里,高粱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原料”。市场上众多知名白酒品牌,大多以高粱为主要酿造原料。...
白酒酿造有哪些工艺难点? 白酒,作为中国传统饮品中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一杯香醇的白酒背后,是酿酒师傅们精心的酿造。然...
追访丨老舍纪念馆每日门票数上调...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丹柿小院”预约难的问题有望缓解。10月18日,新京报刊发《老舍的丹柿小院火出...
新民视频 | 吉伊卡哇亮相上东... 10月20日,上海地标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及周边区域焕然一新,化身为吉伊卡哇的主题世界,吸引众多游客互...
福建十大名面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隐藏的吃面大省。明明地处南方,为何福建人偏偏爱吃面呢? 早在秦汉以前,...
谁是通辽餐饮顶流?评选通道开启... 关于开展通辽餐饮名店、名厨、名小吃 评选活动的通知 2025年10月15日通辽市商务局、通辽市文化旅...
香煎苕皮:家常好味的秘籍 “好吃到舔手指,这配方怎么不早点发现!”当这句感叹从嘴里冒出来的时候,我刚刚把最后一口香煎苕皮塞进嘴...
青椒炒茄子丝:香到舔盘的家常硬... 谁懂啊!刚端上桌的青椒炒茄子丝,油亮亮的茄丝裹着酱香,青椒脆嫩带点微辣,筷子一夹就停不下来,连拌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