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人挤人!
国庆之后的弥勒,
悄然回归松弛闲适模式。
风物底蕴依旧,市井烟火仍存,
只是更多了一份从容与惬意~
这次旅行,local一下!
01
行走的建筑诗篇
东风韵
生长在土地里的魔幻城堡
如果说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建筑语言,那么弥勒的密码就镌刻在那一片片质朴而热烈的红砖之上。
错峰而来的你,终于可以独享这片艺术的净土。晨光熹微时,万花筒在朝霞中苏醒,万块红砖砌成的建筑群,不见一根钢筋,却如火焰般炽烈,又如酒瓶般温润。
当阳光透过形状各异的窗洞,在室内洒下斑驳的光影,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建筑也可以是会呼吸的生命体。
红河水乡
檐角勾连的江南诗学
秋日的水乡,是一幅墨色晕染的江南册页。
这里的一桥一廊、一窗一瓦,都遵循着江南水乡的营造法则,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拱桥回廊、木雕花窗......虚实之间书写着东方美学的密码,构筑起一个“云上江南”的栖居之梦。
在这里,建筑不仅是风景,更是体验的容器:打卡民族风写真、逛逛宝藏小店、湖边喂鱼、DIY传统手作…...众多玩法,等你一一解锁!
02
走街穿巷找美食
弥勒的饮食,是彝家山野与滇南风土的舌尖交响。从晨光中的一碗热腾,到夜色下的一杯微醺,这里的美食地图,就藏在市井巷陌的烟火之中。
觅食黄金法则
菜市场是起点: 起个早,钻进佛城商都或滇东南农贸市场。刚摘的菌子(今年的最后一波)还沾着露水,新鲜的野菜堆成小山,刚出锅的小食冒着热气儿~
这里是弥勒胃的起点,也是风物人情的鲜活展场。
锁定本地人食堂:围绕老街道寻找,居民区深处的老招牌、街角排队的小铺子,才是本地人用脚步投票的美味认证。
必体验美食清单
一碗热腾腾的米线: 这是弥勒的早餐灵魂。街头巷尾的早点铺,每天清晨都坐满了本地人。卤鸡的香醇、酥肉的焦脆、高汤的鲜浓,统统浇进爽滑的米线里。这是弥勒人雷打不动的早餐仪式,更是唤醒身心的地道方式。
一锅风味羊汤:秋意渐浓,正是吃羊时。找一家地道的老牌羊汤锅店,围着火锅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
一席彝家八大碗:来了弥勒,还得尝一尝彝家八大碗,头刀菜鲜嫩、杀猪菜醇厚、英雄肉豪迈、酸渣肉独特,每道都是阿细人的待客真情。
一杯微醺红酒:弥勒是葡萄酒的故乡。夜幕降临,找一家小酒馆,或是直接入住酒庄民宿,斟一杯地产葡萄酒。酒液在杯中摇曳,散发着独特的果香,这一天的美好,都在这一杯中得到圆满。
03
解锁本地人同款OOTD
在弥勒,穿搭可以更大胆一些。本地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将民族元素与现代服饰融合,既传承文化,又时髦实用。
不必全套民族盛装,只需一两件民族服饰单品,就能轻松穿出弥勒味道。
必收单品指南
刺绣马甲/外套: 这是最易搭配、最出效果的神器!一件精致的刺绣马甲/外套,可以瞬间点亮你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既有民族风情又不失休闲感。
民族风小包: 彝族特色的“包”非常实用。选择一个带有传统纹样的刺绣小包,立刻成为全身的视觉焦点。或者选择一个手工制作的网兜,休闲风立马拉满。
如果你热爱色彩,可以尝试用彝饰中的火焰红、日落黄、靛蓝作为你某件单品的颜色,与刺绣上的颜色形成呼应,整体感更强。
寻宝地图
想要淘到这些宝贝?穿过佛城商都2楼的楼间通道,就能抵达弥勒最大的民族服饰售卖区!
这里琳琅满目的民族服饰,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秋光正好,人潮渐散
是时候来弥勒
用本地人的步调
在红砖艺术间漫步
于市井烟火中寻味
借民族美学装扮
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来源 /弥勒文旅 总编/杨锐 责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编排/刘金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