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 七到重庆(外一篇)
创始人
2025-10-19 12:04:57
0

七到重庆(外一篇)

/李克和

重庆,我已到过六次。

一年前,我在《雪峰文艺》发表的《三到万州六进山城》,谈了六到重庆的观感。

我以为,有了六次重庆之行,对这座山城应该了解得差不多了。

今年国庆节,应朋友之邀,七到重庆。下高铁后打出租车去宾馆,与司机交流。司机滔滔不绝的说辞,触动了我对重庆的认知。

司机说,你以前来重庆,有官方陪同,走马观花,看的是红色景点,看到的是表面的政治风景。看重庆,你要像市民一样沉浸到重庆的山水之中,去看火锅,看市井,看田园,看陪都文化,看发展经纬。重庆的火锅没有地方可比;重庆的歌舞升平没有地方可比;重庆的风光美景没有地方可比。全国第一好玩的城市是重庆,第二是长沙,第三才轮到成都。只有进入到重庆人的生活空间,你才会觉得重庆没有看够,没有玩够。

重庆从四川析分直辖不到30年,重庆人表现出了对四川的优越感,可见,政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影响有多大。“人人都说家乡好”。旅游热点地区,出租车司机一般都是家乡的形象推销员。司机的三个“不可比”是不是言过其实,我不好评说。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靠的是个人感受。

到重庆三日,所见所闻,还是让我对出租车司机的话语有所感悟。

的确,游重庆,不能不关注重庆的火锅文化。

重庆的火锅映红了山城。

重庆街面最鲜艳靓丽的广告是有关火锅的,甚至在重庆的山旮旯里以致厕所墙上都能见到火锅的广告。

走在重庆街头,广告画面上鲜红的辣椒和店铺里热烈的火锅交相辉映。傍晚,街道路边的空地上,摆满了吃火锅的桌子。深夜时分,还有人在围着火锅摆龙门阵。好像不吃火锅,就有点不像重庆人,没有品尝火锅,就好像没有到过重庆;火锅是为重庆人而产,是为来重庆的客人而盛;重庆人是为火锅而生,为火锅而长的。

我到重庆的第一天晚上,朋友也是请我吃火锅。去了几家火锅店,都需要排队。因为等待排队的时间太长,我主动要求放弃了。改为吃煮鱼。结果,仍然是火锅的颜色,火锅的味道。

重庆的街头风光新颖,绚烂多姿。特别是重庆青少年穿着打扮的奇异会惊艳你的眼球。

我信步去了重庆观音桥步行街,那里的高楼摩肩接踵,绰约多姿,一片繁华。一个铜铸的火红辣椒矗立在步行街中心,这个巨型雕塑高6.25米,重2.3吨,取名叫“天之椒子”。很多人围着它拍照。

步行街的游人人数之多完全可以与上海南京路媲美。所不同的是,上海南京路的游人绝大多数是外地的,而重庆观音桥的游人则多数是本地的。特别是本地的少男少女,穿着古装或者是动漫装,脸上画的也是动漫装。头上戴着假发,有红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灰的,有黄的,有蓝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还有人带着动漫人物的“武器”——刀、枪、戟,在街里逛来逛去。冷丁一下,你还以为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动漫世界,或者是古装武士生活的空间。

我原来以为动漫装只是为了照相装酷,只在观音桥步行街才有。后来发现,地铁、公交上都有。动漫装成为一种时尚,一道风景。

重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确实也有很多值得细看的地方。

朋友带我去了陪都文化重镇——北碚。这个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岭谷区和抗战时期著名的后方基地,不仅有缙云山这样久负盛名的星级风景区,还有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晏阳初旧居,张自忠烈士陵园,复旦大学、西部科学院旧址等人文景观和抗战遗址100多处。

我攀登了缙云山,游览了山下的金岗碑。

缙云山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上有9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海拔864米的狮子峰,因有古寨遗址和太虚台,以及“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的意境,吸引了更多人登攀。

我也随大流到了狮子峰。因雾气太大,到了山顶,什么也看不见,只好折返。顺路看了八角井、海螺洞、腾龙垭、缙云寺等景点。

以前知道缙云山,亲自游缙云山,感受是不同的。它加深了我对缙云山的了解。

缙云山,古名“巴山”,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因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色赤如霞,似雾非烟,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后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让“巴山夜雨”闻名天下。而诗中的巴山就是指的北碚缙云山。

金刚碑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因缙云山下有一块碑形巨石,有唐人题刻的“金刚”二字而得名。

金刚碑兴起于清代,繁荣于抗战。

清代以前,金刚碑并无街市。清代在缙云山发现煤矿。清同治年间,金刚碑煤炭业兴旺,有溪流切入嘉陵江,便于砌路运输,人口聚居,逐渐形成煤运码头和商贾集市。但匪患猖獗。直到1927年,重庆合川人卢作孚(1893-1952,)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4县特组峡防局局长,在清剿匪患的同时,以北碚为中心,开展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为抗战内迁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一大批机构迁驻,一大批文人来此避难。迁来北碚包括金刚碑的国民党政府的行政机构24个,文化机构24个,教育机构17个,研究机构16个。百碚及其金刚碑成为抗战后方大本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金刚碑的陋室里先后出版《中国史纲》第一卷和《中国史集》第一辑,以及《南明史上的时代》《论王莽改制及其失败》《学术与暴力》等系列学术论文。著名文学家巴金在金刚碑的家国悲愤中写出长篇小说《寒夜》。文豪郭沫若在金刚碑与文化人士进行抗战宣传活动。

随着历史尘烟慢慢散去,金刚碑只剩下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和路两边郁郁葱葱的古树,以及依山而建的传统建筑。2018年,金刚碑被修缮改造为文化街区,溪流、小桥、古树、宅院组成一幅古典画图,被誉为“现实版绿野仙踪”。这里的人们在保留先人传奇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故事,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带福了一方。

从缙云山和金刚碑出来,我就想,我的家乡雪峰山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决胜之地,其山其水其景也有可以与缙云山和金刚碑媲美者。先辈们在雪峰山中留下故事,留下文化,留下家国情怀,也是可以打造出一些让后人们可以游览可以歇息可以凭吊缅怀的“绿野仙踪”的。

有了七到重庆,我理解了山城的崎岖,领略了跋涉崎岖的艰难和风光。

我在重庆做驴友

俗话说:“天下驴友一大家,高山峡谷任尔跨”。

国庆节在重庆游玩时,有朋友向我推荐“重庆户外健步爬山群”2025年第95次活动信息,问我参加不参加。我想起刚进入重庆时出租车司机对我的提示,他说,只有融入重庆人的生活,才能认识重庆。于是,我看都没看信息内容,就答应参与徒步,一起做驴友。

信息说,徒步从地铁6号线上新街站4号出口集合出发,经野人沟、黄桷亚、德国大使馆、壹华里、龙脊山,到六公里轨道回家。全程线路十五公里。爬行约五个小时,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要求带上登山杖、水、护膝、毛巾。拒绝高跟鞋、皮鞋、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其它重大疾病人参加。户外活动有一定的风险,自愿参加,量力而行,安全责任自担。集体活动禁止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顾团队意识的人参加,希望大家理解与支持。沿途随时可以撤退,要参加的早点出门,过时不候,九点准时出发。

我对驴友的安全规则是熟悉的。重庆的地形不熟悉,反正有人带路,跟着走就是。至于准备,那就免了。我对爬山从来都是轻装上阵,手拿一瓶矿泉水,可以走天涯。

当天早晨,重庆的天空乌蒙蒙的,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接着是中雨。我问联系人:“下雨了,山还爬吗?”,对方的回答是“风雨无阻”。

我住在观音桥旁的“公寓酒店”,离集合地点还有段距离。要从地铁3号线转6号线。因此,我提前出发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到了上新街站的4号出口,已经来了不少人。

带队的群主是位1979年入伍的退役军人,曾经在大兴安岭的丛林中守卫过边疆,是位老驴友。他个子不高,略有秃顶,坐在路边的石头砑子上,旁边摆着登山杖,一块用来擦汗的毛巾已经烂边,很显眼地缠在背包带上。他从背包里拿出两面“重庆户外”的旗帜,穿到伸缩旗杆上。有人见到旗帜,拿过去在空中反复招展。在一声接一声的“走起”中,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穿过一个小村子,进入山道,在爬坡时,队伍的前头传来了依次报数的声音,群主在路口边录相边统计人数。据说报名有115人,因下雨只到了89人。这在我参与的驴友活动中,是人数最多的一次。

重庆的天气有个特点,早晨雨蒙蒙的,到了上午就不下了。但空气是湿漉漉的,太阳与白雾混在一起。难怪有人说,重庆女孩子肤白细腻,原来是在没有紫外线的湿润中泡出来的。

没有了雨水,大家加快了脚步。很快到了一个山坡。远处的山崖上露出“涂山”两个字,有人以此为背景,打起旗帜照相。

看到这两个字,我一阵欣喜。涂山,夏朝山名,据说大禹“娶涂山氏女”。这个出美女的地方,以前只在书中阅,今日邂逅,睹其天然,能不高兴吗?学界认为,涂山的地理位置有四个说法,即河南嵩县、安徽怀远、重庆南岸、浙江会稽。夏朝已经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大禹一夫多妻也是可能的,但人们更多地希望自己所在的地方是“涂山”的正宗,既可以明证本地出过王后这样的美女,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翻过涂山,队伍进入野人沟,这段沟壑有700多米深,泥石小道,坡陡路滑,一上一下,对徒步者极具挑战性,不少人爬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为防止滑倒,大家相互提醒,相互牵扶。为了互相鼓劲,队伍中的“走起”“雄起”之声前呼后应,震荡山谷,比嘉陵江的船工号子还动听。在此伏彼起的呼号中,我感觉自己融入了这个集体。

穿过野人谷,到达一个叫做“我的阿勒泰”的营地,集体在此合影录像。群主既当导演又当摄影师,其提示的夸张动作,逗得驴友们的欢声笑语震山响,把山雀吓得振羽逃窜。

然后,走过莲花山,下到龙凤泉,到达黄桷垭老街。

民谣说,“千年黄桷垭,一道通古今”。黄桷垭老街位于重庆南岸区南山街道,全长600米,起源于巴渝第一古道——黄葛古道。始建于唐朝,经宋元明清历代发展,抗战时期成为文人聚集地。这里保存有175栋历史建筑,建有三毛文化广场。

原来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三毛(原名陈懋平)于1943年在黄桷垭老街出生并度过童年,这段经历成为她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其故居位于黄桷垭正街145号。

群主召集大家在三毛广场再次合影,感受三毛“诗与远方”的诗性意境。

接着,大家兴高采烈地到老街的老太婆鱼庄吃鱼(22元一个人,AA)12人围成一圈,中间摆着两个火锅。奇妙的是,我在餐桌上遇到了来自珠海的户外驴友,他们还自带白酒,让我品尝。应证了“天下驴友一大家”的俚语,体现了重庆人的开放胸襟。

饭后,攀越南山。

南山,古称“涂山”,位于重庆长江南岸,北起铜锣峡,南至金竹沟。峰峦叠嶂,沿江列峙,林木联袂,郁郁苍苍,恰似一道拱卫山城的绿色屏障。平均海拔400余米,最高峰叫春天岭,海拔681.5米。

现在,南山是重庆的4A级旅游景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于一体,涵盖山、林、泉、峡、瀑等自然资源,保存涂山寺、老君洞等佛道建筑,以及蒋介石云岫别墅、宋美龄松厅等抗战时期陪都遗址群。

进入南山,经过三四个回环的山径小道,只见松林中一座白墙黛瓦的小楼,雄视着滚滚的嘉陵江水。原来那是“德国大使馆”。有围栏不让进入,工作人员说,那里已经变成了茶楼。旁边牌子上写着的简介告诉我:

“德国驻华大使馆曾于1938年至1941年期间随民国政府迁都重庆而将其馆会设于重庆市南岸区。该建筑原为德国医生保罗•阿斯米(Paul Assmy)的私人别墅,地处黄桷垭街道文峰段72号……这里曾见证了当年纷繁复杂的战争沧桑。如今,这里仍是青山环抱,山峦起伏,已成为市民登山、休闲之地。来到这里,看长江滚滚东流,观山城日新月异,无不感慨万千。”

驴友们只是把它作为步行的一个路径标识,一转眼,都进入了密密的山林,走向了壹华里山脊。

下坡之后,太阳西下,有人走不动了,开始脱离了队伍。整个行程15公里,据说,走完全程的约50人。

我在重庆做驴友,感受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精神。

作者简介李克和,湖南洞口人。中学时,于《湖南日报》发表《乌鸦的翅膀遮不住太阳的光辉》一文,轰动一时,现已退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二妙丸:搭配对了横扫全身湿热!... 提到祛湿药,很多人会想到五花八门的养生茶、祛湿膏,却忽略了药房里几块钱一盒的二妙丸。别看它价格便宜,...
内蒙古乌兰察布竟然藏着这么多秘... 乌兰察布,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却藏着内蒙古最令人心动的风景。你以为草原就是它的全部?错了!从火...
原创 南... 导读:南方让人上瘾的水果,很多人吃了戒不掉,在北方却不受欢迎 南方气候湿润,光照悠长,有很多独有...
备齐!闵行热门公园推荐→ 周末、假期总想带家人出去 看看世界、涨涨见识 但很多人一想到“停车难” 就开始打退堂鼓 今天小编整理...
敦煌旅行社草原特色手工艺品之旅... 在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文旅融合产品价值榜单》中,"敦煌旅行社草原特色手工艺品之旅"以综合评分9....
新疆民丰县:“追着胡杨游和田”... 中新网新疆民丰10月19日电 (陶拴科)金秋十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胡杨林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
原创 被... 从前有座奢华无比的五星级酒店,金碧辉煌的大堂,水晶吊灯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芒,无微不至的管家服务,以及...
三万盆菊花开成海 全椒菊博园首... 大皖新闻讯 秋日赏菊哪里去?10月18日,全椒菊博园盛大开园,“花漾全椒·花语奇遇”赏菊嘉年华同日启...
旅顺太阳沟彩叶季启幕 10月18日 由旅顺文旅集团承办的 大连旅顺太阳沟彩叶季 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将持续至11月下旬 作为...
不打卡、不赶场!年轻人抛弃传统... 前言 以前年轻人旅行,总被 “必去景点清单” 推着走:到了仙本那要挤着拍水上屋,去马尔代夫得按点赶...
原创 遇... 今年三十五岁,在一家小超市当收银员。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出门,晚上九点锁店回家,日子过得像台上了发条的...
17游湖北 跟着北北打卡宝藏江... 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江夏采风行。 2025年10月17日,由湖北文旅主办,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湖北长...
原创 炒... 炒面作为一道家常却极富魅力的主食,其精髓在于面条的根根分明与口感的爽滑劲道。许多人常遇到面条粘连、口...
科学辟谣|鸡精是鸡的“精华”吗... 文字/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在多数家庭的厨房调味架上,鸡精往往占据着一席之地。“鸡精”这...
南京直飞巴黎,恢复运营! 10月29日 由东航运营的 南京直飞法国巴黎的航班 将恢复运营,每周三往返一班 具体航班信息为: ...
最新通知!广州精品美食周闭幕日... 10月19日中午,南都记者从广州市市商务局获悉,今日(10月19日)为广州精品美食周闭幕日,将采取高...
天呐!番茄菌菇滑肉汤也太鲜了吧... 谁还没在降温天馋过一碗热乎乎的汤啊?今天必须把我家祖传的番茄菌菇滑肉汤配方甩出来——酸甜的番茄熬出浓...
叶酸是黄瓜的17倍,入秋后使劲... 1、甜豆:甜豆炒肉丝! 2、嫩南瓜:青椒嫩南瓜! 3、西葫芦:西葫芦瓜肉片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