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鲁迅公园南广场人头攒动,深化沪滇协作成果之一“云品入沪”展示展销活动在此举行。至本月19日,100家企业将在此开展为期5天的展示展销,为市民群众集中呈现云茶、云花、云咖、云果、云菜、云中药等千余种高原特色农产品。
“猕猴桃10元一盒、25元3盒……”伴着陈登树的吆喝,摊位迅速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客流围满。陈登树是云南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次带了有机种植的黄心、红心两种猕猴桃。2016年,曾从事房地产行业的陈登树决定投身产业扶贫。他走进文山高度贫困的西畴县,找了一处没有工业污染的嶙峋石漠“啃荒”。经过土壤有机转换,到了2019年,这里结出了第一批果子,产量20吨。当年,他就来到上海市场“打样”,“一个猕猴桃就要卖10元”。在过去6年里,陈登树带动了村民致富,也深切感受到上海特别是虹口对口帮扶的成效。最令他欣喜的是,前些年虹口帮助当地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把原本的滴灌变成了喷灌,使得果子产量指数级增长,今年已达到1000余吨,明年预计将超过2000吨。“产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销量更好了!”他说。
将云南古树春采制作而成的滇红“晒茶”,两罐售价88元。这是上海来伊份公益基金会旗下公益茶品牌“来益普”带来的明星产品。基金会秘书长张晓瑜介绍,“晒茶”的出产地古茶树根系发达,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红茶高30%,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和甜润口感。经过标准化制作,优质的“晒茶”走出大山,通过线下展销会走进都市。而这背后,是来伊份这家上海企业“新农路”的探索:从最初简单的采购帮扶,到凭借专业开发、严格标准、打开市场等,以“品牌+技术+渠道”赋能当地农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和产业化。除了“晒茶”,此次展销会上,来益普的袋泡茶、陈皮白茶等单品也颇受欢迎。
来自大理九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鲜花摊位,是“云品入沪”展示展销会首次引入鲜花产业。“展销会价格可能比大家在云南买的还便宜,因为没有中间商。”公司管理技术人员董建琼笑着说,这次带来的鲜花一枝只卖2至3元,“主要是推广产品”。其中,颜色绚丽的新品种牡丹菊最受欢迎,原本带来七八种颜色,现下只剩4种色彩。这次公司还特地带来了花期长达一个月的雏菊,“希望上海市民能在家养护得久一些,把云南味道留得久一些”。
走近云南越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摊位,阵阵咖啡香扑鼻——三个透明大罐子中装着浅烘、中烘、深烘的云南咖啡豆。“上海市民很懂咖啡,我们特地带来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越谷经销商负责人张修春说,成立15年的越谷一开始主要依托网络销售。得益于对口帮扶政策,以及云南咖啡知名度的提升,产品逐步走到线下,还在云南德宏有了自己的种植园。上个月,越谷刚来上海参加了一次农业展销会,上海消费者的热情和对咖啡的“懂经”令他印象深刻,“听说这个月还有‘云品入沪’,我们马上报名参加”。这两天,速溶咖啡和咖啡豆卖得特别好。张修春打算下次再来上海参加展销会时,把低因咖啡、咖啡液等更多公司产品带来,“展销会是试水市场的好机会”。
上海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品入沪”是上海市工商联与云南省工商联自2020年起联合打造的消费帮扶品牌项目,通过“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平台+云南资源”等协作模式,推动云南特色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历经五年发展,“云品入沪”已从初期展销推介,发展为集展示展销、渠道对接、品牌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为消费帮扶和产业协作提供创新方案。以虹口区为例,自1996年与云南文山州四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通过推动“云品入沪”,已建立8个农产品“直采直供”基地,推荐37种农产品入围上海市帮扶产品名录。本次“云品入沪”采用“短期展销+长期运营”模式线上线下联动,依托上海珍滋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瀛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铭言食品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构建全链条推广机制,成为两地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沪滇产业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云南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的担当,为云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云南将依托资源禀赋,深化协作模式,“希望更多上海企业家赴滇投资兴业,共同开拓更广阔市场,让‘云品入沪’成为沪滇协作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