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广渠路边上的园区里,还能藏着一家来自汕头的老字号潮汕火锅啊!
前段时间,朋友说到这里聚聚,跟着导航左转右拐,终于找到了这家店。进门是个小院,悬挂着小灯笼,灯光营造出一种很喜庆的氛围。
走进店里,没想到面积还不小。而且这里除了火锅以外,还有炭火现烤的各种肉串,看着就很有食欲。
既然来吃潮汕牛肉火锅,那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牛肉。这里选用的是来自小兴安岭的3000亩牧场的黑尊牛,也叫中国绿色安格斯。
常吃潮汕火锅的朋友都知道,潮汕火锅好吃的关键,就是一个“鲜”字。牛肉必须须是现宰现送的,不经过冷冻,这样才能保证肉的风味和口感,以及“挂盘不掉”的惊人弹性。这里的牛肉基本都是当天的鲜肉,有些品种,像吊龙,匙柄,匙仁,甚至可以做到是6小时以内的鲜肉。
潮汕人涮鲜牛火锅,顺序和手法也很讲究。涮的时候,讲究先瘦后肥,先涮五花趾、三花趾、匙仁等纯瘦或筋多的部位,品尝其极致的脆爽和鲜甜。再涮吊龙、肥胼、匙柄等肥瘦相问的经典部位。最后涮胸口油,让它的牛油香为整锅汤底画上圆满句号。
而手法呢,就是,“三过水” 或“抖散涮”。即用筷子夹起一片肉,在滚汤里来回涮烫,时间要精准到秒,千万切忌一整盘倒入锅中。
不同品种的肉,根据其生长部位,肥瘦比例,放入锅中的时间还不同。下面就说几个我比较喜欢的部位。
匙仁(肩胛里脊肉下层)
位置:牛肩胛骨上面,靠近肋骨的位置。
特点:脂肪含量比匙柄稍高,肉质最
接近西冷,中间有细细的筋。
口感:非常鲜甜、嫩滑,是性价比很高的嫩肉。
涮法:8-12秒。
吊龙(牛里脊)
位置:牛脊背上的长条肉,即西冷和眼肉。
特点:最经典、最受欢迎的部位,肥瘦均匀,几乎每桌必点。其中带一些肥油的“吊龙伴”更香。
口感:鲜甜顺滑,嚼劲适中,嫩而不
柴。
涮法:8-12秒。
胸口油(牛心冠)
位置:牛前胸的脂肪部位。
特点:看似一盘肥油,但其实是黄灿灿的软组织。
口感:极其神奇。涮煮后变得爽脆、有
嚼劲,完全不是肥腻的感觉,并会渗出浓郁的牛油香味。
涮法:3-5分钟以上。需要久煮,越煮越脆,越煮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