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炒鸡,很多人上来就问配方,好像拿到一张纸就掌握了精髓,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做了十几年菜,感觉炒鸡这个东西,选鸡的眼光和伺候火的耐心,比那张写满香料名字的纸重要得多。
你得会选鸡,那种圈养的肉鸡,皮下脂肪倒是厚,但炒出来肉是散的,没嚼头,不堪一击。最好是找那种满地跑的散养鸡,最好是一年左右的小公鸡,骨头硬,肉紧实,鸡味儿才足。 拿到鸡,收拾干净剁成块,这谁都会。关键一步来了,很多人习惯性地把鸡块焯水,觉得能去腥,这是大错。鸡肉的鲜味儿全在那一口元气里,一焯水,鲜味跑了大半,肉也变得死硬,后面再怎么调味都补不回来。 正确的做法是把鸡块放在清水里,多淘洗几遍,把血水洗干净,然后加点姜片、料酒和一点盐抓匀,腌个半小时,这才是去腥保嫩的正路。
锅烧热,油要舍得放。等油烧到五成热,就把腌好的鸡块沥干水分下锅煸炒。 这个过程需要点耐心,别着急翻,让鸡块的一面在油里煎到微微发黄,皮收紧了,再翻动。 要一直炒到锅里基本看不到明显的水汽,鸡块的油被逼出来一部分,表面金黄,这时候你才能闻到纯粹的肉香味。这个步骤是保证鸡肉外香里嫩的基础,急了,后面就容易炖成一锅没骨气的鸡汤。
鸡块炒到位了,扒到锅的一边,用锅里煸出的鸡油,开始炸香料。姜块、干辣椒、花椒是基本款,讲究点的会放一两个八角、一小段桂皮和几片香叶。 用小火慢慢地把这些香料的味儿炸出来,整个厨房都会香得不行。香料炒香之后,就该下酱了。豆瓣酱或者黄豆酱都可以,我个人觉得黄豆酱的酱香更纯粹些。 酱下了锅,同样要用小火炒出红油,把酱的燥气炒掉,只留醇厚的酱香。
香味都出来了,把鸡块和香料扒拉到一起,大火翻炒均匀,让每一块鸡肉都裹上酱色。这时候,沿着锅边烹入一点醋和料酒,刺啦一声,香气一下就顶上来了。紧接着,倒酱油,生抽提鲜,老抽上色,再稍微来点蚝油增加复合的鲜味。 颜色炒得红亮油润,就可以加水了。记住,加热水,一定是热水。 冷水会让鸡肉收缩变柴,这是常识。水量要控制好,差不多没过鸡块的一半就行,水太多了味就淡了。
盖上锅盖,转成中小火,开始焖煮。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几分钟到二十来分钟,具体时间看鸡的老嫩程度。 期间你可以偶尔开盖翻动一下,防止粘锅。等到汤汁变得浓稠,差不多只剩下原来四分之一的时候,就可以准备收尾了。 把锅里的葱段、姜片这些大的料渣挑出去,这样吃起来方便,看着也干净。
最后一步,开大火收汁。汁不能收得太干,要留一点能拌饭的程度。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扔一把青红椒块或者蒜苗进去,稍微翻炒几下,辣椒断生就行,能增加清香和鲜亮的色彩。 有的人喜欢出锅前再撒一把新鲜的青花椒,那股子麻香味儿更冲。 临出锅前,淋一点明油,整个菜的亮度就上来了。这么一盘炒鸡端出去,色泽红亮,香气扑鼻,鸡肉吃起来外皮微韧,内里软嫩多汁,味道都进到骨头里了。这菜没什么花哨的,就是实打实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