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碗面看着简单,门道其实都在细节里。做了快十五年饭,跟各种面条打过交道,从山西的刀削面到兰州的拉面,各有各的讲究。 而藏面,它的灵魂不在浇头多花哨,就在那碗汤和那份独特的面条上。
想做好藏面,得先从面条本身开始。这个面跟我们平时吃的普通面条不一样,它是碱面。 和面的时候必须加食用碱,这个东西是让面条吃起来有嚼劲、颜色微微发黄的关键。 碱的分量得控制好,一般来说,一斤高筋面粉,食用碱的用量大概在2.5克左右,盐差不多5克,水是面粉的百分之四十上下。 碱要先用温水化开再加进去,不然面团会花。 面团一定要揉透,揉到表面光滑,摸起来有点像耳垂那么软但又很有弹性,然后盖上湿布醒半个小时以上。这个步骤不能省,不然面条不够筋道。
面醒好了,接下来就是把它做成面条。传统的藏面是圆的,家里有压面机最方便,没有的话就得靠手擀了。擀的时候要多用点力气,尽量擀得均匀一些,切出来的面条粗细才会一致。煮面是个技术活,因为是碱面,淀粉多,煮的时候水容易变得粘稠,而且熟得特别快。 水烧开下面,用筷子拨散,等水再次滚开,面条浮起来,看着稍微有点透明感就得赶紧捞出来,千万不能煮久了,一久就软塌了,没了嚼劲。
再来说汤,这是另一半的灵魂。地道的藏面汤底用的是牦牛骨,当然,在内地不太好买,用普通的牛大骨或者牛腩代替也完全可以,味道一样很醇厚。 关键在于熬汤的过程,骨头必须先焯水,冷水下锅,煮到水开,把那些血沫子全部撇干净,这个动作决定了你的汤最后清不清澈。 捞出来洗干净,重新放进一个大锅里,加足了水,放几片姜、一两个八角和几粒花椒,别的香料就别乱加了,太多会抢了骨汤本身的鲜味。 然后就是开小火,慢慢熬,至少熬上三四个小时。熬好的汤应该是清亮的,上面飘着一层牛油的香味。
最后就是把所有东西组合起来,准备一些配料,最经典的是牛肉丁和葱花。 牛肉最好用牛腱子肉,就是之前跟牛骨一起炖煮的肉,煮到用筷子能轻松扎透但又不成烂泥的程度,捞出来放凉切成小丁。 葱花要用新鲜的小葱,切得碎碎的。吃的时候,碗里先放煮好的面条,铺上牛肉丁,撒上葱花,然后把滚烫的牛骨汤浇上去。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点盐和辣椒油,那个辣油最好是自己炸的,有香味的才地道。
就这么一碗面,看起来没什么复杂的,但从和面加碱的比例,到熬汤的火候,每一步都得用心。 第一次吃的人可能会觉得面条有点夹生的感觉,其实那就是藏面特有的口感。 这玩意儿,说难也不难,就是需要点耐心,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味道自然就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