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泰罗
10月14日,白酒板块上扬,其中黄酒也有不俗的表现,会稽山涨停,古越龙山也在跟涨。
在中国酒类市场,黄酒此前一直是个弃儿。
根据华泰证券的数据,2023年黄酒行业收入约210亿,其中全国规上黄酒生产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仅剩85亿元。2017-2023年,规上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总额CAGR分别为-13%和-9%。作为对比,白酒和啤酒在这一时期均向上完成了一轮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
以白酒为例,2017年-2023年规上企业总收入从5654亿元增长至7563亿元,增幅34%,利润总额则从1028亿元增长至2328亿元,增幅126%,与此同时白酒的吨价也实现了翻倍提升。所有这些,都与黄酒形成强烈反差。
黄酒长期萎靡不振,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无法起量。黄酒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一直局限于江浙沪,没有像白酒和啤酒那样实现大规模的全国性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等三家酒企总收入中江浙沪的占比高达75%。
二是无法提价。黄酒行业格局分散,由此导致产品售价低且长期恶性内卷,到目前黄酒主流价格带也只有20-50元。
转机发生在近两年。
2017年-2023年的下行周期迫使大量黄酒企业淘汰出局,期间规上企业数量从121家下降到81家,而黄酒CR2(古越龙山和会稽山)的市占率从15%迅速飙升到37%。
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让黄酒逐渐具备了品牌升级的客观基础,两大龙头于是顺势而为。古越龙山重点打造“国酿 1959”核心高端大单品,会稽山则以兰亭产品作为其高端转型的抓手。
进入2025年,黄酒的高端化进程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3月底,会稽山决定对部分重点产品提价1%-9%(4月初开始施行)。4月,古越龙山决定对部分重点产品提价2%-12%不等。4月28日,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也宣布将对部分重点产品销售价格提价。
很明显,资本市场现在重估黄酒,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好行业将完成未竟的消费升级行情。
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实力与日俱增,白酒和啤酒也都借助这一宏观力量不断向上生长,黄酒却一直趴在地上不动,这显然不合常理。
行业的每一次变化都必然伴随竞争格局的调整,上一轮下行周期的主题是大鱼吃小鱼,这一轮上行周期的看点则是巨头互搏。
长期来看,黄酒还有很大想象空间。
首先,黄酒在量上有想象空间。
虽然目前黄酒还很依赖江浙沪,但从趋势上来看过去十年黄酒的外拓是有成效的。2015年-2024年,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等三家酒企总收入中江浙沪的占比从86%降到75%。
市场培育和开拓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只要驰而不息的做,很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个阶段突然迎来井喷。现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完全有机会把黄酒这个招牌进一步打出去,特别是在年轻人纷纷拥抱低度酒的背景下。
其次,黄酒的价格有想象空间。
作为世界三大发酵酒之一,黄酒拥有约2500年的发展历史,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黄酒是中药非常重要的辅料和药引,仅《本草纲目》一书就详细记载了69种药酒,全都是以黄酒制成的。
在当代人极其看重养生和健康的社会背景下,这其实是黄酒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卖点,只要把故事讲好,未来肯定大有可为。现在白酒动不动就几百甚至上千,相比之下黄酒四五十块钱的定价就显得太便宜了。
最后,政府的高度重视对黄酒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黄酒产业现在已经成为浙江省和绍兴市的工作重点之一,其中绍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市黄酒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在政府的持续助力和赋能下,黄酒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良性发展阶段。
总之,希望也相信黄酒有一天能够走出江浙沪,捧出“茅五泸”,到那时,黄酒这个行业就彻底做大做强了。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上一篇:各地开展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
下一篇:雪王“买醉”,蜜雪冰城开卖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