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艾
科
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30
廿八
休
1
国庆节
休
2
三十
休
3
初一
休
4
初二
休
5
初三
休
6
初五
休
7
初五
8
寒露
9
初七
10
初八
11
重阳节
班
12
初十
13
十一
哈喽啊小伙伴们
马上就是国庆节七天小长假了
这个适合出门旅游的节日
大家都有做好出行旅游的防艾知识科普吗?
放心
小艾已经给大家提前制定好了
请查收这份「旅行防艾指南」
避开误区
安心享受假期!
国庆黄金周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
大家在享受旅途的同时,
关注健康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HIV的预防。
虽然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社交传播,
但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仍存在感染风险。
(凡事无万一哦......)
旅行中哪些场景可能有HIV感染风险?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国庆旅行中需警惕以下高风险行为:
1. 无保护性行为(最常见风险)
旅途结识新朋友后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未戴安全套),尤其是临时性伴侣、多个性伴侣(别玩的“太花”哦.....)。
风险点:
• 酒店/民宿临时约会、酒吧/夜店社交后发生关系;
• 同性/异性性行为中未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2. 共用针具(极少数情况)
极个别情况下,旅行中可能共用针具可能传播HIV。
• 风险点:
• 某特殊场所可能存在。
3. 不规范的医疗/美容操作
在非正规机构接受纹身、穿孔、打耳洞、拔牙等侵入性操作。
• 风险点:
• 工具未严格消毒(如共用针头、未灭菌器械),可能接触残留血液。
旅行中如何预防HIV?
1. 安全性行为是关键!
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发生性行为前,主动准备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确保全程佩戴,避免破损或滑脱;
减少临时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如无保护肛交)。
暴露后紧急预防(PEP):
若发生高危性行为(如无套性交),72小时内尽快到当地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获取阻断药(连续服用28天)
2. 避免共用针具
• 绝对不共用针具(包括注射器、纹身针、穿孔工具);
• 远离可能涉及共用针具的场景。
3.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 纹身、穿孔、打耳洞、拔牙等操作,务必选择消毒规范、有资质的机构;
旅行中如何检测HIV?
如果在旅途中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不必恐慌,但需及时检测!
1. 检测方式
快速检测:部分城市的疾控中心、医院、公益机构提供HIV自测试剂、现场快检,或抽血实验室检测
2. 检测地点
各地疾控中心(VCT门诊)、综合医疗机构医院皮肤性病科/感染科等。
3. 窗口期提醒
高危行为后2-4周初检,3个月(12周)后复查,确保结果准确。
旅行防艾常见误区
❌ 误区1:“蚊子叮咬会传播HIV!”
→ 真相:HIV不能在蚊子体内存活,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 误区2:“和HIV感染者一起吃饭、拥抱会感染!”
→ 真相:日常接触(握手、共餐、游泳)绝对不会传播HIV!
❌ 误区3:“感染HIV马上会发病死亡!”
→ 真相:HIV感染后可能多年无症状,规范治疗可长期健康生活!
✅ 记住这5点,安心享受假期:
1. 全程戴套,拒绝高危性行为;
2. 不共用针具,远离毒品等;
3. 选择正规医疗/美容机构;
4. 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阻断;
5. 怀疑感染?尽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小艾温馨提示您:
国庆期间,部分城市的疾控中心、公益组织提供免费安全套、快速检测服务,
出行前可查询当地防艾热线。
科学防艾,健康旅行!
小艾祝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国庆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