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爷爷生前总说 “别浪费粮食”,现在我吃饭,碗里一粒米都不会剩下
创始人
2025-10-12 14:03:06
0

昨天傍晚煮了碗白粥,就着一碟咸菜慢慢喝。吃到最后,勺子在碗底划了个圈,瞥见几粒沾在瓷壁上的米,下意识地就把碗端起来,用舌头轻轻舔了一圈。放下碗的时候才愣了愣 —— 这动作,分明是爷爷生前常做的。窗外的晚霞正一点点沉下去,把厨房的瓷砖染成暖融融的橘色。我看着空碗发了会儿呆,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爷爷家,每次吃饭,他总坐在八仙桌靠里的位置,面前摆着一个粗瓷大碗,盛着满满一碗米饭,就着炒青菜或者腌萝卜,吃得慢条斯理。但不管菜多简单,他碗里的饭从来不会剩下一粒。有次我把半碗饭推到一边,说 “不好吃”,爷爷没骂我,只是把我的碗端过去,用筷子把剩下的饭扒到自己碗里,就着开水咽了下去。他说:“米粒是土里头长出来的,要费多少力气才能到碗里,哪能说扔就扔?”

那时候我才七八岁,听不懂 “费力气” 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记得爷爷家后面有块小菜地,夏天天刚亮,他就扛着锄头去地里。太阳晒得地面发烫,他戴着草帽,弯着腰给玉米苗浇水、拔草,汗水顺着草帽檐往下滴,在泥土里砸出小小的坑。到了秋收时节,他会把收割下来的稻谷摊在院子里晒,每天翻好几遍,生怕受潮。晚上收稻谷的时候,他会蹲在地上,把散落在砖缝里的谷粒一粒一粒捡起来,放进布袋子里。我蹲在旁边看,觉得好玩,也跟着捡,可没捡几粒就嫌累,跑去追院子里的蝴蝶了。爷爷却能捡上大半个钟头,直到把砖缝里的谷粒都捡干净。他说:“每一粒都不能漏,这都是能变成饭的。”

后来我上学了,搬到城里住,很少再回乡下。但每次打电话给爷爷,他总不忘叮嘱一句 “在外面吃饭别浪费”。有次放暑假回去,发现爷爷的腰比以前更弯了,走路的时候手得扶着腰。可他还是坚持要去地里种些蔬菜,说 “自己种的吃着踏实,也不用花钱买”。那天中午,他炒了一盘自己种的青菜,煮了一锅红薯粥。我吃着粥,看见爷爷的碗里还是干干净净的,连沾在碗边的粥渍都用开水冲了冲喝下去。我问他:“爷爷,现在日子好了,不用这么省了吧?” 他放下碗,摸了摸我的头,眼睛里的纹路皱成一团:“好日子是省出来的?不是。是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才更要珍惜。我小时候,哪有白米饭吃?挖野菜、啃树皮都是常事,有次饿极了,还吃过观音土。现在能顿顿有饭吃,是福气,可不能忘了以前的苦。”

那是我第一次听爷爷说起他小时候的事。他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轻,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可我却看见他眼角亮晶晶的。那时候我还不太懂,只觉得爷爷说的 “苦” 离我很远。直到后来,我在历史书上看到关于饥荒年代的记载,看到那些描写人们为了一口吃的挣扎的文字,才忽然明白爷爷为什么对粮食那么执着。那些他没说出口的过往,都藏在他每次把碗底舔干净的动作里,藏在他捡谷粒的身影里,藏在他那句 “别浪费粮食” 的叮嘱里。

去年爷爷走了,走的时候是秋天,地里的稻谷刚收割完。处理后事的时候,我在爷爷的抽屉里发现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袋保存得很好的稻谷,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爷爷歪歪扭扭的字:“留给娃,别浪费。” 那一瞬间,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我想起爷爷每次送我回城,都会在我的包里塞几袋他自己种的米,说 “城里的米不如家里的香”。以前我总嫌麻烦,说 “超市里都能买到”,现在才知道,那些米里装的,是他对我的牵挂,是他一辈子都没放下的对粮食的珍视。

从那以后,我吃饭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有时候和朋友出去吃饭,看到他们把剩下的菜随意倒掉,我会忍不住说 “打包吧,别浪费了”。朋友笑话我 “抠门”,我也不辩解 —— 他们不知道,我不是抠门,是因为我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带着爷爷的温度。我好像能透过那些米粒,看到爷爷在地里劳作的身影,看到他蹲在院子里捡谷粒的样子,听到他说 “别浪费粮食” 的声音。

前几天整理旧照片,翻到一张我和爷爷的合影。照片里,我坐在爷爷腿上,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咬了一大口,馒头渣掉在爷爷的衣服上。爷爷笑着,用手把馒头渣捡起来,放进自己嘴里。照片的背景是爷爷家的院子,院子里晒着金黄的稻谷,阳光正好,把爷爷的头发染成了浅灰色。我盯着照片看了很久,忽然觉得,爷爷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就藏在我每次把碗底舔干净的动作里,藏在我看到浪费粮食时皱起的眉头里,藏在我对每一粒米的珍视里。

今天中午煮了米饭,盛饭的时候特意少盛了一点,怕吃不完。吃到最后,碗里又剩下几粒米。我像爷爷那样,把碗端起来,用舌头舔了舔。米粒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带着一点淡淡的甜味。我忽然想起爷爷常说的那句话:“粮食是有灵性的,你珍惜它,它就会好好养着你。”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照在空碗上,碗底的瓷壁反射出细碎的光。我把碗洗干净,倒扣在沥水架上。看着那个空荡荡的碗,我忽然觉得,爷爷的声音,好像还在耳边回响 ——“别浪费粮食”。而我,会一直记得这句话,把每一粒米都吃进嘴里,把爷爷的心意,都藏在碗底无余粒的时光里。

有时候走在菜市场,看到摊位上摆着新鲜的蔬菜,看到粮店里堆得高高的米袋,总会想起爷爷。他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一辈子都在珍惜每一粒粮食。他没读过多少书,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却用一辈子的行动告诉我,什么是珍惜,什么是感恩。那些他教会我的事,就像一粒种子,种在我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晚上做饭的时候,我又煮了一碗白粥。这次,我把粥盛得满满的,一点一点慢慢喝。吃到最后,碗底还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粒米剩下。我对着空碗笑了笑,好像看到爷爷坐在对面,也对着我笑,说:“这才对嘛,不浪费粮食,才是好孩子。”

晚霞又一次染红了天空,厨房里的灯光亮起来,把空碗照得暖暖的。我知道,爷爷虽然不在了,但他的话,他的样子,他对粮食的珍视,会一直陪着我。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因为我知道,碗底无余粒,皆是爷爷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靓、香、正!“江汉大米”与深圳... 人声鼎沸、稻香四溢。10月11日晚7点,以“江米如珠 圳享美味”为主题的2025“江汉大米”走进粤港...
原创 早... 晨起后,你会着急喝水吗?又会喝哪种水? 晨起后,空腹饮用一杯水的重要性: 清晨起床后,空腹饮用一杯...
咸香沙酥的蛋黄焗南瓜,厨房新手... 前几天在朋友家吃饭,尝到一道蛋黄焗南瓜,一口下去就被惊艳到了。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咸蛋黄的香味裹着南...
原创 秋... 秋天多喝汤!今天来分享一道我家每周都要煮个两三次的汤,这道汤做法简单,但是内容有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还...
北京旅行社哪家好?北京十大金牌... 家人们,在北京旅游就像开启一场奇妙的冒险,而选对旅行社,就相当于拿到了冒险的“通关秘籍”。今天咱们就...
原创 一... 国庆七天,全国8.88亿人出门旅游,单日就花了1000亿。 和往年扎堆看山看水不同,今年不少人盯上了...
原创 金... 秋高气爽,正是自驾旅行的好时节。告别了夏日的酷暑,迎来了金色的秋季,何不驾车驰骋,拥抱大自然的馈赠?...
北京十大金牌旅行社导游专业:历... 宝子们,去北京旅游,找个靠谱的旅行社和专业的导游太重要啦!要是导游讲解不靠谱,那旅游的乐趣可就大打折...
能量小点心,做法就五步,简不简... 中秋是在湖南的老家过的。这些日子老家的天气是格外的热,天天30多度,结果一回到天津,一出机场温度也就...
近期大量上市!要注意这5件事→ 柿子被誉为“果中圣品”,它的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食疗价值。怎样吃柿子更好?一文了解↓↓ 秋季吃柿子有...
去过这座西北小城,才发现这辈子... 如今的鄯善哈密瓜,早已卸下“贡瓜”的神秘面纱。其年产量十分可观,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
秋天到了,这种“炸裂”的野果你... “捡秋”热潮正盛,南京幕府山、紫金山、老山间,一批徒步者正忙着在落叶堆里“开盲盒”——一种名叫“八月...
原创 纯... 说起又香又甜的小零食,反沙芋头绝对榜上有名,一口咬下去,外壳酥脆,内心粉糯,真是谁也拒绝不了的美味。...
国庆7亿人出游,收入增长却没有... 今天是国庆后的第一个周末,问下大家:今年国庆,你出门了吗? 据官方数据,本次国庆,7.65亿人次踏上...
原创 敦... 雨砸在莫高窟第 9 窟的栈道上,混着沙砾溅在男装女供养人的壁画上。三十年前藏经洞被炸开时,散落的绢画...
观光电梯暂停运行!贵州花江峡谷... 10月11日晚,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旅游区发布《关于花江峡谷大桥观光电梯暂停运行的公告》,全文如下: 关...
今日,《贵州日报》头版倒头条聚... 今日,《贵州日报》头版倒头条聚焦毕节文旅,重磅推出 《从资源引流到创新服务:毕节文旅“宠客”有方》,...
北京十大金牌旅行社新鲜出炉:无... 家人们,出去旅游,最烦的就是遇到强制购物和随意变更行程的糟心事。不过别担心,今天给大家带来北京十大金...
江西崇义:露营游升温 崇义免费...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赣州市崇义县齐云山,众多游客徒步前来搭帐篷游玩,畅享户外休闲露营乐趣。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