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雪婷 王钟玉 马小杰
这个假期,临朐紫草岭高山、黄土地等“野生”景点在社交平台走红,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漫步露营。随着“种草经济”持续升温,游客不再盲目追逐热门景区,而是更倾向于寻找小众“秘境”,追求高“性价比”与心灵的“松弛感”。
社交平台助推“种草”,小众“景点”受关注
10月8日,细雨绵绵,为紫草岭高山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尽管天气不佳,草坡上却依然不乏游人的身影。游客李女士便是被短视频吸引到此处的游客之一,“网上看到不少博主发的视频,景色很美,很原生态,刚好家离这边不远,就想来这边走一走,放松一下。”李女士说。
绿意绵延的坡地、错落的树木与岩石、悠闲啃草的牛群、漫步或露营的游客……这个被网友称为“潍坊阿勒泰”的“秘境”,正通过短视频和图文攻略走进大众视野。真实自然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文案与音乐,迅速点燃网友的向往之情,短短几天便收获数千点赞与收藏。评论区也热度不减,不断有网友询问路线信息、分享实用攻略。
近年来,随着“随手拍、随时发”成为常态,众多小众景点得以被看见,被关注。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大量原生态内容持续涌现,秀美山川、乡土日常……像李女士这样因“种草”而走向小众景点的人群,正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而不断扩大。
小红书平台上,“小众景点”话题13.6亿浏览、448.8万讨论;“自驾游”话题5.1亿浏览、246.9万讨论;“周边游”话题37.9亿浏览、1945.3万讨论。抖音“周边游”相关播放量也突破426.4亿次……越来越多的小众“秘境”,正从线上“被看见”走向线下“被体验”,成为游客避开人潮、寻找松弛感的新选择。
不盲目打卡,追求“性价比”与“松弛感”
与热门景区“人挤人”的喧嚣景象不同,在临朐紫草岭高山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沿着舒缓的山径漫步,不时驻足拍照。
“我以前的旅游像是完成任务,清单上列满了必去景点,要早起、要排队,而且花费也不少,几天下来感觉非常累。”游客王女士说,现在她更倾向于游览附近的小众景点,“不用赶路,花费也少很多。”
位于“齐鲁天路”安丘段的半亩山塘,备受年轻自驾游爱好者的喜爱,不少游客前来品茗小憩、拍照打卡。10月2日,半亩山塘的其中一间小院儿里,牛女士正抱着孩子在炕桌上玩。牛女士说他们一家来自安丘市区,经常自驾到天路上来玩。“这次假期天气不好,平时这里很多人的。”牛女士说,自己经常自驾出行,“不用做很多攻略,看到好看的风景就停下来,这种自由和惊喜是跟团游无法比拟的。”
途牛旅游网的数据显示,9月以来,行摄、徒步、骑行、露营、旅拍等主题线路需求旺盛;美团旅游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黄金周,年轻人正成为“反向旅游”与“县域游”的绝对主力。从“去看”到“去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地图上选择尚未被人群发现的冷门旅游地,国庆期间县域旅游酒店预订热度涨幅明显;据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携程研究院认为,订单增长的背后,反映了旅客对旅行意义的理解正不断深化——从热门到小众,从观光到沉浸,从规划路线转向表达情绪,中国游客的消费选择,正越来越清晰地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这一价值认同。
顺应趋势,让“流量”变“留量”
面对这一趋势,近年来,潍坊频频发力,推动旅游从“流量”向“留量”转化,着力打造可参与、有温度的旅行体验。
“齐鲁天路”便是典型缩影。这条串联青州、临朐、安丘的自驾线路,曾是小众爱好者私藏的“野路子”。潍坊顺势而为,提升道路、规范管理、培育民宿等举措,让沿途村镇吃上“旅游饭”。如今,“齐鲁天路”已跻身国家级自驾精品线路,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面对临朐高山等地的突然走红,当地通过设立提示牌、联动巡逻、划定临时停车区及发动志愿者维护环境,在保留野趣的同时,保障游客安全与生态环境。
不止山野,城市也在焕发新活力。
从春季的亲子研学,到秋季的主题线路,潍坊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清明假期前,潍坊推出10条“与春童游”家庭亲子路线,涵盖历史探秘、自然探索、非遗体验与科技互动;国庆假期前,又发布6条秋日宝藏线路,涵盖赏秋徒步、民俗体验、乡村慢生活等主题,助力游客深度感受“风筝之都”的多元魅力。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渴望慢下来、静下来,社交媒体放大了这种渴望。从“特种兵”到“躺平游”,从“打卡式”到“沉浸式”,“体验”与“松弛”正成为新旅游时代的主旋律。
上一篇:广州花都行(10)
下一篇:侯胜才御厨烧鸡 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