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田芳美 沈林娟
一碗简简单单的咸菜肉丝面,却让92岁的老人直呼“这碗面,真好吃。”
这碗面的背后,有什么故事?10月11日中午,记者联系上烧这碗面的面店老板郝德春。
烧这碗面的小店叫环保大骨面馆,位于浙江嘉兴海盐通元镇上。
事情大约发生在一个月前。9月14日下午1点多,刚刚结束饭点的忙碌,郝德春去上厕所回来,看到有位老奶奶站在店门口,东张西望。
一开始他并没在意,但老奶奶徘徊了很久,看起来有些疲惫,这时在收银台休息的老婆冯玲丽便跑出去询问。
但老人一直答非所问,冯玲丽猜测老人可能是迷路了,就立即报了警。
在等待民警的间隙,得知老人没有吃饭,他们便邀请老人进店休息,冯玲丽让郝德春烧了一碗咸菜肉丝面,端到老人面前。
“老人年纪大,怕她咬不动,我特意把肉丝切得细一点,还把面条多煮了一会儿。”郝德春说。
老人确实是饿坏了,捧着面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念叨着“真好吃,还加了这么多料。”
海盐公安供图
此时,通元派出所民警裘津源赶到现场,很快查到老人的住址。
“这碗面多少钱,我们帮她付了?”裘津源问。
“免费的,不要钱!你们安全送她回家就好了!”郝德春连忙拒绝道。
等夫妻俩转身招呼奶奶时,裘津源悄悄扫了收银台上的付款码,支付了16块钱。
海盐公安供图
据民警介绍,老人姓袁,今年92岁了,独居在附近的澉浦镇,距离面馆大约5公里,当天早上出门,却迷了路,回家路上,袁奶奶反复念叨着“这碗面,真好吃。”
聊起视频里的故事,郝德春反复表示,这只是举手之劳。郝德春今年42岁,20多年前和弟弟一起从云南老家来浙江打工,这些年他在工地上搬过砖,也在厂里当过工人。
妻子冯玲丽是海宁人,两人2007年结婚,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兰州读大学,小女儿在通元读高中。
2016年,夫妻俩在海宁开了第一家面店。“那时候刚开始接触做面条,手艺还不精,所以生意不好。”那段时间,小女儿刚好生了病,妻子经常往返上海陪小女儿看病,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2年后,因为孩子上学,夫妻俩把小店搬到了通元镇,生意才渐渐好起来。
有当地人告诉记者,这家面馆在通元小有名气,口碑不错,生意也一直很好。
做生意,郝德春说要多为顾客着想,“顾客选择来我们小店消费,照顾我们的生意,也是我们的福气,父母从小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所以也要善待顾客,哪怕自己吃点亏,也没关系。”郝德春说,平日里,附近工地的工人来吃面,自己也会在他们的碗里加些料,让他们能多吃一点。
请老人吃面的事情,好多年前就有过。
最早在海宁的时候,一位90多岁的老爷爷来店里吃面。当时他也是执意不肯收钱,后来是一个路人看到后,坚持要帮老人付钱。
这件事让他看到了浙江人的热情。
郝德春说,视频火了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光顾小店的客人多了不少,有不少是看了视频后过来捧场的。
“其实我真觉得,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大家都会有老的一天,我想大家遇上了也都会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