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地方,双节期间最火? 今年双节去哪里玩最好 双节假期哪个城市旅游人多
创始人
2025-10-11 18:01:50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家国同庆,情满人间。在这个为期八天的超长假期中,管城区以“巍巍亳都 见‘郑’风华”文旅消费季为牵引,深挖商都文化底蕴,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全区文旅市场呈现出“热度高、活力强、口碑好、效益优”的繁荣景象。


据初步统计,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约336.72万人次,同比增长38%;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075亿元,同比增长16%。数字背后,是城市气质的焕新、文化品牌的崛起、消费场景的升级与治理能力的跃迁。

亳都·新象

从“网红”走向“长红”

作为本年度最受瞩目的城市更新项目,亳都·新象自9月29日开业以来,迅速成为区域文旅新引擎。




短短十天内,累计接待客流近1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1650万元,全网曝光量突破2亿次,多个品牌门店销售跻身全国前列,真正实现了“流量—营收—口碑”的三重转化。品牌表现亮眼,兰巴赫、皮爷咖啡等多个本土及连锁品牌业绩突出,亳都·新象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文化叙事创新的胜利。

商都阜民里

用“三维升级”激活城市记忆

商都阜民里—北庆里文化街区在本次假期交出惊艳答卷,接待游客42.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3.27%,营业收入达689.6万元,同比增长70.8%。这一增长源于业态、运营与活动的三维升级。




“多抓鱼市场”河南首店等品牌落地带动客流,10月3日当天多家本地品牌销售额大幅增长;“党建引领+智能体网格化”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游客满意度高达96%;“阜民门奇闻录”剧本游等沉浸式活动点燃参与热情,带动商户销售额提升65%。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四鼎齐聚”激活商都历史记忆

国庆中秋假期,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的 “国宝回家乡 —— 纪念郑州商城发现 70 周年考古新发现展”启幕,走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游客络绎不绝,只为亲眼见证“四鼎重逢”的盛况。9 月 30 日,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杜岭一号方鼎,终于回到出土地郑州 “省亲”,与杜岭二号方鼎、1982 年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出土的两件兽面纹铜方鼎实现历史性聚首。





作为郑州这座文脉延续数千年王都的“读城”起始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犹如一部立体史书,陈列展出有1000余件珍贵文物,每一件器物都是商都文明的“时间胶囊”;通过场景复原、艺术作品、情景剧以及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等现代化辅助手段,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深入了解早商历史和郑州商城的独特空间,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全域联动

多点开花,百花齐放

除核心引擎外,全区各文旅点位也亮点纷呈。




郑州商都古城旅游区开展“奇幻亳都”主题活动,顺城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客流量增长30%,平等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消费增长25%,郑州城隍庙-文庙举办中秋拜月仪式,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开展30场社教活动,共同绘就全域文旅画卷。

思考与启示

从“假日经济”到“长效动能”

此次双节文旅市场的火爆,是多年持续投入的结果。文化IP需具象化表达,空间更新要兼顾“颜值”与“功能”,科技赋能提升管理精度,青年群体是核心客群,长效机制决定可持续发展。


这个秋天,管城区见证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336万游客的选择是对这座城市最深情的告白。商代都城遗址作为郑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国庆节期间,“国宝回家乡——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启幕,杜岭一号方鼎等国宝在“家乡”团聚,以文化之光,照亮城市未来。

来源:管城发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再乱买补肾品了!这颗十几块的... 秋冬季气温转凉,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盛,此时正是调理肾脏的好时机。提到补肾食材,很多人会想到人参、鹿...
原创 冬... 冬日的甜蜜,就藏在一节节的甘蔗里。它们立在寒风中,却把最暖的甘甜,悄悄储存在每一节茎秆中。 老话常说...
这菜瘦子少吃,真的太刮油了!一... ⚬ 冬季餐桌的应季鲜味绝对少不了韭黄。 它是韭菜宿根在完全避光的环境中栽培出的黄化幼苗,简言之,是韭...
馄饨这么做,酥脆皮不破,连吃三... 美食君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馄饨,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学校门口有一家特别好吃的馄饨店,一碗1块钱,好吃到每...
叉烧有官方英文名了,还带粤语发... 在广式的餐厅里, 鲜虾云吞面鲜爽、菠萝油甜咸交织、 干炒牛河镬气十足。 最受食客追捧的当属 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