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全国文明村的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暖意融融,一场跨越代际的互助养老活动,正将“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揉进一块块手工月饼里,送到全村504位60岁以上老人的心坎上。
“要让老人们尝到纯手工制作的月饼,这活儿可急不得,得一步步地慢慢儿来。”负责牵头制作月饼的厉大姐一边揉着面团,一边笑着说道。为了让老人们吃上放心、美味的手工月饼,红泥崖村早在九月中旬便开始筹备:村集体专项拨款采购优质面粉、白砂糖、花生、芝麻等原材料,村里手艺娴熟的热心妇女组成一支10人的“中秋暖心服务队”,从筛选馅料、熬制糖浆,到揉面、包馅、压模、烘烤……十几道工序全程手工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对老人的关爱。
走进红泥崖村的临时操作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麦香与糖香。10名志愿者围坐在长桌旁,分工协作、默契十足:有的仔细将花生、芝麻炒熟碾碎,有的小心翼翼称量面团与馅料,有的手持模具在包好馅的面团压出吉祥的字样……“每天天不亮就来做月饼,天黑了才回家,虽然累,但一想到老人们能吃到纯手工的月饼,就浑身是劲!”王大姐手上不停,眼里满是笑意。为了保证月饼的品质,大家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烘烤时更是每隔5分钟就查看一次火候,生怕一点疏忽影响口感。
经过10天的精心制作,6000余块金黄饱满的手工月饼终于新鲜出炉。“中秋暖心服务队”的队员们耐心地将月饼分装成袋,逐一送到老人的家中。“谢谢村里还想着我们,这月饼一尝就是纯手工做的,跟外边买的就是不一个味嘞!”72岁的费大爷接过装有月饼的袋子尝了一口,脸上笑开了花,不停地向工作人员道谢。腿脚不便的刘奶奶握着队员的手说:“孩子们都在外边打工回不来,村里真的是比亲人还贴心呀!”
作为全国文明村,红泥崖村始终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治理的核心抓手,而互助养老正是该村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志愿服务队”“邻里互助小组”,常态化开展助老送餐、健康义诊、家政服务等活动,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文明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处,让每一个村民都感受到温暖。”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守英表示,此次手工月饼活动,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更是对“和谐、友善”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未来村里还将继续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让文明之花在红泥崖村常开不败。
月光下,老人们拿着月饼相互问候,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打闹,村干部与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村美、人和、月圆”的幸福画卷。在红泥崖村,一块小小的手工月饼,承载的不仅是中秋的祝福,更是全国文明村践行核心价值观、守护民生温度的生动实践,而这份互助互爱的温情,也将如同中秋的月光,照亮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