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生物谷》
撰文|一颗
编辑 | lcc
以下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工作日中午/周末的晚上,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拉几下,几份热腾腾的外卖就送到了桌前。没时间买菜、懒得下厨、不想洗碗……外卖和外食,俨然成了当代很多人的“三餐救星”。
但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没吃多少咸菜腌肉,只是点了宫保鸡丁、酸菜鱼或是干锅花菜这种家常菜,吃完却总是很口渴,想猛灌水?
近年来,“高盐饮食”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热点。中国更是“重灾区”——人均每日钠摄入量高达5000毫克以上,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00毫克。而随着外卖文化的兴起,餐厅菜肴正成为我们钠摄入的“隐形推手”。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篇文章,正是我国疾控中心团队发表在《Nutrition Journal》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不同于以往只盯着家里盐罐子的研究,这波科学家直接冲进餐馆后厨,扒了 8000 多道畅销菜的“盐底细”——从东北锅包肉到广东肠粉,从连锁快餐店到街边小馆,堪称中餐界的“钠含量普查”。并且,它不仅揭示了餐厅菜的“咸度真相”,还告诉我们:除了盐,还有哪些调味品在“偷偷加钠”。(看完后,你可能就懂了为什么点外卖/下馆子吃清淡的清蒸鱼也能让人盐超标了)
研究意义与目的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其中的“钠”是关键。过量钠摄入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中风等密切相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每年约300万人死于高盐饮食,其中一半发生在中国。
根据《中国营养与健康监测(2010–2012)》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平均每日摄入5013 毫克钠,相当于12.7克盐——这几乎是推荐量的两倍半!
于是在我国,“减盐”已成为国家健康战略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均食盐摄入量要降低20%!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得搞清楚:我们吃的钠到底从哪里来?
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家庭烹饪,而随着外卖和外食比例的飙升,餐厅菜肴的钠含量却一直是个“黑箱”。这项研究正是为了揭开这个黑箱,系统评估中国餐厅菜肴的钠含量及其来源,为制定有效的减盐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八千道菜的大调查
这项研究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属于全国餐厅减盐干预项目(Restaurant-based Intervention Study, RIS)。研究团队在青海、河北、黑龙江、湖南、四川和江西六省的192家餐厅中,采集了8131道最畅销菜品的完整配方,计算其钠含量来源。
结果令人震惊:
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餐厅菜,只吃一盘就超标。
其中,“汤类”是最大盐源——每100克含钠高达687毫克;其次是冷菜(528 mg/100 g)和炒菜(481 mg/100 g)。主食和小吃相对较低,但由于份量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盐值爆表”。
谁是“罪魁祸首”?
许多人以为“少放点盐”就能减钠,其实远不止如此。
研究团队追踪了餐厅菜肴中钠的来源构成,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的情况——所有菜肴中,仅有17%左右的钠来源于食物本身,而有83%的钠来自调味品!
图1. 中国餐厅食物中的钠来源
也就是说,即使不额外加盐,光靠味精、酱油、复合酱料,就能让钠含量轻松飙升。
此外,研究还发现,餐厅里常常混用三四种以上调味品:约45%的菜用了三种,23%用了四种。而调味品种类越多,钠含量就越高——同时用四种的菜肴,其钠密度是只用一种时的4.8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外面的菜吃起来总是“香得离谱”——那是一种被钠催化出来的味觉狂欢。
南咸北淡?其实各地都“超标”
该研究还发现,中国南方菜的钠密度(566 mg/100 g)略高于北方(416 mg/100 g)。
但北方菜因为份量更大,所以每份的总钠摄入反而不低。
地区
每100克钠含量(mg)
每份钠含量(mg)
北方
416
3270
南方
566
3385
其中,南方餐厅更喜欢用复合酱料和味精,北方餐厅则偏向盐和酱油。但无论南北,实则都在“隐形钠”包围中。
为什么餐厅减盐这么难?
“清淡不好吃” 、 “顾客不买单” 、 “厨师凭手感下料” ——这些都是现实阻力。
研究者指出,在餐饮业减盐面前,存在三大难题:
1.味觉依赖:消费者习惯重口味,餐厅怕“淡菜卖不动”;
2.缺乏监测:餐厅菜谱和实际操作差异大,营养标识缺失;
3.调味复杂:味精、酱油、复合调料等企业产品本身含钠高。
小结
看完这份研究,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每天都在“钠里淘金”?
别慌!研究也为我们指明了出路:减盐不能只盯着“少放盐”,更要警惕味精、酱油、复合调味料等“隐形钠源”。唯有餐厅、食品生产企业、消费者与政府多方协同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减盐目标。
事实上,我国早在2017年就已启动“中国减盐行动”(Action on Salt China, ASC),通过菜单标识、厨师培训、顾客倡导等多种方式推进餐饮减盐。而本次涵盖八千多道菜肴的调查,正是该项目的重要基线数据,也为后续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消费者,我们每个人也能在日常中主动出击,比如:
✅ 点餐时优先选择清淡口味的菜肴
✅ 主动要求“少盐、少味精”
✅ 多在家做饭,从源头控制调味品用量
✅ 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精准识别高钠陷阱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们都能在美食与健康之间,找到那份不咸不淡的平衡~
参考资料:
1.Du W. et al. (2022). Sodium content of restaurant dish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Nutrition Journal, 21(10): 1–9.
2.http://dg.cnsoc.org/article/04/J4-AsD_DR3OLQMnHG0-jZA.html
3.https://wsjkw.gd.gov.cn/attachment/0/409/409709/3165292.pdf
撰文|一颗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