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点几份外卖?外面吃真的不健康?我国8000道餐厅菜研究:这个指标,一份菜就要超标!
创始人
2025-10-11 10:43:18
0

转载自《生物谷》
撰文|一颗
编辑 | lcc

以下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工作日中午/周末的晚上,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拉几下,几份热腾腾的外卖就送到了桌前。没时间买菜、懒得下厨、不想洗碗……外卖和外食,俨然成了当代很多人的“三餐救星”。

但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没吃多少咸菜腌肉,只是点了宫保鸡丁、酸菜鱼或是干锅花菜这种家常菜,吃完却总是很口渴,想猛灌水?

近年来,“高盐饮食”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热点。中国更是“重灾区”——人均每日钠摄入量高达5000毫克以上,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00毫克。而随着外卖文化的兴起,餐厅菜肴正成为我们钠摄入的“隐形推手”。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篇文章,正是我国疾控中心团队发表在《Nutrition Journal》的一项横断面研究。不同于以往只盯着家里盐罐子的研究,这波科学家直接冲进餐馆后厨,扒了 8000 多道畅销菜的“盐底细”——从东北锅包肉到广东肠粉,从连锁快餐店到街边小馆,堪称中餐界的“钠含量普查”。并且,它不仅揭示了餐厅菜的“咸度真相”,还告诉我们:除了盐,还有哪些调味品在“偷偷加钠”。(看完后,你可能就懂了为什么点外卖/下馆子吃清淡的清蒸鱼也能让人盐超标了)

研究意义与目的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其中的“钠”是关键。过量钠摄入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中风等密切相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每年约300万人死于高盐饮食,其中一半发生在中国。

根据《中国营养与健康监测(2010–2012)》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平均每日摄入5013 毫克钠,相当于12.7克盐——这几乎是推荐量的两倍半!

于是在我国,“减盐”已成为国家健康战略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均食盐摄入量要降低20%!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得搞清楚:我们吃的钠到底从哪里来?

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家庭烹饪,而随着外卖和外食比例的飙升,餐厅菜肴的钠含量却一直是个“黑箱”。这项研究正是为了揭开这个黑箱,系统评估中国餐厅菜肴的钠含量及其来源,为制定有效的减盐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八千道菜的大调查

这项研究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属于全国餐厅减盐干预项目(Restaurant-based Intervention Study, RIS)。研究团队在青海、河北、黑龙江、湖南、四川和江西六省的192家餐厅中,采集了8131道最畅销菜品的完整配方,计算其钠含量来源。

结果令人震惊:

  • 每100克菜含钠487.3 毫克;
  • 每份菜(平均575.6克)含钠3331 毫克,相当于2.2倍中国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
  • 近75%的菜品超过每日适宜摄入量(AI 1500 mg);
  • 62.6%的菜品超过慢病预防推荐上限(PI 2000 mg)。

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餐厅菜,只吃一盘就超标。

其中,“汤类”是最大盐源——每100克含钠高达687毫克;其次是冷菜(528 mg/100 g)和炒菜(481 mg/100 g)。主食和小吃相对较低,但由于份量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盐值爆表”。

谁是“罪魁祸首”?

许多人以为“少放点盐”就能减钠,其实远不止如此。

研究团队追踪了餐厅菜肴中钠的来源构成,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的情况——所有菜肴中,仅有17%左右的钠来源于食物本身,而有83%的钠来自调味品!

图1. 中国餐厅食物中的钠来源

也就是说,即使不额外加盐,光靠味精、酱油、复合酱料,就能让钠含量轻松飙升。

此外,研究还发现,餐厅里常常混用三四种以上调味品:约45%的菜用了三种,23%用了四种。而调味品种类越多,钠含量就越高——同时用四种的菜肴,其钠密度是只用一种时的4.8倍!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外面的菜吃起来总是“香得离谱”——那是一种被钠催化出来的味觉狂欢。

南咸北淡?其实各地都“超标”

该研究还发现,中国南方菜的钠密度(566 mg/100 g)略高于北方(416 mg/100 g)。

但北方菜因为份量更大,所以每份的总钠摄入反而不低。

地区

每100克钠含量(mg)

每份钠含量(mg)

北方

416

3270

南方

566

3385

其中,南方餐厅更喜欢用复合酱料和味精,北方餐厅则偏向盐和酱油。但无论南北,实则都在“隐形钠”包围中。

为什么餐厅减盐这么难?

“清淡不好吃” 、 “顾客不买单” 、 “厨师凭手感下料” ——这些都是现实阻力。

研究者指出,在餐饮业减盐面前,存在三大难题:

1.味觉依赖:消费者习惯重口味,餐厅怕“淡菜卖不动”;

2.缺乏监测:餐厅菜谱和实际操作差异大,营养标识缺失;

3.调味复杂:味精、酱油、复合调料等企业产品本身含钠高。

小结

看完这份研究,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每天都在“钠里淘金”?

别慌!研究也为我们指明了出路:减盐不能只盯着“少放盐”,更要警惕味精、酱油、复合调味料等“隐形钠源”。唯有餐厅、食品生产企业、消费者与政府多方协同作战,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减盐目标。

事实上,我国早在2017年就已启动“中国减盐行动”(Action on Salt China, ASC),通过菜单标识、厨师培训、顾客倡导等多种方式推进餐饮减盐。而本次涵盖八千多道菜肴的调查,正是该项目的重要基线数据,也为后续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消费者,我们每个人也能在日常中主动出击,比如:

✅ 点餐时优先选择清淡口味的菜肴

✅ 主动要求“少盐、少味精”

✅ 多在家做饭,从源头控制调味品用量

✅ 学会阅读食品营养成分表,精准识别高钠陷阱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们都能在美食与健康之间,找到那份不咸不淡的平衡~

参考资料:

1.Du W. et al. (2022). Sodium content of restaurant dishe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Nutrition Journal, 21(10): 1–9.

2.http://dg.cnsoc.org/article/04/J4-AsD_DR3OLQMnHG0-jZA.html

3.https://wsjkw.gd.gov.cn/attachment/0/409/409709/3165292.pdf

撰文|一颗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平静的“风感”?大理的关键词还...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大理市持续释放文旅魅力,交出“人气旺、消费热”的亮眼答卷。据州文旅局测算,1...
原创 八... 金秋时节的邯郸丛台酒苑宾朋满座!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八秩风华正茂,守正创新致远。1...
一个人能做红酒代理吗 一、个人做红酒代理的可行性分析 1.低门槛创业 红酒代理无需庞大的团队或实体店面,个人可通过线上渠道...
宝宝第一口辅食吃什么?宝妈别再... 撰文:小水 宝宝快六个月了,不少家长开始给娃该添辅食了,第一口到底喂什么好呢?看着货架上各式各样的果...
玜韵野生古树红茶中秋品鉴会在杭... 2025年10月6日,云南普洱茶界标杆品牌“无量道茶”在西子湖畔的郭庄古园林,举办“月映西湖·茶承古...
罗曼林洛阳限定「牡丹花王冰淇淋... 国庆小长假期间,罗曼林专为洛阳量身打造的“牡丹花王冰淇淋”在当地门店正式亮相。作为地域限定重磅新品,...
秋冬餐桌上的“暖心担当”:家常... 随着秋冬时节的寒意渐浓,一道热气腾腾、汤鲜味美的家常三鲜汤,正成为众多家庭餐桌上的“宠儿”。这道以当...
13道 特色畅销菜,时尚创意 筒子骨煮鱼 主料: 黄骨鱼500克,禾花鱼200克,筒子骨270克。 配料: 姜15克,蒜15克,...
原创 曝... 北京时间10月9日,美媒NBA Central转发《体育画报》记者克里斯·曼尼克斯的报道,称犹他爵士...
原创 1... 说到秋天要吃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山药。山药确实不错,但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更厉害的宝贝——茨菇...
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门票... 10月10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促进会2025-2026冰雪季推介会首站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诚意引客 服务留人 辽宁文旅“...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辽宁文旅市场活力十足、数据飘红的背后,是一场从“引客”到“留客”的暖心实践。...
“时间根本不够” 外国游客在中... 随着过境免签“朋友圈”扩展至55国,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在国内全面推广,这个假期,越来越多外国人...
8天迎来百万客,闽西小城缘何红... 10月6日,游客在福建省长汀县体验“夜游汀江”项目。新华社记者 李昊泽 摄 新华社福州10月10日电...
原创 “... 一到秋天就胃不舒服?吃啥都没味儿? 别急着吃补药!这个"平价人参"家家吃得起! 山药配这三样,香甜软...
原创 秋... 秋天来了,天气渐渐转凉,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咱们的饮食也得跟着季节变一变,多吃些滋润的、营养的...
资讯|浙里石榴红 | 辰颐物语... 2025年9月,信任链电商企业辰颐物语收到了一份来自雪域高原的深情厚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
龙口“双节”文旅观察:乡村游升... 大众网记者 林晓冬 通讯员 丁晓辉 烟台报道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龙口市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