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如今在华的印度人身影确实多了起来。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他们频繁出没的地点,并非传统旅游胜地,而是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义乌的小商品城,甚至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工业区周边。这背后隐藏的,并非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带着明确目的的商业考察和学习。
与普通游客热衷于拍摄故宫、长城、外滩夜景不同,这群印度游客的镜头往往对准生产线的一角、电子元件的内部构造,甚至是商场里奶茶店的整个操作流程。在飞机或高铁上,他们的话题也鲜少围绕景点美食,更多的是关于哪里设备最先进、哪家报价更低、是否有税收优惠等商业信息。
购买行为也截然不同。外国游客通常会购买丝绸、茶叶、景泰蓝、熊猫玩偶等纪念品,而印度游客则更青睐华强北的最新主板、义乌特定规格的纽扣和拉链、广州服装批发市场的爆款T恤,甚至成批打包不同品牌的手机壳和数据线,显然不是自用,而是用于市场测试。
这种强烈的目的性与传统印象中的游客大相径庭,令人颇感意外。我们过去认为外国游客来华是为了欣赏风景、体验文化,而这些印度游客却将旅游变成了“取经”和“创业”的工具。
这并非坏事,反而折射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成熟的电商模式、以及乡村振兴的经验,都对印度的中小企业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义乌琳琅满目的210万种商品、便捷高效的物流网络,能够有效降低他们的采购成本。甚至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也成为了他们学习借鉴的对象。
免签政策和中印直航的恢复,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便利。一位从事跨境贸易的老板透露,过去印度客户需要办理商务签证才能来华,如今只需旅游签证即可,既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又能顺带考察市场,可谓一举两得。曾在广州展会上遇到一位印度商人,他坦言每年以旅游名义来中国三次,既能洽谈生意,又能放松身心。
当然,并非所有印度游客都带着任务,仍有许多人是真正来华旅游观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印度游客将中国视为创业宝库,旅游只是他们的一种“伪装”。
这种带着明确目标的出行,虽然与我们对传统旅游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也恰恰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这些印度游客看似“反常”的举动,实则是中印务实合作的一个缩影。他们不是来走马观花,而是来寻找机遇、学习经验。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务实精神,或许比单纯的旅游往来更能促进两国的真正交流。毕竟,旅游只能看到表面的风景,而带着目的的“取经”,才能真正掌握有价值的经验。
"
下一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