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江浙沪手拉手,谁先入秋谁是狗
创始人
2025-10-10 15:04:24

潮新闻客户端 金凝

江浙沪的秋天,现在成了全网最神秘的“薛定谔的季节”。你说它没来吧,日历上分明写着“白露”“寒露”;你说它来了吧,推开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分明还在盛夏。

手机天气图标上明晃晃的太阳,配着“30°C+”的数字,仿佛在无情地嘲笑着这个节气的尊严。

江浙沪的网友们坐不住了,纷纷玩起了“高温梗”。

“告别了37度的夏天,迎来了40度的秋天。”

“寒露不寒,改叫热露算了。”

“阿拉上海的秋天,主打一个‘热辣滚烫’!”

“这哪是入秋,分明是‘夏中夏’——夏天续费成功,而且还是黄金会员版。”

“江浙沪的秋天,像极了我上班打卡——名义上到了,实际上人在家里。”

“短袖穿到绝望,空调开到心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完没了的夏末秋头。”

有人晒出衣柜里早已备好的秋装,配文:“新衣已就位,只等天气给个机会。”底下清一色回复:“等明年吧。”

有人把微信状态改成了“江浙沪限定版秋天体验中——体验内容:高温、出汗、空调续命。”

还有人编了段顺口溜“春有百花秋有‘烤’,夏有凉风冬有袄,若问江浙沪何时秋?再等半个月也难搞。”

南京的朋友说,最近晚上睡觉还得开空调,不然半夜能热醒,梦见自己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蹦迪。

苏州网友发的朋友圈,配图是阳台上晒化的巧克力,文案写着“别人的秋天是枫叶和桂花香,我的秋天是巧克力在阳台开派对,连蚂蚁都嫌热不肯来。”

上海爷叔连连吐槽:“热煞特了,闷煞特了。”

杭州的朋友更惨,本想趁着“秋日”去西湖骑行,结果骑到一半差点中暑,“这哪是骑行赏秋,这是骑行渡劫。”

就连小区里的大爷大妈,聊天话题都从“菜买了吗?”变成了“你家空调开几度?我家24度还觉得热。”

江浙沪的植物们也懵了。桂花树在高温中凌乱,迟迟不敢绽放,生怕一开花就被晒成了桂花干。

梧桐树看着自己该黄不黄的叶子,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只有空调外机,依然轰轰烈烈地运转着,成为这个季节最执着的背景音。

前几天天气预报说“未来三天有冷空气”,江浙沪人民集体激动,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冷空气请走沪宁杭高速,别绕路”“求冷空气狠狠吹我,我宁愿穿外套也不想再出汗了”。

结果冷空气像是走错了路,一路往北去了,这边依旧是30度+的“热情”。

有人调侃“冷空气可能是在过长江的时候,被我们这儿的高温劝退了,毕竟谁也不想从20度的舒适区,跳进30度的‘小火炉’”。

于是,江浙沪人民达成了一个共识:在这片热土上,谁先喊冷谁就输了,谁先穿上长袖就是叛徒。大家默契地维持着夏天的体面:空调继续开,冷饮继续喝,夏装继续穿。

所以,当东北的朋友晒着秋裤,北京的朋友披着外套,我们江浙沪人民只能相视一笑,告诉来江浙沪旅游的朋友只要带上短袖短裤。

“江浙沪手拉手,谁先入秋谁是狗。”这大概是我们最后的倔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别再乱买补肾品了!这颗十几块的... 秋冬季气温转凉,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盛,此时正是调理肾脏的好时机。提到补肾食材,很多人会想到人参、鹿...
原创 冬... 冬日的甜蜜,就藏在一节节的甘蔗里。它们立在寒风中,却把最暖的甘甜,悄悄储存在每一节茎秆中。 老话常说...
这菜瘦子少吃,真的太刮油了!一... ⚬ 冬季餐桌的应季鲜味绝对少不了韭黄。 它是韭菜宿根在完全避光的环境中栽培出的黄化幼苗,简言之,是韭...
馄饨这么做,酥脆皮不破,连吃三... 美食君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馄饨,还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学校门口有一家特别好吃的馄饨店,一碗1块钱,好吃到每...
叉烧有官方英文名了,还带粤语发... 在广式的餐厅里, 鲜虾云吞面鲜爽、菠萝油甜咸交织、 干炒牛河镬气十足。 最受食客追捧的当属 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