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锚定利民村(北湖片区)、沿湖村两大核心区域,以“田园野趣”与“怀旧风情”为双主线打造特色体验,在精准满足市民游客假日休闲需求的同时,依托“全域联动、资源整合”的共富实践模式,推动乡村文旅从“单次活动”升级为带动村民增收、激活乡村发展的长效引擎,为区域乡村振兴写下生动鲜活的实践注脚。
“北湖拾秋”集市现场(邗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利民村“北湖拾秋”活动现场,田园间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39.9元游玩套票搭配手绘版《北湖漫游手册》,成为游客开启体验的“出行标配”。手册不仅标注点位,更暗藏“集章抽奖”趣味,而“蛋蛋王国”寻彩蛋、“吃鸡猎场”抓活鸡、“捕鱼达人”捞小鱼等互动项目,让亲子家庭在追逐嬉闹中沉浸式解锁农耕野趣;手作稻草人守护松茸田、非遗鱼灯点亮秋日祈愿等“秋作”体验,则让游客在指尖创作中触摸乡村文化肌理。尤其是9.9元的“一米菜田”认领计划,既圆了城市人“躬耕田园”的向往,更通过“认养+托管”模式为村集体带来长期稳定收益,实现“游客得乐趣、集体增收入”的双赢。
秋食补给区里,烟火气与松弛感交织:25元一份的裔家非遗牛肉汤,搭配刚出炉的酥脆草庐烧饼,免费续汤的贴心暖到食客心坎;北湖院子的柴火灶上,松茸柴火鸡咕嘟冒泡,香气随风飘远;北湖有LAN·乡野村咖里,热饮香气漫出窗棂,成了游客歇脚的好去处。这些餐饮点位均由本地村民经营,国庆首日便迎来客流高峰—村民们虽忙得脚不沾地,眉眼间却满是笑意。
若说北湖的乐趣在“撒欢”,沿湖村的魅力则藏在“寻忆”与“富民”的双重价值里。国庆全新亮相的沿湖供销社,用斑驳的搪瓷缸、泛黄的连环画等老物件复刻20世纪80年代生活场景,一开业便成游客打卡热地。更重要的是,这里不只是唤醒记忆的怀旧空间,更是串联产销的“乡村共富驿站”:展架上的利民赤松茸、裔家牛肉、庙头桑葚冻干、兴湾大米等好物,均来自周边8个联动村庄,游客在沉浸式寻忆的同时,可直接选购地道乡货,让各村的“好产品”实实在在转化为“好收益”。
匠心手工坊内,非遗竹编传承人现场展演竹编技艺,游客选购的竹编工艺品,每一件都凝结着村民手工制作的温度;农家乐里,乔港渔场的生态鲈鱼现捞现做,成了餐桌“爆款”,渔娘还会现场帮忙处理食材,方便游客捎带回家。这些特色业态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让沿湖村及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这场双村联动的假日盛会,背后是方巷镇“全域旅游+共富行动”的系统布局,延续此前五一乡村旅游成熟模式,整合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以利民村(北湖片区)、沿湖村为核心联动周边8个村,推行“区域包干、点位引流”机制:各村带着“看家本领”参与服务,既为北湖、沿湖分担接待压力,也让各村特色资源充分亮相,最终形成“客流互导、效益共享”的良性循环。据统计,活动首日利民、沿湖双村游客量便突破万人次,农产品销售与餐饮消费均迎来显著增长,“文旅热度”正切实转化为“共富动能”。
未来,方巷镇将持续深耕“北湖拾秋”“沿湖渔家风情”两大特色IP,推动双村活动从“国庆限定”向常态化研学、文旅项目升级。届时,北湖的“野趣”与沿湖的“渔家风情+怀旧体验”,将不再只是游客的“假日限定乐趣”,更会成为带动村民长期增收的“共富密码”,为方巷镇走上乡村振兴之路铺就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来源:邗江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