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火得有点“过分”了!
数据显示:10月4日、5日、6日、7日这几天,公园接待游客比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95%、170%、305%和671%!假期其他几天,公园接待游客比2024年同期也增长80%以上,整个假期,公园接待游客超过9万人次!
在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还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假期期间,域外游客占比始终居高不下,其中北京游客最多,沈阳游客第二。这充分彰显了朝阳文旅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国内的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国内游客竞相来朝阳打卡?一方面缘于我市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红山文化、化石文化、三燕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稀有的文旅资源,每年都吸引众多专业团队、学校走进朝阳进行研学,同时亲子游也同样受到热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高品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龙舟赛、马拉松等一系列文体旅活动的举办,每年都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走进朝阳,尤其是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在朝阳举办,让朝阳的旅游热度迅速升温,知名度持续攀升。
此外,我市文旅活动、业态以及服务保障也在不断“上新”,10月6日刊发的《人民日报》在“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系列报道《市场运行平稳 消费活力释放》中,对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报道给出了佐证:公园推出“科研+科普+文旅”多元体验,增加优质供给,持续优化旅游服务,让广大游客放心游、舒心游。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到底都玩了哪些“新活”?现在让我们来一次精彩回顾吧!
主题活动“古今碰撞”:沉浸式体验引爆游园热潮
假日期间,第二届“花鸟源(龙鸟)生活旅行节——探秘白垩纪”活动以“时空穿越”为主线,打造9大主题场景,日均上演20余场特色演出。清晨开园,身着古装的“驯龙员NPC”与霸王龙造型演员组成迎宾方阵,瞬间将游客带入白垩纪世界;恐龙舞表演、机甲人互动、杂技与舞龙舞狮轮番登场,地质长廊龙腹舞台的文艺演出更以“17:00准点狂欢”成为家庭游客的必打卡环节。
日间的白垩纪花车巡游人气爆棚,每日两场的巡游中,特色IP造型演员与游客近距离互动,让1.4亿年前的生物形象变得鲜活可感。辽宁省街舞公开赛将公园的假期活动推向高潮,选手在龙形化石背景前腾跃,演绎“古生物+潮流”的独特魅力;《诗说化石》签售活动则邀请科普作家与游客共读化石诗歌,为研学之旅增添文学意蕴。
夜幕降临,公园开启“探秘白垩纪 夜游花鸟源”主题夜场,辽西最大的裸眼3D屏幕循环播放生命演化史诗。每日18时30分的烟花秀让亿年土地的夜空更显璀璨。
展陈升级“数智赋能”:化石仓储式陈列打造科普盛宴
升级后的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以“热河生物群协同演化”为核心,构建起国内规模最大的化石仓储式陈列体系。化石展出数量从435块增至2025块,储存总量超8000块,“中华龙鸟”“辽宁古果”等世界级珍品悉数亮相。
科技赋能让科普“活起来”。馆内引入AR/VR技术、时空穿梭隧道、百米巨幕投影与9D影院,游客可通过手势操作“复活”远古生物。数字化导览系统与全域WiFi覆盖实现“一键获取知识”,专业照明与恒温恒湿展柜则兼顾观赏性与文物保护。
“化石挖掘修复”“白垩纪寻宝大作战”等沉浸式活动热度居高不下,这种“动手式科普”让古生物知识变得鲜活易懂。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亲子游与研学团队占比显著提升。
服务保障“全程无忧”:贴心守护提升游园体验
面对双节客流高峰,公园提前构建完善保障体系,通过三次应急演练和全面设备检修筑牢安全防线。硬件设施全面升级适配双节需求,智能停车场、5A级卫生间满足家庭自驾与团队出行,新增临时医疗服务点保障游客健康,为亲子研学团提供“全程无忧”服务,专业导游与科普辅导实现“学玩兼顾”。恐龙餐厅、葛利普餐厅及文创商店延长服务时间,化石主题文创产品与地方特色美食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当白垩纪的晨曦穿透数字光影,当孩童的欢笑回荡在地质长廊,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正以创新之姿,书写着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的新篇章。这座集科研、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火爆出圈,不仅为游客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的窗口,更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朝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