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第一天,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人潮涌动,很多市民游客慕名前来购物游玩,为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窦翊明 摄)
图为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带走的“西安记忆”。(社交平台截图) (首席记者 马相 图)
“行李箱里塞着大雁塔冰箱贴,手提袋装着真空包装的西安凉皮,手机相册存满《长恨歌》的璀璨灯影,连心里都记着酒店前台小姐姐递来雨伞时的那句‘雨天路滑小心’。这趟西安行,满是舍不得删的‘记忆碎片’!”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落下帷幕,从宁夏来的鲁女士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西安记忆清单”,配着美食、风景、文创的九宫格照片,引来一众好友点赞评论。
据了解,这个“双节”假期,西安再度稳居全国热门长途游目的地前十,游客离开时,都拎着装满“长安味”的行囊,里面既有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创萌物、满溢烟火气的美食特产,更有暖到心底的服务瞬间,让“西安记忆”不止于风景、美味,更裹着浓浓的人情味。
带走独属于西安的记忆
游客们究竟“打包”带走了哪些独属于西安的记忆?记者采访多位游客发现,文创产品成为大家“带走西安”的首选。来自北京的袁阿姨买到了“肉夹馍”文创,笑着告诉记者:“摸起来软乎乎的,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肉香味。”她说,自己的女儿早就念叨着要把西安味道揣进兜里,这下终于能给她圆梦了!袁阿姨说,自己这次来西安逛了很多文创店,除了“肉夹馍”文创,还有西安特色冰箱贴、钥匙扣、抓夹、手链等,西安的文创都很有特色。
不只是文创店,西安的文化体验项目也成了游客“记忆清单”里的重头戏。“当骊山夜空亮起万千灯盏,演员们在实景山水间演绎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故事,那一刻真的像穿越回了盛唐!”来自成都的张先生坦言,为了看这场演出,他特意提前抢票,演出结束后还在社交平台发了15秒的片段,“评论区好多人问订票攻略,我都一一回复了,就想让更多人感受这份震撼”。
除了经典项目,充满活力的新兴体验也“圈粉”无数。从武汉来的大学生小周去了脱口秀剧场,他说,演出让现场笑声不断,原本以为西安满是厚重的历史感,没想到脱口秀这么接地气,演员用陕西话讲的段子,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笑,这是他对西安最不一样的记忆。
当然,说到“带走西安”,怎么少得了满溢香气的美食?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游客们的行李箱里、手提袋中,总能找到西安美食的身影: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腊牛肉切片真空包装好,洒金桥的甑糕装在保温盒里,永兴坊的石子馍、黄桂柿子饼整齐码在礼盒中。“为了带走刚出炉的肉夹馍,我特意让店家多加了层锡纸保温,路上闻着香味都忍不住咽口水!”来自河南的游客王女士特意买了一个肉夹馍,“回去加热一下,家人就能尝到正宗的西安味,比带任何礼物都实在。”
还有游客带了一小罐西安的油泼辣子,说“以后拌面条就能想起西安”;有人装了几瓶石榴汁,称“这是西安秋天的甜”。这些带着温度的美食,成了游客回忆里最鲜活的味觉标签。
温暖瞬间成游客心中的珍贵记忆
比文创、美食和风景更动人的是西安无处不在的“人文温度”,这些温暖瞬间成了游客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来自河北邯郸的张女士一家就经历了一连串暖心小事。假期入住酒店时,恰逢雨天,前台工作人员不仅主动递上雨伞,还帮忙冷藏了老人的常用药;在兵马俑景区,导游不仅讲解得专业风趣,还主动分享了购物的避坑建议;最让张女士感动的是,旅行中家人突发胸闷,医生听说他们是外地游客,不仅耐心安抚情绪,还细心提醒了异地就医问题。
“原本因为突发状况慌了神,可这些人的帮助让我们瞬间踏实了,现在想起西安,浮现在脑海里的除了兵马俑的壮观,还有很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张女士感慨道。
社交平台上,大家分享的类似小事还有很多:早点铺的阿姨怕游客误会自己嗓门大,特意笑着解释“陕西人说话直,着急时声音响”;路上问路时,市民不仅详细指路,还怕游客记不清,特意画了简易路线图……这些微小温暖的细节,拼凑出西安这座城市和人民最动人的模样,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感慨:“这座城市既有历史的厚度,更有人情的温度。”
长假结束,游客们带着各自的“西安记忆”回到家乡,却把对这座城市的牵挂留了下来。正如鲁女士所说:“西安的记忆,不是一张照片、一件文创就能装下的,它藏在每一口美食里、每一次微笑中,会一直留在心里,我们一定会再来。”这座千年古都也正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更贴心的服务、更浓厚的烟火气,等待着与游客的“下一次相遇”,让每一份“西安记忆”,都成为永恒的牵挂。 (首席记者 马相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