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丰麻饼:
竹匾旋转中见美味 本报记者 于诗奇 汪驰超 柯城传媒集团记者 胡友财
衢州的邵永丰麻饼拥有百年历史,如同一块承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浙江邵永丰成正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柯志芬介绍,2015年,已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成正先生,特邀专家进行考证认定,最终确立了以邵永丰麻饼为代表的“浙式月饼”体系。
邵永丰麻饼的制作包含多道复杂工序,从制皮、制馅到上麻、烘烤,均依赖代代相传的手工经验。其中“撒芝麻”环节尤为考验功力——师傅需将饼坯在铺满芝麻的竹匾上不断旋转,使每一面均匀沾满芝麻,方能成就其香脆独特的口感。
麻饼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其形制与技艺源于古丝绸之路上的“胡麻饼”。主要原料芝麻、核桃等,正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中原的物产。随着时间推移,“胡麻饼”在江南文化的浸润中逐渐演变为“麻饼”,至今仍延续着古法制作技艺。柯志芬介绍,胡麻饼在中秋节被当作月饼,在其他时节则承载着不同的民俗意义,“结婚时可以做喜饼,小孩满月时称为满月饼和回礼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