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位于山西省新绛县的绛州富荣文化园向游客免费开放。这座占地面积50亩、藏品超10万件的文化园,为新绛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再添文化地标。
绛州富荣文化园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北苏村,内设30个展馆、1个文化长廊,还有1个绛州七十二行展厅,藏品超过10万件。其中,50余件藏品堪称珍贵。
学生集体参观。 朱冰杰 摄
“天呐,这么小的面积,怎么可能用毛笔写上去45000字?”科举文化展馆内,一名游客踮着脚尖、凑近一块桑蚕丝绫衣,仍无法看清上面的字。
游客关注的桑蚕丝绫衣长125厘米、高45厘米,上面用毛笔密密麻麻写有45000字,字迹密度创造了现存古籍微书纪录。对于这种微书的书写难度,讲解员打了个比方:“就像用绣花针凿出一条逃生密道。”
“哈,我喜欢这张多功能小桌子。”另一个展厅内,一名中学生“缠”着讲解员再演示一次小桌子的功能。
让这个中学生爱不释手的小桌子,表面平平无奇,但其表层桌板可向上翻起,内有木质支架支撑,书本放置于桌板之上,方便阅读,与当今“阅读支架”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是非常聪明的,这个阅读支架可以随意调整高度。”讲解员说,支架放平后,可以用于写字、吃饭,下面的抽屉还可以存放物品。而且,小桌子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就能实现“一桌多能”。
讲解员演示多功能桌子的用法。 陆浩辰 摄
移步“绛州七十二行”展厅,新绛堆绣的艳丽、漆器的温润与木版年画的质朴相映成趣,非遗藏品与绛州老城碑刻、明代竹节炮等文物共同勾勒出晋南文化脉络。
“古人说,古州新绛‘七十二行,样样俱全’,没想到家乡有这么棒的收藏馆,而且每个行当都有实物印证,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一个从北京回来的大学生举着相机不停拍摄,还拉着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人群中,民间收藏家杨富荣正忙着为游客、学生讲解藏品故事。这个54岁的收藏家,12岁那年就省吃俭用,用零花钱购买自己喜爱的藏品。
从骑自行车走村串户搞收藏到奔走全国各地搞收藏,再到如今建成占地50亩的文化园,杨富荣说,他的最大梦想就是让这些藏品“活起来”,把藏品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新绛,古称绛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1994年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卫世新 杨建义 陆浩辰)
来源:中新网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