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金秋时节,普陀TOP中央公园成为了城市欢乐的焦点。10月2日至6日,“最爱TOP·中央公园音乐嘉年华”在此持续举行,为市民带来了连续五天的音乐与文化盛宴。10月6日,作为嘉年华的压轴亮点,由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TOP·沿沪宁非遗文创生活市集”限时举行,让游园群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得以沉浸式体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多项非遗技艺,感受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午前明媚的阳光洒在公园草地上,主舞台正在为午后即将上演的“普陀雅韵·综艺盛典”进行最后的准备,而许多早早前来“赶集”的游客,已率先涌入一旁刚刚开市的非遗市集——这里汇聚了来自普陀区及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沿沪宁城市的十多项非遗技艺,从手工编织到舌尖美味,每一处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竹丝编摊位前,非遗传承人指间翻飞,薄如蝉翼的篾片很快编就成玲珑的形态,引得围观的游客连连惊呼。这项普陀区的区级非遗,制作极为繁复,需经过刮青、破竹、烤色等十多道工序,将百斤竹子制成仅八两的竹丝,方能用于编织。不远处的南京绒花制作区则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屏息捏捻着蚕丝绒条,尝试复刻一朵永不凋谢的春色。一位小朋友体验后感慨:“我以前只在博物馆里见过文化遗产,没想到今天能亲手做出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小朋友的母亲费女士表示,这是一次让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希望他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是在书本上难以感受到的文化魅力。”
舌尖上的非遗同样备受青睐。镇江恒顺香醋的摊位前,不少游客在品尝后对其醇厚风味赞不绝口。这项始于清道光年间的酿制技艺,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其核心的“固态分层发酵法”工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上海玉佛禅寺的素食、苏州的宋锦、南通的蓝印花布等也各具特色,它们串联成一条“星光长廊”,让游客的感官在传统技艺中尽情“打卡”。
除了美食、玩乐,这里还有专属的“普陀STYLE”。半马苏河不再仅存于风景之中,相关文创产品也在市集中亮相,将地域风景化为可收藏的精致物件。
随着时间推移,TOP中央公园的人气愈发旺盛。人们穿行于各个摊位之间,或驻足欣赏,或动手体验,有人小心翼翼地将刚完成的非遗手作收进背包,期待着午后更精彩的演出。
限时登场的沿沪宁非遗市集,不仅为本次音乐嘉年华活动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让传统技艺从历史中走出,在城市的绿色客厅里与公众温暖相遇,打开了一扇了解长三角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窗口,让非遗在当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吴凡
编辑:戴琳
上一篇:我们的丹霞 美好的丹霞
下一篇:江西印象#景德镇#鄱阳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