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
十月的青岛,海风送爽,碧空如洗。作为青岛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国际都市风貌交相辉映的核心区域,在这个为期八天的国庆中秋长假里,市南区以其独特的山海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持续创新的文旅场景,成功吸引了八方来客,勾勒出一幅“近者悦、远者来”的生动图景,为假期岛城文旅消费市场带来了蓬勃生机。
多元业态融合,消费场景焕新
市南区作为青岛核心城区,既有山海风光,又具老城底蕴,但这个假期,市南区不再仅仅满足于“看海景”“逛老街”的传统观光模式,而是通过“文旅+”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多元、更富吸引力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文旅+海洋”深化旅游体验。来到青岛,可以从一场“海上看青岛”的浪漫之旅拉开帷幕。青岛旅游集团精心打造的17条精品航线,串联起沿海一线特色海域,能够带给游客不同角度的岛城美景。假期中,市南区同步举行的海湾音乐角系列演出能够让游客在面朝大海欣赏美景的过程中,以“音乐+场景”的形式更加深刻感受这座素有“琴岛”之誉城市的时尚与内涵。
在青岛海底世界,围绕“欢乐、爱国、团圆”核心主题,融合海洋特色、互动体验与红色文化,推出了涵盖日场与夜场的多元主题活动。通过海洋泡泡互动、显眼包北极熊、海贝互动游戏、花样美陈、水下红歌快闪、红色主题特展等创新内容,打造全龄段覆盖、兼具文化深度与娱乐性的节日盛宴,同样为假期文旅场景的丰富注入了动能。
“文旅+文艺”浸润游客心灵。假期里,市南区秋季庭院艺术活动同步上演,第四届爵士音乐节、“交个朋友”摇摆舞会等用时尚节奏引领文旅氛围;“庆国庆 迎中秋”优秀剧目展演、民族交响音乐会专场演出等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的完美体验……
此外,游客还可以登顶369米的山东第一高楼海天中心81F纵览青岛的山海风景、城市风光;可以到海信探索中心观看青岛小贝壳少年爱乐交响乐团带来的快闪演出;可以到海上剧场随着大型沉浸式演出《寻梦沧海》探寻城市与海的渊源等,都会让旅途更加充盈和丰富。
“文旅+商圈”激发消费热情。旅游过程中,消费是必然因素,为更加便利游客,市南区成功实现了景区与商圈的“无缝衔接”。游客在景点游览后,很自然地流向中山路商圈、香港中路商圈等进行餐饮购物。各大商场也紧抓假期契机,推出丰富多彩的国庆中秋主题活动。比如青岛香格里拉酒店一品堂自助餐厅举办儿童手工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制作爱国主题非遗金箔画、爱国主题纽扣贴画、中秋节手工灯笼等,不仅提升了节日氛围,也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热情。
历史城区增彩,“流量”“留量”并存
虽说不紧紧满足于“看海景”“逛老街”,但海景和老街依然是市南区“流量”与“留量”的关键阵地。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持续修缮和业态升级,已成为最具人气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劈柴院的美食、三江里的文创、太兴里的市集、四方路的客栈,都让原本少人问津的老街变为了如今人流涌动的热门目的地,重新让老城焕发了全新活力。
“这是我第二次来青岛,也是第二次来中山路。感觉这里变化很大,业态更多元了,来的人也更多了。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有一种老青岛的韵味,能够让我们外地人更快融入这里。而且这里好物件、好吃的特别多,可以说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源头吧。”来自深圳的游客孙女士坦言。
国庆中秋假期,市南区同样在老城区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历史城区人流涌动的同时,成为可亲近、可体验、可消费的活态文化空间。
9月底刚刚结束的第二届里院喜剧节,虽然活动落下了帷幕,却将“一街好戏”的氛围延续在了老城。游客可以在老街区选一张方桌,点一份美食,看着台上精彩的演出,伴着周边热情的观众,品味文艺活动带来的乐趣无穷。
“知味青岛”体验市集同样在这个假期举行,汇聚青岛非遗美食、青岛老字号美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即可收获舌尖上的味道;太兴里的解压市集,汇聚了旧物二手、解压玩具,既有萌宠互动,也有手工DIY活动……老城区在丰富活动助力下,已成为展示城市底蕴的一个窗口,是获取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一条便捷路径。
或许以前的老城只是“流量”的惊鸿一现,而随着老街区里院建筑转化为精品酒店、文化沙龙空间等旅居经济。在吸引游客“住下来、慢下来”的同时,也慢慢将“流量”变为了“留量”,尽管这个变换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但伴随在保留老街原始风貌前提下,通过特色民宿、夜间演艺、康养休闲等业态的汇入,这一期待也终会变为现实。
山海资源的永恒魅力,印证了文旅赋能的发展路径,创新时尚的文旅场景,丰富了游客体验的惬意感受。如今,山海如画的市南不仅引来了“凤凰”栖居,同样用多元化的举措让文旅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