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联动黄浦文旅集团,大力推动文商旅促消费活动,深度实践“票根经济”模式,打造一场全域联动的多元“吃喝游玩”综合体验,为假期注入蓬勃活力。
10月1日—8日,由上海戏剧学院、黄浦文旅集团和一台好戏联袂打造的沪上首个沉浸式园林实景音乐剧《耋戏生》,在小东门辖区三百年历史的商船会馆(会馆街38号)探索真相。
江上流火,唤醒申城百年会馆,一段关于民族商业兴衰与抗争的故事缓缓揭幕。10余位人物,将一段尘封的故事铺设进剧场每一寸,观众可以选择任意角色,跟随他们步入300年前的商船会馆,揭开尘封的约定。半流动式超近距离观演体验,舞台空间翻转,进入这里,您就是剧中人。
在小东门,有很多带“会馆”的路名,会馆街、会馆码头街、会馆后街等,这些路名都与商船会馆有关。商船会馆,建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由沙船商人集资公建,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商业会馆之一,对上海港初期的形成、兴起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2020年,修缮一新的商船会馆以文化地标的姿态向公众开放。苍翠园林,金顶戏台,驻足厅堂,仿佛能看见当年沙船商人高谈阔论的身影,梁柱间轻轻回荡着沙船航运的传奇与豪情。
如果说音乐剧《耋戏生》带您穿越回19世纪末的上海,那么通过小东门街道对“票根经济”深入挖掘和运用后,小小的票根还将为您带来超越演出的尊荣体验。
传统演出及活动的票根功能单一,仅是进入会场的凭证,而此次《耋戏生》的票根,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内涵。凭借票根,可在商船会馆旁的绿地·外滩潮方享受多家商户的专属优惠。这种跨行业联动,不仅释放了票根经济的乘法效应,更提升了广大市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将一次性的观演视觉盛宴转化为持续性的深度消费模式。
小东门,守望着一片南外滩。记忆中的老城厢,除了商船会馆,还有隐藏在天灯弄里“明清三大藏书阁”之一的书隐楼;乔家路113号那座中西合璧、爱因斯坦也曾到访过的梓园;静静矗立在小南门地铁站边、几十米高的钢结构建筑火警钟楼......时光的脚步不停,老城厢的“旧”与“新”产生了碰撞。
如今,小东门作为外滩金融聚集带“一带引领”战略的核心承载区,辖区内BFC外滩金融中心、绿地·外滩潮方、董家渡金融城、鑫景金融中心等大批兼具商务、休闲、文化、娱乐、餐饮、社交的综合楼宇先后落成。在经济与文体旅深度融合、消费模式不断创新的当下,小东门街道探索以“票根经济”串联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多个领域,激发消费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票根经济”是一种以交通、文旅、演出等票务凭证为纽带,将其转化为后续消费场景优惠凭证,延伸消费链的联动经济模式。小东门街道普及“以票根撬动消费”的理念,激发辖区内“文体商旅+X”的各行各业商家参与积极性,通过跨行业协同打破消费孤岛,将单点消费延伸为多点体验。同时,依托老城厢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让广大生活、工作、游玩在黄浦的市民朋友串联起消费场景与情感记忆,让折扣与优惠之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提升消费体验、延长消费链条的关键力量。
原标题:《百年会馆体验园林实景音乐剧,“票根经济”延伸假日小确幸》
栏目主编:王蔚 文字编辑:王柏玲
来源:作者:文汇报 赵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