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中心,今天又火起来了!老杭州最熟悉的这俩字,真是满满回忆杀啊……
创始人
2025-10-02 09:11:26
0

"

今天是国庆中秋长假首日,杭州不少地方更热闹了,尤其是离西湖不远的鼓楼一带,又火起来了——比起平时多了不少人!

对游客来说,鼓楼一带是来杭游玩的必打卡地;但对老杭州来说,这里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多少杭州小伢儿,以前是在鼓楼一带的老墙门里长大的啊,只要念叨起“墙门”这俩字,那些情感就纷纷涌上心头……

"

“回杭州嘞!”

绿皮火车的汽笛一响,爸爸就搂着我,用他那口带着长兴土味的杭州腔,轻轻说了这么一句。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事了。每逢年节,我们一家三口就从长兴坐上那趟慢悠悠的绿皮车,从牛头山到杭州城站,一坐就是大半天。

车窗是能推开的,风呼啦啦地灌进来,带着铁轨的锈味、稻田的青气,还有远处村庄炊烟的味道。 我趴在窗边,看电线杆一根根往后退,看水田里白鹭飞,看远处山影慢慢变近——那时候,风景是慢慢看的。

摄/遗落的森林-630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摇过德清武康,窗外的水田由密变疏,杭城轮廓在蒸汽里慢慢显出来。小辰光总觉得这列开往城站火车站的绿皮车慢得恼人,现在想来,倒是它把归乡的路拉得格外长,让期待在心里慢慢滋长。

到了城站,再换上151路“辫子车”。车顶上两根线,像两条小辫子,一颠一颠地跳,车一启动,“咔嗒咔嗒”响,像是老底子的节拍器,车厢中间的链接圆盘左左右右的晃动着,一路摇到鼓楼,中山南路,来到爷爷奶奶住的老墙门。

墙门洞开在杂货店旁边,单扇木门薄得像纸板,小得只够一人进出,推开来却是五十米长的弄堂,没窗,黑暗隆咚的通道全靠尽头天井漏下的日头光照亮。走到底,豁然开朗,一个十平方左右的小院子,四面住着五户人家,一户一扇门,门上贴着褪色的春联,门边堆着煤球炉、竹匾、腌菜坛子。

摄影/城市秘密 阮晓 旧时十五奎巷老墙门内的生活场景

这就是杭州的老墙门,叫“墙门”不叫“院子”,是因为它不是独门独户的宅子,而是一大家子、几户人,挤在同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的地方。抬头看天,四四方方一块蓝,下雨天,雨水顺着瓦檐滴下来,叮叮咚咚,像在敲木鱼,也像在数着日子。谁家收音机放越剧《梁祝》,谁家孩子背课文,谁家夫妻拌嘴,声音都顺着天井往上飘,又落回各家的饭桌上,一声接一声,从这户传到那户。

墙门里最让我记得的,是那口花岗岩的自来水槽。 不是水泥的,是实打实的石料,青灰带点褐纹,听说是早年从别处拆老房子剩下的边角料砌的。水是自来水,但总有一股淡淡的漂白味,清冽得很,和我住的地方用的井水味道不一样。

夏天,家家户户在槽里蓄满水,把西瓜、绿豆汤泡着,一捞上来,凉得打激灵。 我那时候不懂,只觉得这水比家里用的井水香,现在想想,那味道,是城市的味道,是“杭州”的味道。

爸妈来了,大多时间都在帮爷爷奶奶洗衣、买菜、修电灯。我一个人,只能在墙门里晃荡。老人多,小孩少,偶尔隔壁大哥哥来看望老人,教我打弹珠,蹲在地上,一弹一进,赢了就咧嘴笑。有一回,表哥表姐都到齐了,爸爸难得带了相机,说: “走,上城隍山拍照去!”

城隍山,现在叫吴山,十二生肖石像还在。我们兄弟姐妹一人找一个石兽,或坐或靠,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一卷彩色胶卷要好几块钱,拍完心疼得直咂嘴。可那张照片,一直压在我家的五斗橱玻璃底下,黄了,卷了,也还留着。读大学时,有了扫描仪,于是把照片扫进了电脑里,继续保存着。

墙门里还有人做葱包桧儿。每天下午,油锅一响,香气顺着过道飘进来,勾得人肚子咕咕叫。我馋得不行,可不敢多去,人家是做生意的,不能老去拿。后来那户人家搬走了,那股油香,就再没闻到过那么地道的。

如今,绿皮火车早没了,151路也换成了空调公交,鼓楼一带的老墙门,拆的拆,改的改,剩下的,也都装了防盗门,刷了新漆;里面住的人,老去的老去,搬走的搬走。可我每次路过,还是忍不住停下,看一眼那扇小门。

有时候想,杭州对爸爸来说,是回不去的故乡;对我,却是从小就向往的地方。他插队在外,心里总惦着这堵墙门,这方天井。他不多话,可每次拍照,都拍得特别认真,像是要把杭州,一寸一寸,装进胶卷里,带回去。

摄/北辰

现在,我带着孩子,一家人住在杭州,周末,带着小丫头四处逛逛。

我轻声说:“囡囡,看,那是以前的老家。”

她踮起脚尖,朝里面望了望。

木门虚掩,光影斜切。老墙门不说话,却把日子都刻在了砖缝里。

那条黑黢黢的过道、那方小小的天井、那口冰凉的石槽,那句悠长的乡音:“回杭州嘞”——

那是家的呼唤。

那是倒映在童年眼里的光。

在杭城

鼓楼宛如一位

沉默却威严的老人

默默见证着时代变迁

你有打卡过

杭州鼓楼一带吗?

提起童年

你最难忘的画面又有哪些呢?

欢迎评论区聊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标题:黄鱼这么烧,又鲜又嫩,我家每周都要做一次,回回吃个精光,真香。 在美食的世界里,有一种味道能...
原创 一... 标题:红薯叶的营养奥秘 在众多被我们忽视的食材中,红薯叶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悄然成为美食界的新宠。它...
原创 东... 标题:东北人最爱的不是锅包肉也不是酸菜猪肉炖粉条,竟然是这些家常菜。 在东北的餐桌上,每一道菜肴都...
原创 还... 月缺月圆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在月相变化中,人们最喜欢的当属望月,届时月亮圆圆,月色皎洁,在人们的心中...
原创 它... 9月临近尾声,秋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气温一天天下降,风越来越凉,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届时我们不得不注意保...
节日氛围感拉满 各地打造文旅消...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这个假期,全国多地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激活假期消费新活力。在江苏吴江,依托太湖风...
观日出,风景背后要避开这些风险...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不少人趁着国庆假期到山上或海边观绝美日出,用张张照片记录美好回忆。但在享受这份浪...
“提钱下班”……这个国庆看临安... 都说一个地方的旅行纪念品的尽头,是文创产品。国庆假期来临安旅游,可以开启一个隐藏副本,那就是到吴越文...
香港怎样搭乘巴士回大陆 解答常见误区:香港怎样搭乘巴士回大陆 在许多旅客的印象中,从香港搭乘巴士回到大陆似乎是一件复杂而难...
荣昌政府食堂中午接待游客270... 国庆中秋长假首日,因“卤鹅哥”出圈、有着“西部网红小城”之称的重庆荣昌,热闹开启假期模式。封面新闻记...
长假第一天,大连太火了! 老街旧巷焕发文旅新魅力 景区景点开启假日体验新场景 秋意正浓 人潮涌动 国庆长假首日 大连迎来出游高...
大连消防宣传“进景区” 守护旅... 国庆长假,各旅游景区将迎来人流高峰。为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各级力量深入旅...
热度满满!假期首日,宁德文旅“... 国庆中秋长假首日,宁德各景区景点、旅游乡村迎来开门红。霞浦东海1号滨海风景道、福鼎太姥山景区、蕉城霍...
张家界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整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据“掌上张家界”消息,10月1日,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人...
如何在家做出馆子级别的饺子馅?... 你是否也曾在家包饺子,却为馅料的味道而苦恼? 当咬下去时,肉馅干巴巴,或者汤汁四溢,却没有那种美...
原创 香... 标题:香辣水煮鱼怎么做好吃?家常做法大全 亲爱的美食探索者们,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
中国游客夺回“榜一大哥”,国庆... 2025年,中国出境游市场加速暴发。 图片来源:Pexels 今年国庆与中秋两大假期“合体”,国内...
原创 粥...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仅能够给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原创 7... 在繁华的都市角落,一位75岁的老奶奶,以她那不涨价的小吃摊,成为了街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的小吃,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