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橛子月饼出圈:一口烟火里的创新与传承 第37届中国(郑州)糖酒食品交易会
4月23-25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第38届中国(郑州)糖酒食品交易会
8月13-15日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壹 叁 玖 叁 柒 壹 叁 肆 零 捌 柒当山东地里常见的“豆橛子”遇上中秋团圆的月饼,这场看似“不搭界”的跨界,竟让一枚小小的月饼火遍全国,连央视都为其点赞。在青岛的月饼生产车间,12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日30万粒月饼的产量中,“青稞豆角卤肉月饼”成了黑马;济南蛋糕店的外卖订单里,十几单专门订购的“豆橛子月饼”,满是消费者的尝鲜热情。这枚被网友调侃的“暗黑料理”,实则是一次精准击中时代需求的创新尝试。
健康,是当代人对饮食的核心诉求,月饼也不例外。从华美用麦芽糖醇替代蔗糖的无糖莲莲月饼,到美心经典流心奶黄的低糖版本,再到叮咚买菜用坚果取代高糖果脯的改良五仁,“减糖健康”早已成为月饼市场的主流。“豆橛子月饼”从研发之初便紧扣这一趋势,丹香品牌团队历经数月打样测试,在少油少糖的定位下反复调试配方,既保证口感又满足储藏要求,成功跳出“网红产品中看不中吃”的怪圈,让各年龄层消费者都愿意为这份健康买单。
更难得的是,这枚月饼里藏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基因。在丹香的新品讨论会上,团队曾考量青岛灌肠、乐陵金丝小枣等山东特产,最终选定豆角——这一最具山东家常烟火气的食材。当“豆橛子月饼”的话题在社交平台创下2亿次曝光,当品牌销售额增长40%,当央视、新华社的报道赋予其文化认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是地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完美契合。
如今的月饼市场,早已是创新的舞台。山东的烟台苹果月饼、上海的全蟹粉月饼、长沙的小龙虾月饼、河南的胡辣汤月饼,还有龙华素斋融入“药食同源”理念的养生月饼,高校学子设计的红酒蔓越莓、藤椒牛肉等新奇口味,每一款都是对风味的大胆探索。但无论月饼的花样如何翻新,从“豆橛子”到山珍海味,从低糖健康到个性定制,它承载的始终是中国人对团圆的期盼。
月圆之夜,家人围坐,切开一枚或许带着家乡味道的月饼,甜味里是健康的考量,馅料中是文化的印记。“豆橛子月饼”的出圈,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创新,更印证了: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巧思,和那份从未改变的、关于团圆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