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久谦中台用户研究工具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刻:
想入坑露营,打开购物软件,首页推送的是牧高笛的“一室一厅家庭帐”,下面配着“围炉煮茶”的全套装备,看起来不像是去露营,倒像是要去山里开个茶馆。
你觉得不够“野”,切换到海淘页面,画风突变:映入眼帘的是Hilleberg“极地隧道帐”,能在暴风雪里屹立不倒;还有那种需要用汽油预热半天的Primus炉子,感觉买回来不是做饭的,是准备去参加“荒野求生”的。
一边是岁月静好的“户外过家家”,一边是硬核到底的“单人闯关”。同样叫“露营”,为什么装备看起来像是两个物种?
中国露营和“露营”,压根是两回事
表1-经典款:中国露营装备
装备类型 |
核心创新点 |
场景关键词 |
设计语言 |
帐篷/天幕(牧高笛、Naturehike) |
自动化结构、一键速开、多室分区、星空透光顶 |
家庭、聚会、亲子、便捷、多代同堂、观星 |
温馨图案、简约实用、现代的本土美学 |
睡眠系统(Naturehike、探路者) |
可拼接设计、速干面料、极致轻量压缩 |
社交露营、家庭出行、应对南方湿润气候 |
柔和色调、极简、低饱和度色彩 |
炊具/家具(黑鹿、火枫、挪客) |
围炉设计、集成烹饪、便携茶具、模块化收纳 |
围炉煮茶、群体社交、中式烹饪、茶文化 |
原木材质、东方美学、精致的工业感、功能主义 |
功能背包/配件(探路者、黑鹿) |
结合中国人体工学、多功能集成、氛围灯光 |
多地形适应、短途徒步、夜间社交、营造氛围感 |
动感造型、简约黑灰、复古造型、暖色光源 |
关键发现:
1.中国露营装备的核心,不是帮你“征服自然”,而是帮你把“客厅和茶室”搬到自然里。从表格里高频出现的“家庭”、“聚会”、“围炉煮茶”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装备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好群体社交,把户外的“不确定”变成室内的“小确幸”。
2.装备设计的逻辑是“消灭麻烦”。表格中“自动”、“速开”、“集成”等创新点,本质上都是在压缩搭建和整理的时间。产品哲学是让用户用最少精力完成“基建”,从而最大化享受社交和休闲的“体验”。
3.装备的创新方向并非让人更“野”,而是让人在野外过得更“家”。如表格里的“分区帐篷”、“围炉桌”,它们都在用技术手段,精心过滤掉自然的不适感,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社交“结界”。
这张表哪是在聊户外?这分明是一份“户外社交场景搭建指南”。所有技术创新,都在为一个目标服务:让一群人,在户外,也能像在家里一样舒服地待着。
表2-经典款:海外露营装备
装备类型 |
核心创新点 |
场景关键词 |
设计语言 |
帐篷(Hilleberg、MSR、Big Agnes) |
隧道结构、专利面料、自支撑、极致轻量、垂直墙体 |
极地探险、高山、风暴、背包客、方便自由探索 |
北欧极简、功能主义、明快色彩 |
睡眠/炊具(Therm-a-Rest、Trangia、Snow Peak) |
多层反射隔热、模块化套件、多燃料兼容 |
四季适用、野外生存、高寒环境、可持续 |
科技美学、瑞典设计、日式匠心、仪式感 |
功能装备(Yeti、Black Diamond、BioLite) |
超长保冷、厚壁绝热、多模式智能照明、生物能发电 |
食物保鲜、夜间徒步、攀岩、应急、环保 |
工业美学、美式风格、坚固厚重、科技创新 |
配件/箱包(Stanley、Osprey、Patagonia) |
双层真空、悬浮背负系统、高强度回收材料 |
历史传承、长途徒步、环保理念、坚韧耐用 |
美式复古、人体工学、极简线条 |
关键发现:
1.海外经典装备更像一套“超级英雄的战甲”,核心任务是把“人”武装起来,让他有能力去对抗和探索极端环境,正如表格里高频出现的“极地”、“高山”、“风暴”等场景。装备的价值,体现在它能把人的能力边界向外推多远。
2.追求的“舒适”与我们理解的不同。比如Osprey背包的“悬浮背负”系统,它的舒适不是为了让你躺平,而是为了让你能背着重物在野外走得更远、更稳。这是一种“在路上的舒适”,是服务于“探索”而非“享乐”的。
这张表,就是一份“个人极限探索军火库”。它的每个字都在告诉你:有了我,你一个人,就能去世界上最野的地方活下来。
结论已经很明显了。如果说海外露营是在打造一艘准备穿越风暴的“探险船”,那中国露营就是在溪边搭建一座自带下午茶和WiFi的“湖畔别墅”。
为什么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别墅”和“探险船”的差别,背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文化“操作系统”和市场“版本号”。
首先,文化“操作系统”不同。
中国的底色是集体主义,家庭和朋友是最小的社会单元。所以露营,自然就成了“场景社交的延伸”。它不是一个新活动,而是把“聚餐”、“喝茶”、“带娃”这些我们熟悉的社交活动,换了个背景而已。“别墅”的每一块砖,都在服务于“关系”。“一键速开”是为了压缩与“物”较劲的时间,服务于人;“围炉煮茶”是为了创造一个“我们”的向心力。目的,是让野外无限趋近于我们熟悉的“家”。
而海外户外文化,深受个人主义和征服自然叙事的影响。露营,更多是“个人边界的探索”。“探险船”的每一颗螺丝,都在服务于“能力”。Hilleberg的帐篷,不是为了让你忘记你身处野外,而是为了让你有能力在野外活下去。Osprey的背包,不是让你舒服地躺着,是让你舒服地走得更远。
一个在问“我们如何在这里舒服地待着?”,另一个在问“我如何在这里活下去,并走得更远?”。
其次,市场“版本号”不同。
海外露营市场,很多是“运动V2.0”,它从登山、探险这些硬核运动发展而来,市场成熟,用户懂行,所以推崇专业、传承和可靠。那些诞生于半个世纪前的“活化石”装备,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露营市场,则是“生活V1.0”,它是由城市中产阶级对“班味儿”生活的反叛引爆的。用户是“新人”,需求是逃离,所以追求的是低门槛、高颜值、强社交、快享受。装备必须像iPhone一样,开箱即用,无需学习。
两种哲学,两种市场,泾渭分明。
可能性与新视角
a)品牌方的玩法:
如果一个海外硬核品牌,别再跟中国消费者大谈“极地探险”了,而是告诉他们:“我们的帐篷,坚固到能让你的孩子在里面随便折腾”,会不会好卖很多?别再卖“探险船”了,试试卖“最坚固的湖畔别墅”。
b)消费者的玩法:
如果我们承认自己玩的就是“别墅趴”,是不是就不用再为自己不够“野”而焦虑了?可以理直气壮地放弃那些用不上的硬核装备,把钱花在真正能提升幸福感的地方,比如一个更好的户外音箱。坦然地“过家家”,也是一种清醒。
路径与建议
这不只是吹水,这是真金白银的生意,也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a)给品牌/零售商的建议:
1. 产品创新:“乐高式”社交空间: 别再卖孤立的产品,开发“模块化社交系统”。设计一款核心帐篷,可选配“茶室模块”、“儿童游戏模块”、“宠物休息模块”,让消费者按需组合自己的“湖畔别墅”。
2. 营销创新:卖“局”不卖货: 停止在参数上内卷。为你的产品策划一个“局”。比如,卖一款投影仪,不要只说流明,而是发起一个“夏夜草坪电影局”活动,把它营销成“一场浪漫约会的必需品”。卖的不是投影仪,是“浪漫”。
b)给消费者的建议:
1. 像“导演”一样去购买: 买装备前,先问自己这次的“剧本”是什么?是“二人世界的浪漫剧”,还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喜剧”?剧本定了,才知道需要什么“道具”。别让“探险船”的零件,出现在你“湖畔别墅”的剧本里。
2. 成为“混搭高手”: 最聪明的玩家,是开着“别墅”,但带着“探险船”的引擎。你可以用海外品牌最可靠的炉头,来煮一锅中式火锅;用最专业的防水袋,来装你最喜欢的茶具。
让装备服务于你的终极目的,而不是被品牌定义的哲学绑架。
结语
无论是“别墅”还是“探险船”,都没有高下之分。
它们只是我们在面对生活这座大山时,选择的两种不同的攀登路径。
而那些最聪明的品牌,会放下身段,停止说教,悄悄地为你的这出戏,递上最趁手的道具,打出最动人的追光。
工具说明:
【久谦中台研究工具对外销售,可为企业用户提供7天免费试用。】
获取最新数据
免费产品试用
关于久谦中台
I
十五年的研究沉淀
三百个行业领先客户 + 四百位全职研究员
中国最领先专业机构 + 累计执行五千个项目
II
全面且独特的数据集
融合线上线下 + 兼容定量定性 + 覆盖广泛行业
十年固定成本沉淀 + 支撑多层次分析推理
III
在商业领域最领先的大语言模型
抽象共性 + 微调特性 = 实现更全面的计算
解决发现趋势与创新相关等人类难以回答的问题
+
科学技术改变专业服务
服务进步的群体 & 解决时代性问题
与时俱进的专业追求 + 朴素具体的工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