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一则“太二酸菜鱼6分钟上桌”的实测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曾几何时,太二酸菜鱼凭借“活鱼现杀”这一鲜明卖点,成为餐饮界炙手可热的网红品牌,单店日均翻台率超4次。如今过快的出餐速度却让其深陷“预制菜”争议。
与此同时,其母公司九毛九集团同期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太二酸菜鱼关闭65家门店,营收同比下滑13.3%,股价较巅峰时期暴跌94%。
从西贝莜面村到太二酸菜鱼,预制菜正成为餐饮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品牌一边用“活鱼现杀”吸引客流,一边又用标准化预制流程掩盖效率与品质矛盾时,这场信任危机的爆发或许早已埋下伏笔。
太二崛起:一场精准的“网红经济”实验
2015年,餐饮市场中的酸菜鱼赛道已然成为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彼时,众多品牌在这片领域中激烈厮杀,九毛九集团创始人管毅宏却携“太二”品牌强势入局。
“太二”这一名称从诞生就充满争议性。在中文语境里,“二”字常带贬义色彩。但太二团队却将其转化为独特记忆点,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与关注度,为品牌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太二还通过一系列反常规的规则强化其“特立独行”的品牌形象。“超过4人不接待”“不接受加辣减辣”等规定,看似违背传统餐饮服务理念,实则是基于对消费市场的精准洞察。
当时,Z世代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厌倦传统餐饮千篇一律的“讨好式服务”,转而追求更具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太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借助“二文化”与年轻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将用餐场景巧妙地转化为年轻人的独特“社交货币”。
深入剖析太二的成功,除了精准的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外,对供应链的极致把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太二采用“集采+中央厨房”的模式,统一处理核心食材并配送至各门店。这种模式为太二带来成本低、效率高、品质稳等显著优势。
然而,标准化的供应链模式也暗藏品质妥协的风险。当消费者发现“活鱼现杀”实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鱼柳”时,太二的信任基石开始动摇,为日后的信任危机埋下隐患。
信任崩塌:预制菜争议背后的三重矛盾
太二酸菜鱼近期深陷预制菜争议背后所暴露出的三重矛盾,直戳餐饮行业转型的痛点,引发市场对于信任、价值与行业走向的深度思考。
首先是宣传与现实的割裂。
太二酸菜鱼长期以来以“活鱼现杀”作为核心卖点,吸引无数消费者慕名而来。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份承诺大相径庭。从门店分布的实际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仅有68家门店使用活鱼,占比仅为12%。
即使是在这少数的鲜活门店中,也并非真正做到“现点现杀”,采用的是“集中现杀”模式,鱼片需提前腌制40分钟。而在非鲜活门店,预制痕迹更为明显,使用的是提前切好并冷冻的鱼柳,烹饪时简单加热组合即可出餐。
这种宣传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被欺骗感。
其次是性价比失衡。
太二酸菜鱼人均消费高达80元,在餐饮市场中属于中高价位区间。消费者愿意为这份价格买单,是基于对菜品品质和用餐体验的期待。
然而,一份售价不菲的酸菜鱼,其中鱼片仅有20片,却搭配大量的酸菜和汤汁。这种价格与分量的严重不匹配,让消费者感到自己的钱花得并不值得。
与此同时,以“鱼你在一起”为代表的快餐酸菜鱼品牌异军突起。这些品牌以人均40元的亲民价格和出餐仅需3分钟的高效服务,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对比之下,当消费者发现太二酸菜鱼的品质与价格不再成正比时,曾经笼罩在太二身上的“网红光环”便迅速褪去,消费者对其的热情也随之降温。
最后是行业困局。
太二酸菜鱼所面临的困境,折射出整个餐饮行业在向预制菜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
在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选择采用中央厨房模式,虽然带来经济效益,却也牺牲消费者所看重的“现炒现做”的仪式感。
此外,目前预制菜国家标准尚未统一,这就导致企业在宣传和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灰色地带。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用这些模糊之处进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抵触情绪,本质上是对工业化餐饮失去掌控感的焦虑。正如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王思露所言:“问题不在于预制,而在于是否提前告知。”当消费者知情权得不到保障时,信任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
自救之路:鲜活模式能否挽回颓势?
面对业绩滑坡与信任危机,太二推出“5.0鲜活模式”,试图重构品牌价值。
在供应链升级方面,九毛九集团展现出巨大的决心。
集团计划投入3亿美元用于升级供应链,目标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到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鲜活改造,鲜活门店数量从68家增至150家,活鱼使用率提升至25%;二是进行后厨革命,增设炒锅与专业厨师,还原“现炒”工艺,提升菜品口感和品质;三是实现透明化生产,明厨亮灶覆盖所有门店,允许消费者监督杀鱼过程,增强品牌透明度。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改造工程犹如一场豪赌,需要高昂的成本作为支撑。据测算,单店升级改造费用在50-80万元之间,太二需要在两年内完成500余家门店的改造,这无疑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对企业的资金链和财务状况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菜单革新方面,太二试图突破“酸菜鱼专卖店”的单一局限,踏上多元化发展道路。
一方面,增加鲜牛肉、儿童餐等SKU,精准吸引家庭客群,扩大市场份额,客单价顺势提升至85元,营收增长空间得以拓展。另一方面,推出茶饮、雪糕等副线产品,凭借高毛利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同时,开放外卖卫星店,降低运营成本,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然而,多元化战略也可能带来品牌调性稀释的风险。太二需在“专业酸菜鱼”与“综合餐饮”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坚守原有品牌的内核。
在价格调整方面,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和竞品价格压力,太二不得不开始调整定价策略。
太二推出“小份酸菜鱼”,单价降至58元,精准狙击单人消费群体。同时,优化会员体系,通过积分、折扣提升会员复购率。此外,实施区域定价差异化策略,在二三线城市下调价格10%-15%,适应不同地区消费能力和市场竞争环境。
然而,价格战虽能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却也可能压缩利润空间。2025年上半年,太二餐厅层面经营利润同比下滑15.65%,这表明当前降价策略效果未达预期。如何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通过价格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太二亟待攻克的难题。
行业启示:餐饮业的“真香定律”
太二酸菜鱼从风光无限到陷入困境再积极自救的沉浮历程,为餐饮行业清晰映照出三重启示。
其一,透明化是餐饮行业安身立命的经营底线。餐饮品牌必须建立全链条溯源体系,主动、全面且深入地公开食材来源与加工流程。只有做到信息透明,让消费者吃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长期青睐。
其二,品质是餐饮企业抵御竞争的坚固护城河。餐饮企业必须始终坚守品质底线,将提升菜品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只有以高品质的菜品持续满足消费者的味蕾需求,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赢得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
其三,创新是餐饮品牌永葆生机的生命力源泉。餐饮品牌若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并持续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持续迭代产品与体验。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泥沼。
九毛九集团CEO管毅宏曾说:“餐饮业的本质是让人吃得开心。”
然而,在现实经营中,太二酸菜鱼却在效率与品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天平上摇摆不定。它能否找回初心,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并非取决于中央厨房流水线的高效运转,而是取决于其能否真正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以真诚的态度回应消费者的需求。
当市场不再为“预制”套路买单时,真诚才是唯一通关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