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需要门票吗?不需要门票吗?”“百八十的门票贵吗?”“儿童门票不应该以孩子身高作为依据”……围绕着“景区门票”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说上几句,而且热度奇高。近期的“恩施某景区叫停‘优速通’”“山西门票管理新规公开听证”“西安大雁塔门票降至10元”……每个事件都在挑动着人们的注意力。但是,每次热点一过,一切照旧。
自2002年西湖免票起,跟进的景区与城市寥寥无几,景区该不该免票却还在争论中。干脆承认吧,我们的景区离不开门票经济。
©摄图网AI
景区应该不应该免门票?
景区到底应该不应该免门票呢?应该。特别是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应该免门票。正如我们景区的“三老”特质所展现的,大部分的景区一靠“老天爷”二靠“老祖宗”,那么对于我们的“老百姓”来说,是不是应该免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景区投入与运营并不是一次性的,为了维护正常的环境与设备更新,为了维护安全与舒适,所以有门票也应该。
只是这个度应该怎么把控?门票价格低了企业难维持,翻倍又担心没人来。免票?游客多了,景区压力大又怕服务跟不上。讲真,这就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拉锯战。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的嶂石岩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最大天然回音壁所在地,曾在不久前针对河北省游客推出免门票优惠活动。
嶂石岩景区总经理毕东林认为,关于景区免票,应由景区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自主决定。比如有的景区开发时间短,门票是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免门票对景区运营会产生巨大影响。而有的景区“二消”项目比较多,门票占收入比重比较小,为了引流或者开发市场,适度进行免票活动,也都可以理解,不能一概论之。
据介绍,目前河北嶂石岩景区门票价格为65元/人,两天有效,在全国同类规模景区里面,门票价格处于中低位。
在确定门票价格时,运营管理方会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主要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二是景区的主要客群;三是景区的投入和品牌;四是景区的开发时间;五是周边同类景区的价格对比;六是发改物价部门的意见。
也正因为此,对于已被叫停的“恩施大峡谷推出优速通”事件,被指“程序不合理”“变相加价”等争议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黄璜认为,旅游景区,特别是依托自然景观或文化遗产等资源开发的旅游景区,应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应该避免在景区内部形成过度建设和无效投资,并将成本转嫁到门票上。这样做只会既增加游客的旅游成本,又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特别是依据《旅游法》,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应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
不过,毕东林认为恩施景区门票优速通政策的推出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可能在实操过程中,忽视了某些细节和部分游客的感受,从而产生了相应舆情。
他说:“通过价格手段来满足不同游客的特殊需求,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景区收入,方向和思路没有错。如果可以在空间设计、宣发服务、流程重构等方面考虑得再细致一些,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效果!”
©摄图网
现实多重矛盾难解
为什么门票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它的复杂性,也折射出现实存在着的几对难以解决的矛盾:游客和景区之间的矛盾,国企社会责任和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营收指标之间的矛盾,国企和私营景区之间的矛盾……
从上市公司来看,门票的起落与营收密切相关。如拥有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等多个知名景区的曲江文旅,在2024年,其营业收入为1.25亿元,较2023年的1.5亿元减少16.68%。从业务板块来看,景区运营管理板块因票销类收入和公建物业管理收入减少,营收同比下降32.57%。可见营收多寡与人流量并不成正比,而门票却是实打实的收入。景区看起来客流量非常大,为当地旅游经济法按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连续多年亏损,网上就会批判,导致管理者会很矛盾。
山西文旅云游集团市场营销部负责人, 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郭玉敏说:“从市场消费需求来看,消费者希望景区门票价格更加平民化或采取免票政策,但对于景区而言,景区投资建设、运营、宣传、活动策划、智慧化服务、人工成本等方面都涉及资金的投入。当前,门票依然是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旅游景区市场化长远发展和优质旅游服务的关键支撑。如景区免票或低廉的票价且没有其他收入补贴情况下,将会直接影响整体收益下降,导致设施老旧、管理运营脏乱差等问题,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当然,从长远来看,景区免票或者降价是趋势之一,这将倒逼旅游景区必须创新商业模式,增加产品业态,通过其他高质量项目增加营收弥补收入。”
而为了增加“二消”,也有一些运营者会面对“二消”内卷加剧文旅产能的过剩。
九江文旅人黄丛敏先生发现,现在的文旅界一方面是盲目跟风与重复建设带来的内卷,另一方面是投资与运营能力不匹配、伪需求误导投资决策带来的内卷,在同一个文旅产业集群中,同质性“二消”项目比比皆是。“破局方向,我想需要从‘内卷’到‘进化’的维度转变,是时候认真考虑‘全域’下的协同了,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逻辑建立,理性投资与需求导向并进,深耕文化IP,打造独特体验。”
此外,黄璜博士指出,景区是流量入口。从游客的消费心理学来看,普遍对于门票存在抵触情绪,但是对于景区环境中的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却愿意支付溢价。景区应该顺应游客消费心理规律,让景区从“观光风景”变为“消费场景”,适当降低景区门票价格,提高旅游服务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以提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他强调说:“景区应跳出门票经济思维,以景区为背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研学、康养等旅游活动,通过旅游活动来拉动消费、增加收入,而不是单纯通过门票、索道、观光车等门票经济‘三件套’来获取收入。”
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更应跳出景区看待旅游目的地经济,旅游景区只是旅游吸引物、流量入口,游客在游览完景区后,在景区周边的旅游城镇村产生综合性的旅游消费,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视角来看,不能单纯以景区门票多少来评价旅游产业经济规模,更不能以单个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来评价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效益。
小小一张门票,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寄望于“二消”的景区真的做好了应对方案了吗?实际上,与其画饼倒不如正视现实:门票,还难以短期内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我们需要优化我们的门票定价体系,既要资源共享又要兼顾利益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