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体验店内。深圳晚报记者 林冬雯 摄
▲茶果子手作体验。受访者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林冬雯)做缠花、手工包、茶果子甜点、陶艺……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工作之余慢下来,以“做手工”的方式为心灵寻找休憩之地。
爱上指尖上的手作
周末的南山区科技园褪去了工作日的喧嚣,藏身其中的“浣梦集”工作室依旧灯火通明。一群刚结束一周高强度工作的上班族,在这里化身手工课上专注的学习者。指尖轻抚细腻的布料,灵巧地穿针引线,没有手机信息的催促,没有会议提醒的打断,双手成了与时光对话的媒介。
记者现场看到,工作室里整齐摆放着各色丝线、剪刀,墙面点缀着毛茸茸的线团和小巧手工作品。工作室内学员正围坐一起,开展一场“非遗缠花手作沙龙”。她们神情专注,手法细腻,指尖轻捻细丝线小心翼翼绕出花叶雏形。“00后”的余老师告诉记者,她在佛山任教,周末常回深圳,因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所以参加了这场沙龙。“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传统技艺,能亲手做出成品,感觉还挺不错。”她笑着说。
“90后”手工爱好者慧敏的“缝纫缘分”,始于一段失业的低谷期。原本只是尝试的心态,却意外找到归属感。她特别享受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但她也不避讳谈及手工背后的“隐形压力”:材料不能任性囤积,工期不宜拉得太长,成品处置也是现实问题。“现在手工艺行业的竞争激烈,除非极具创意或工艺精湛,否则很难卖出价格。一旦爱好变成商业化运作,会思虑太多反而失去初心。”
跨城而来参与手工体验
“浣梦集”主理人周女士告诉记者,她深耕服装设计多年,长期浸润于布料与针线的世界。据介绍,她的工作室提供丰富多元的手工体验课,既有非遗缠花这样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雅致项目,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宠物项圈和萌趣娃衣制作。这里不仅是技艺传习所,更成为了一个分享温暖的社区化空间。“AI正渗透各行各业,而手作的创意温度与个性表达始终不可替代”,周女士说。
如今,这里已成为都市人远离喧嚣、放松身心的“心灵绿洲”。周女士分享道:“参与手工活动的客人中,既有南山区科技园的上班族,也有居住在大鹏新区的居民,更有人专程从香港赶来体验。”
创意园里感受“慢”的魅力
在科技产业高度聚集的深圳,年轻人主动探寻手作体验,与其说为了“学一门技术”,不如说是渴望拥有一处与自我对话的专属空间,借双手重塑生活质感。
位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望春山”器物店,借一方茶果子操作台勾勒出手工生活的诗意景致。店内不定期开设各类体验课,从制作“茶果子”点心,到陶艺创作,每场都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我们严格控制人数,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沉浸体验、得到充分指导。”店长任女士介绍。
在揉茶果子时可感受粉团在掌心的温度变化,捏陶艺时能慢慢探索泥土的可塑性,望春山为热爱手作的人们提供交流、创作的天地。任女士说:“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我们选择为‘慢’保留一座岛屿。手作既是用物之美,也是可触摸的文化传承。希望每一位来访者通过亲手制作重新发现:生活本该有温度,美从来都在呼吸。”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