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耀服贸|二十四节气养生指南,“顺时养生”护您全年健康
创始人
2025-09-09 17:24:49
0

二十四节气是天地自然变化的节律标记,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依据。来自2025服贸会健康卫生专题展展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治未病/体检中心主任医师郎娜指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是有机整体,节气更迭会影响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顺应节气养生是“未病先防”的关键。

为什么要顺时养生

顺应节气养生的重要性源于中医两大核心思想:一是阴阳的动态变化,二是阴阳变化产生的六气:风、热、火、湿、燥、寒。

每个节气都是天地阴阳交变的节点,如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人体阴阳需同步调节。

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提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揭示五脏功能随节气轮转的规律。若违背此规律,可能出现“春夏养阳不足则冬病,秋冬养阴不足则春困”的反应。

节气交替时,天体运行产生的“五运六气”变化会通过三阴三阳经络系统影响人体。如大暑至秋分的“太阴湿土”主令时段,脾经敏感者易出现湿困中焦症状。

四时养生要点

立春

助阳升发,平衡调理

立春阳气初升,人体腠理渐开,卫外功能减弱。郎娜指出,此时流感、哮喘、湿疹、风疹高发,高血压病患者易突发心脑血管急症。

养生要点

起居:遵循“夜卧早起”,早晨适当运动舒展阳气。孙思邈《千金要方》主张“下厚上薄”穿衣,保护腿脚助阳气升发。

饮食:“增辛减酸”,适量食用韭菜、葱、香菜等辛散食物,减少山楂、乌梅等酸收之物。

情志:通过社交、书法、园艺等调节情绪,避免肝气过亢。

清明

疏肝健脾,祛湿防风

郎娜介绍,清明风、湿、热交织,易诱发过敏性疾病(花粉症、荨麻疹)、骨关节病加重,且肝气旺克脾土,情志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增多。

养生要点

饮食:慎食“发物”,减酸增甘,用山药、南瓜、红枣等抑肝扶脾。

防护:避免清晨露水未干时外出,运动以微汗为宜,汗后及时擦干。

调神:疏导情绪,艾灸或点揉肝俞、脾俞、足三里。

小满 芒种

防暑湿,护脾胃

小满至芒种暑湿盛,形成“暑湿困脾”气候。郎娜提醒,该时节需防急性胃肠炎、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问题,及湿疹、痱子等皮肤疾病。

养生要点

饮食:遵循“三宜三忌”——宜清淡、祛湿、酸甘,忌油腻、生冷、辛辣。推荐苦瓜、赤小豆、乌梅等。

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柔和运动,避免大汗伤阴,可重点练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小暑 大暑

预防阴暑,冬病夏治

郎娜提醒,此时节高温湿热,长期待空调房易引发多种问题,如头痛、关节痛、咽痛、咳嗽、腹胀、腹泻、皮肤干燥等。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进行调理,可达到“冬病夏治、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哮喘)、风湿骨关节病(老寒腿)、消化系统疾病(胃寒)、妇科病(痛经)及亚健康状态。

方法:三伏贴(温阳药物穴位贴敷),艾灸(隔姜灸、督脉灸,常用关元、神阙等穴),中药内调,食疗(姜枣茶)。

立秋 处暑

预防燥邪,调养心神

立秋至处暑昼夜温差大,燥邪渐盛。郎娜指出,此时气候特点易引发呼吸系统问题、皮肤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燥邪伤肺致咽炎、干咳等。饮食“少辛增酸”,多吃柠檬、石榴等,忌辛辣,吸烟者需清泻肺火。

皮肤疾病:秋燥致皮肤干燥、唇裂。洗澡忌久泡、少用洗涤剂,外用润肤乳,勿舔唇。

心血管疾病:冷热刺激致血压波动,需监测血压,避免受凉,早睡顺应“秋收”。

秋季情绪调节:防悲秋,养心神

秋季万物凋零易致情绪低落。郎娜解释,中医认为肺主悲,秋燥伤肺易致情绪低落,这与自然界阳气收敛、光照减少密切相关。对于这种情绪性疾病,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光疗法:每日7~9点晨光浴15分钟,补阳,调生物钟。

运动:登山望远、做开郁操伸腰配合呼吸(或者五禽戏的虎戏、鹿戏)、练“嘘字诀”排郁气。

饮食:饮用解郁三花茶(玫瑰花、茉莉花、合欢花)、甘麦大枣汤。

情志疏导:写感恩日记、与亲友谈心,感悟“落叶孕育新生”的生命节律。

立秋后特殊人群养生

郎娜介绍,老年人和儿童体质不同于成年人,在立秋后需要格外注意。老年人秋季养生需注意预防秋寒,大椎穴、神阙穴、三阴交为重点保暖穴位,可穿着高领上衣护住脖颈,午睡时腹部盖薄毯。立秋后早晚温差大,冷热交替刺激血管易引起血压升高,应经常监测血压。

儿童秋季养生需注意预防秋燥,晨起可饮用一杯蜂蜜水润喉,建议在室内放加湿器或一盆水维持室内湿度。皮肤干燥的儿童可外用身体乳、唇膏滋润皮肤。

立冬

敛阴护阳,注重冬藏

立冬阳气潜藏,养生重“敛阴护阳,补肾藏精”。郎娜介绍,饮食上可多吃补肾食材,如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温补肉类(羊肉)、坚果(核桃)等,推荐黑芝麻糊、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起居上,尽量22:30前睡、日出后起,头、腰、脚重点保暖。

运动上,可选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大汗,最佳时段为上午9~11点或下午17~19点,可练搓腰暖肾法、踮脚补肾法(或者八段锦的“双手攀足固肾腰”)。

慢性病患者立冬养生

立冬后,气温骤降、血管收缩、代谢减缓,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病情波动。郎娜提醒,这两类人群应在饮食、作息、药物调整上多加注意,以稳定病情,安全过冬,下面具体介绍。

高血压病患者,饮食上宜高钾低钠(香蕉、菠菜)、软化血管(黑木耳),忌高盐、高脂、酒精。作息上,注意起床分三步(躺30秒→坐30秒→站30秒),午睡不超1小时,晚上温水泡脚15分钟。用药上,冬季可能需调药量,慎用含麻黄碱药物,注意早晚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 饮食上宜低GI主食(燕麦)、高纤维蔬菜(西兰花)、优质蛋白(鸡蛋),忌高糖水果(龙眼)、糊化食物(粥)。 作息上,规律进餐防低血糖,餐后40分钟以后运动,避免过早的晨练。 用药上,注意血糖仪准确性(室温放置后测),未开封胰岛素冷藏(28℃)。

立冬泡脚养生

立冬节气之后,天气更加寒冷,俗话说,“寒从足下生”,足部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一旦足部受凉,容易导致抗病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泄泻等症。郎娜指出,立冬后泡脚是传统的养生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身、改善睡眠。建议每周3~5次,以微汗为宜。

泡脚的中药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如甘草芫花煎剂可防冻疮,苦楝皮、蛇床子等可治足癣,伸筋草、红花等可缓解关节炎,浮萍、冬瓜皮煎剂可助消水肿。泡脚时还可搓揉涌泉穴、太冲穴,增强补肾疏肝之效。

顺应二十四节气养生,本质是让人体节律与自然同步。郎娜强调,根据节气调整饮食、起居、运动与情志,才能更好地实现“未病先防”,守护身心健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错峰出游正当时!浙江宁波旅游产...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眼下正值国庆假期前的错峰游黄金窗口期。记者走访浙江宁波多家旅行社发现,当前各...
延安城投木兰酒店荣获“2025... 延安城投木兰酒店荣获 2025年度“最佳客户满意度酒店”奖 YCIG 2025年9月4日,延安城投木...
致敬师恩,畅游东莞!东莞多家景...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近日,东莞各大旅游景区纷纷推出教师节专属优惠活动,向辛勤耕耘在教...
粤港澳三地“轮流做东”,大湾区... 继分别在澳门、香港成功举办后,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确定了将于9月15日在广东广州举办,这也...
开州 | 错峰出游,周末去露营... 炎炎夏日 开州城区的温度越来越高了 但再炎热的天气 也阻止不了要蠢蠢欲动放飞自我的心 那就不妨去露营...
惠州 “野景点” 隐患亟待关注... “原生态风光”“小众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 “野景点” 凭借独特标签,成为不少游客逃离人潮、寻求...
揭秘贵州荒野酒业的野心:如何用... 在中国白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讲好品牌故事成为众多酒企突围的关键。贵州荒野酒业旗下的荒郡烧坊...
2025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茶业... 2025年10月10—13日,“2025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茶...
出息了!5道快手早餐做法,营养... 🔖Meta1|早餐 快手早餐 营养早餐:15分钟完成高蛋白早餐,讲清搭配比例与时间术,含高蛋白早餐、...
家常小炒肉的终极秘诀:4道零失... 想把小炒肉炒嫩吗? 你也怕肉老柴吗? 家常菜能更健康吗? 这篇就给路。 小炒肉是刚需。 下饭也省时。...
秋天多吃这个小饼,低脂营养又健...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精细了,白米白面等虽然好吃,但长期食用精细食物,不仅会导致营养...
10款特色私房菜,川香味美,做... 10款特色私房菜,川香味美,做法明确,大家收藏起来太实用了。 铁锅涨蛋,亦称铁锅焖蛋,特点是用烧红...
泡白芍酒选哪种酒效果最佳?快来... 泡药酒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养生方法,但选酒的种类和酒度却是许多爱好者忽视的关键。泡酒的酒不仅要符合保健需...
13道精选砂锅菜,成菜独特且回... 砂锅咱们应该经常吃,小吃有砂锅米线,砂锅粉丝,砂锅粉,砂锅面等,菜品有砂锅鱼头,砂锅肉等,砂锅在我们...
干净配料表的风吹到零食界 新技...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当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配料表避坑贴出现,意味着食品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