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分别在澳门、香港成功举办后,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确定了将于9月15日在广东广州举办,这也是该大会首次落地广东。大会将以“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遇”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外工商界力量,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这场大会有何亮点?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其独特的轮办形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自设立之初,便确定了将在粤港澳三地轮流举办。继澳门、香港成功承办后,本届大会首次走入广东,不仅体现区域协同与制度包容,更如一场持续传递的接力,推动三地优势互补、协作共赢,为大湾区工商合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轮流做东”的背后,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独特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这一机制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提供了高层次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打破制度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推动三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借助这一平台,香港的金融与航运、澳门的文旅与会展、广东的制造与科创,得以深入对接、协同发展,实现资源整合与能力互补,全面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本届大会是首次在内地(广州)举办,这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变化,更标志着大湾区融合迈进新阶段。据介绍,本届大会将高度联动粤港澳三地机构,在会议的组织筹备阶段,广东相关承办机构加强与香港特区政府政治与内地事务局,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协作,策划议题、组织专家研讨,并广泛发动三地代表性企业、专业机构及商协会组团参与。这一高效联动机制,有力凝聚三地工商共识,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
粤港澳三地工商界意在“共谋”什么?
从大会议题设置来看,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全球贸易风险应对、跨境金融合作、商事法律合作促进、人工智能驱动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等都成为焦点。这些议题不仅涵盖了大湾区发展的关键领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前言板块,反映出大湾区对全球科技趋势的敏锐把握与对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自推进建设以来,三地合作更加深入、“软硬联通”不断加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位列全球第二,充分彰显大湾区作为国际科创枢纽的巨大潜力与发展动能。
当前,粤港澳三地工商融合与经贸合作正迈向新台阶。一组数据可以印证: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吸引港资、澳资企业超过26万家。去年,广东9市对港澳进出口规模超1万亿元人民币。广东与香港、澳门携手制造了全球70%的消费型无人机、40%的智能手机、全国1/4的新能源汽车和1/5的集成电路,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本届大会的召开,将为三地工商界提供高端对话、资源对接与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实现融合共生。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三地持续推动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在职业资格互认、跨境社保与医保、政务服务互通等方面深化探索;在商事法律协作、跨境融资创新、产业协同模式等方面持续突破,共同朝着“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文 | 记者 陈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