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面花:非遗造型,好吃又好看
创始人
2025-09-09 02:04:27
0

黄陵面花作为陕西黄陵地区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面食,更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兼具 “好吃” 与 “好看” 的双重特质。本文将从黄陵面花的历史起源入手,详细介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选择、和面技巧、塑形方法以及蒸制要点等;深入解读其丰富多样的造型类别与背后蕴含的民俗寓意,如节庆类、婚嫁类、祭祀类面花各自的特点与象征意义;同时,阐述黄陵面花在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寄托。最后,分析黄陵面花当前的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其在新时代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以此展现这一非遗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一、黄陵面花的历史溯源:千年传承的民间瑰宝

黄陵面花,又称 “面塑”“花馍”,是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一带的传统民间手工艺食品,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黄陵地区就已有了种植小麦的历史,为面花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面花的雏形,最初与原始先民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充满敬畏,常常通过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面花便作为祭祀时的供品应运而生。

到了商周时期,祭祀文化逐渐成熟,面花的制作工艺也随之得到发展。当时的面花造型相对简单,多以圆形、方形等几何形状为主,象征着对天地神灵的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面花的用途不断拓展,从单一的祭祀供品逐渐延伸到节庆、婚嫁、寿诞、丧葬等各个民俗领域。

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黄陵面花不断吸收当地民间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它不仅是黄陵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更是承载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2008 年,黄陵面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黄陵面花的文化价值,也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黄陵面花的制作工艺:匠心独运的 “美味艺术”

黄陵面花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匠心。从原料选择到最终蒸制完成,需经过多道复杂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便会影响面花的口感与造型。

(一)原料选择:天然食材,奠定基础

制作黄陵面花的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面粉的选择尤为关键。通常选用当地产的优质冬小麦面粉,这种面粉面筋含量高、口感细腻,制作出的面花不仅造型挺拔不易变形,而且口感松软香甜。除了面粉,还需准备适量的清水、酵母(或老面)、食用色素(如用菠菜汁、胡萝卜汁、紫薯泥等天然食材提取的色素)以及用于装饰的辅料,如红枣、红豆、绿豆、花椒籽、玉米籽等。

天然食材提取的色素是黄陵面花的一大特色,既保证了面花的色彩鲜艳,又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例如,用菠菜汁调和面粉可得到绿色面团,用于制作叶子、花草等造型;用胡萝卜汁调和面粉可得到橙色面团,用于制作果实、动物身体等部分;用紫薯泥调和面粉则可得到紫色面团,增添面花的色彩层次。

(二)和面发酵:精准把控,关乎口感

和面是制作黄陵面花的基础工序,其关键在于掌握好水、面、酵母的比例以及和面的力度与时间。首先,将面粉倒入干净的面盆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若用老面,则需先将老面用水泡软),然后分多次加入清水,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使面粉形成絮状。接着,用手反复揉搓面团,揉搓时需用力均匀,将面团揉至光滑、细腻、不粘手的状态,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15-20 分钟。

和面完成后,需进行发酵。将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或保鲜膜,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温度一般控制在 25-30℃)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根据环境温度而定,通常需要 2-3 小时。发酵好的面团体积会增大 1-2 倍,内部布满蜂窝状气孔,用手按压面团,面团能迅速回弹,此时面团便发酵完成。若发酵过度,面团会带有酸味,需加入适量食用碱中和;若发酵不足,则面花口感会发硬,影响食用体验。

(三)塑形:巧夺天工,赋予灵魂

塑形是黄陵面花制作工艺中最具创造性的环节,也是展现制作者技艺水平的关键。制作者需根据面花的用途与主题,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大小不等的小块,然后通过揉、捏、搓、擀、剪、切、卷、压、贴等多种手法,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造型。

在塑形过程中,制作者的双手仿佛拥有魔法,普通的面团在他们手中能变成形态各异的艺术作品。例如,制作节庆类的 “十二生肖” 面花时,制作者先将面团揉成圆形,然后通过捏、搓的手法塑造出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再用剪刀剪出耳朵、尾巴等细节,最后用花椒籽作为眼睛,用红豆、绿豆作为装饰,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面花便跃然眼前。

制作婚嫁类的 “龙凤呈祥” 面花时,工序更为复杂。制作者需先分别制作龙和凤的造型,龙的造型注重气势,需用擀好的面皮剪出龙鳞,用细长的面团搓成龙角、龙须;凤的造型则注重柔美,需用剪刀剪出凤尾的羽毛,用彩色面团制作凤冠、凤翅。最后,将龙和凤的造型组合在一起,再搭配上花朵、祥云等装饰,整个 “龙凤呈祥” 面花造型精美、寓意吉祥,充分展现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

此外,在塑形过程中,辅料的运用也十分关键。红枣常被用来制作面花的花心、眼睛或点缀在造型表面,增添面花的喜庆氛围;红豆、绿豆可用于制作动物的眼睛、鳞片等细节;玉米籽则可用于制作花朵的花蕊,使面花造型更加生动逼真。

(四)蒸制:火候把控,成就美味

蒸制是黄陵面花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决定面花口感与色泽的关键。首先,将塑形完成的面花放入蒸笼中,注意面花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防止蒸制过程中面花膨胀粘连。然后,将蒸笼放置在烧开的水上,用大火蒸制。

蒸制时间需根据面花的大小与造型而定,小型面花一般蒸 15-20 分钟,大型复杂面花则需蒸 25-30 分钟。在蒸制过程中,火候的把控至关重要。大火蒸制能使面花迅速定型,防止面花变形;蒸制后期可适当减小火候,让面花内部充分熟透。蒸制完成后,需先将蒸笼盖打开一条缝隙,让蒸汽缓慢排出,待蒸笼内温度稍降后,再将面花取出,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面花表面出现褶皱或变形。

刚蒸好的黄陵面花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口感松软香甜,既有面食的美味,又有艺术品的观赏性,真正做到了 “好吃又好看”。

三、黄陵面花的造型与寓意: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

黄陵面花的造型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多个类别,不同造型的面花在不同的民俗场景中使用,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寓意,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

(一)节庆类面花:传递喜庆,寄托祝福

在黄陵地区的传统节庆中,面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同节日有着不同造型的面花,传递着人们对节日的祝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是黄陵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期间的面花造型最为丰富。其中,“枣山” 是春节必备的面花之一,“枣山” 由多层面团叠加而成,形似山峰,每层面团上都镶嵌着红枣,寓意着 “步步高升”“日子红红火火”。此外,春节期间还会制作 “十二生肖” 面花,每户人家会根据家庭成员的生肖制作相应的生肖面花,祈求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元宵节时,黄陵地区有制作 “灯馍” 的习俗。“灯馍” 的造型多为圆形,中间留有小孔,可插入灯芯,点亮后寓意着 “驱邪避灾”“光明吉祥”。“灯馍” 的表面还会用剪刀剪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如花卉、吉祥图案等,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清明节时,人们会制作 “子推馍”,又称 “寒燕馍”。“子推馍” 的造型多为鸟类,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人们通过制作 “子推馍”,不仅表达了对介子推的缅怀之情,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

(二)婚嫁类面花:象征美满,见证幸福

在黄陵地区的婚嫁习俗中,面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新人幸福美满婚姻的象征。婚嫁类面花的造型多以吉祥喜庆、寓意美好的图案为主,如 “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莲花并蒂” 等。

“龙凤呈祥” 面花是婚嫁面花中的经典造型,龙象征着新郎的英武、威严,凤象征着新娘的柔美、善良,龙凤结合寓意着新人婚姻美满、吉祥如意。“鸳鸯戏水” 面花则以鸳鸯为造型,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寓意着新人婚后夫妻恩爱、不离不弃。“莲花并蒂” 面花以并蒂莲为造型,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并蒂” 则寓意着新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此外,婚嫁时女方还会制作 “长命锁” 面花,送给新郎,寓意着祝愿新郎长命百岁、健康平安;男方则会制作 “石榴” 面花送给女方,石榴多籽,寓意着 “多子多福”,寄托着人们对新人早生贵子、家族兴旺的美好祝愿。

(三)祭祀类面花:缅怀先祖,传承孝道

黄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祭祀黄帝是黄陵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祭祀类面花在祭祀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缅怀先祖、传承孝道的重要方式。

祭祀黄帝时使用的面花造型庄重、大气,多以 “供品馍” 为主,“供品馍” 的造型多为圆形或方形,表面会用面团捏出 “福”“寿” 等吉祥字样,或制作出龙、凤、麒麟等祥瑞动物的造型,表达对黄帝的崇敬之情,以及祈求先祖保佑后人平安幸福、五谷丰登。

除了祭祀黄帝,在家族祭祀祖先的活动中,也会制作面花作为供品。这类面花的造型相对简洁,多为圆形的 “馒头馍”,或在馒头表面镶嵌红枣、红豆等,寓意着家族团圆、生活富足。

四、黄陵面花的文化价值与传承:非遗瑰宝的当代使命

黄陵面花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和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情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黄陵面花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瑰宝,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黄陵面花的文化价值

  1. 历史文化价值:黄陵面花的发展历程与黄陵地区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它见证了当地农业文明的发展、祭祀文化的演变以及民俗风情的传承,是研究黄陵地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黄陵面花,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黄陵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为研究中国北方民间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2. 民俗文化价值:黄陵面花深深融入了黄陵地区的民俗生活,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节庆、婚嫁、寿诞,还是祭祀、丧葬,面花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寄托,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维系当地民众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3. 艺术审美价值:黄陵面花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丰富多样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将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黄陵面花的造型简洁大方、生动逼真,色彩搭配和谐鲜艳,体现了黄陵人民质朴的审美观念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4. 经济价值:随着黄陵面花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它逐渐成为黄陵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许多游客来到黄陵,不仅是为了祭拜黄帝,还希望能品尝到正宗的黄陵面花,购买精美的面花艺术品作为纪念。黄陵面花的产业化发展,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民众的收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黄陵面花的传承现状与挑战

尽管黄陵面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与发展,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其传承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1. 传承人群老龄化:目前,黄陵面花的主要传承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一代对传统面花制作工艺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职业,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复杂的面花制作工艺,导致黄陵面花面临着 “后继乏人” 的困境。
  2. 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黄陵面花的制作工艺复杂,从原料准备到最终蒸制完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操作,耗时费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便捷、快速的食品,对于制作复杂的面花需求逐渐减少,这也影响了黄陵面花的传承与发展。
  3. 现代化冲击,民俗氛围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对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黄陵地区的传统民俗氛围逐渐淡化。许多传统民俗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面花在民俗活动中的重要性也随之降低,这使得黄陵面花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三)黄陵面花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为了保护和传承黄陵面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需要政府、社会、传承人群等多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

  1. 加强传承人群培养: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学习黄陵面花制作工艺。例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学习面花制作的年轻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举办黄陵面花制作培训班,邀请资深传承人授课,系统传授面花制作工艺;在当地中小学开设面花制作课程,培养青少年对传统面花文化的兴趣,为黄陵面花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2. 推动产业化发展:将黄陵面花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黄陵面花文化品牌。例如,在黄陵黄帝陵景区、旅游景点设立黄陵面花展示馆和销售点,向游客展示面花制作工艺,销售面花产品;开发黄陵面花文创产品,如面花造型的钥匙扣、挂件、摆件等,拓展面花的应用领域;利用电商平台,开设黄陵面花线上店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黄陵面花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强对黄陵面花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黄陵面花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例如,制作黄陵面花专题纪录片、短视频,在电视台、网络平台播放;举办黄陵面花文化节、面花制作大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黄陵面花;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黄陵面花的制作过程、造型图片、文化故事等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黄陵面花。

五、总结

黄陵面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陵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瑰宝,它集美味与美观于一体,不仅是一种传统食品,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与民俗情感的民间艺术。从历史溯源到制作工艺,从造型寓意到文化价值,黄陵面花每一个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黄陵面花的传承面临着传承人群老龄化、制作工艺复杂、民俗氛围淡化等诸多挑战。为了让这一非遗瑰宝得以延续和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传承人群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传承人群培养、推动产业化发展、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为黄陵面花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黄陵面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传承和弘扬黄陵地区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6.5万人次打卡 南门手账集市... 金秋九月,古都西安文旅市场活力迸发。9月7日,随着“南门手账集市3.0”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两天便吸引...
湖南20岁女大学生35天穷游7... 这个暑假,湖南20岁女大学生“芝欧粥”完成了期盼已久的旅行。35天里,她穷游7国,总共只花费万余元。...
原创 杨... 【碧海拾贝:吴中天一家马尔代夫亲子时光的诗意定格】 (倒叙开篇) 当最后一缕鎏金般的夕照沉入印度洋的...
原创 小... 曾经被视为“小辈席上的饮品”,如今低度酒已然成为酒企们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全新利器。 代际口味的分歧与...
被低估的“超级主食”,这场研讨... 你是否也在纠结 “吃不吃碳水”,担心摄入碳水会引发肥胖、血糖升高等健康问题?事实上,问题不在“碳水”...
蒜香鲍鱼:鲜嫩多汁的家常海鲜味 蒜香鲍鱼 鲍鱼作为 “海味八珍” 之一,肉质鲜嫩弹牙,营养丰富,一直是餐桌上的珍馐。而蒜香鲍鱼更是将...
千城百县看中国|内蒙古:草原上...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部,一片绚丽无垠的格桑花海正肆意绽放,成为今秋最热门的打卡地。放眼望去...
到张家界旅行自助游攻略?超全干... 家人们!谁懂啊!刚从张家界回来,真的被美到说不出话!但自己踩的坑也是真不少…所以赶紧来给大家写篇超实...
四川旅游必看攻略!四川六天五晚... 四川,这片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天府之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东接长江三峡险...
原创 【... 张闯 2000年出生, 黑龙江明水县人, 高级中式烹调师, 黑龙江名厨新星, 哈尔滨名厨委员会委员。...
云南六天五夜游,滇境一周深度行... 滇境一周深度行,既能打卡经典地标,又能感受隐秘小众风光,六天五夜就能承包你的云南四季美景!从昆明的春...
女子炫耀“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 9月8日,四川机场公安发布警情通报: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
原创 俄... 2025年9月,俄罗斯突然宣布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结果大家都惊了,机票价格降到1482元,北京飞...
浙江出台多条促文旅消费措施,目... 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丰富文旅消...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 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情况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
原创 9... 9月,“秋季第一鲜”要抓紧吃,营养爽滑,季节性强,错过可惜了! 进入九月,应季蔬菜越来越多了,秋葵...
后海秋日 从梅兰芳旧居到“焦大... ◎高申九月的北京,与那闷热多雨的天气渐行渐远,秋天已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面前。该出门走走了!看看这秋色...
到重庆旅游五天跟团攻略 重庆五... 宝子们,在这骄阳似火的盛夏,若你还在为去哪儿旅游而发愁,那重庆绝对是个绝佳之选!重庆,这座地处中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