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不论男女,都要以坐月子的态度来养生,过好最后难熬15天
创始人
2025-09-07 10:42:45
0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白露时间

2025年9月7日

农历七月十六,星期日

16:51:4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秋意晨露凝霜白露如约而

值此季节交替,人体气血也随之由表入里

稍有不慎,便容易受凉侵袭,引发不适。

这十五日,是自然赋予的重要缓冲之期。

若能顺应天时,细心调养,方能尽享秋高气爽的惬意。

今日特奉上白露养生三忌、三宜、三秘诀,愿您把握这难得时光,与天地同频,与健康同行。

三忌

一、忌贪凉露体,防寒入侵

古人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之后,阳气渐收,寒气渐生

此时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稍不注意便容易受寒

尤其是颈部和脚踝等部位,脂肪层较薄,着凉后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

长期如此引发关节疼痛、感冒咳嗽等症状。

老年人因阳气渐衰、抵抗力下降,更应注意保护关节部位。

建议早晚外出时携带外套,并根据气温及时增添衣物

同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关键部位可以佩戴护膝,穿长袜。

晚上睡觉时,也应盖好薄被,最好不让肚子和脚露在外面。

二、忌过度进补,防护脾胃

民间有谚:“秋三月,六腑不通,五脏不安。”

夏季高温时,脾胃功能减弱,消化能力往往有所下降。

若在白露时节骤然大量进食油腻、滋补类食物,如频繁食用红烧肉、药膳等,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

因此,饮食应注意循序渐进,以平补缓补为主。

建议先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调理2-3周,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循序渐进增加温补食材。

注意,每餐最好保持七分饱,细嚼慢咽不少于20次。

三、忌剧烈运动,防气津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

白露时节,人体阳气逐渐内收,新陈代谢较夏季减缓。

此时若进行剧烈运动如快跑、高强度训练等,容易导致出汗过多,耗伤气血津液,出现口干、咽燥、疲倦等症状。

建议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

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太阳升起后,避免早晚气温过低时外出锻炼。

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温水,可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增加脾胃负担。

三宜

一、宜食疗润燥,滋阴补液

1.宜食三白

常言道:白露吃三白,健康自然来

白露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等症状,此时应多食白色食物以润燥生津。

银耳:银耳富含银耳多糖和膳食纤维,能润肺生津,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

可以搭配百合煮羹,缓解燥郁,镇静安神。

山药:山药含有黏液蛋白和淀粉酶,能健脾益胃、补肺气,适合脾胃虚弱者

可以搭配糯米食用二者合煮成粥,补中益气。

白萝卜:白萝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能化痰止咳、促进消化。

可以与牛肉同炖,既可补充蛋白质,又能避免燥热。

建议每周食用2-3次,每次适量即可。

2.宜吃二瓜

冬瓜:冬瓜含水量较高,富含维生素C,能利水消肿、清热生津。

建议带皮煮汤,有助于增强利尿效果。

南瓜:南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果胶,能补中益气、保护胃黏膜。

蒸食或煮粥可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尤其适合体虚乏力者食用。

二、宜早睡早起,收敛神气

素问中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白露后昼夜温差增大,人体阳气逐渐向内收敛。

早睡有助于顺应自然规律,促进阳气潜藏;

早起可吸收清晨清新空气,促进肺气宣发畅通。

白露后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点左右起床。

这样可保持8小时充足睡眠,符合秋冬养阴的中医原则。

早起后建议开窗通风,进行深呼吸练习,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清肺益气。

三、宜外出秋游,疏解肝气

白露时节,自然界阳气渐收

人体肝气易受压抑,出现情绪低落、胸闷等状况。

户外活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登山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空气质量良好的自然环境,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进行户外活动,每次30-60分钟为宜。

活动时建议采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扩张腹部,呼气时收缩腹部,有助于增强肺活量。

三秘诀

一、生姜泡脚,驱寒气

俗语道:"白露泡脚,肺润肠通。"

白露之后,寒气最容易从脚入侵

生姜含有姜辣素用生姜水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末梢血液供应。

觉前,可以取生姜5-6片,加水煮沸后调至40℃左右水温,泡脚20分钟至身体微微发热。

注意水温不宜超过42℃,以免烫伤泡脚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防止过度出汗。

体虚易汗者应缩短泡脚时间至15分钟。

二、润燥增湿,养津液

老话常说:“润一分燥,养一分人。

秋季天气干燥,极易上火。

室内湿度建议保持在50%-60%,可通过加湿器或放置清水调节。

每日晨起空腹饮用300ml温蜂蜜水(水温不超过60℃),晚间可食用梨汤(梨去皮切块加水炖煮20分钟)。

减少辛辣、油炸食物摄入,增加粥类、汤类等流质食物比例。

同时可适量食用芝麻、杏仁、百合等润燥食材。

三、按摩穴位,通经络

1.太渊穴

按摩位置:腕横纹桡侧凹陷(手腕脉搏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轻轻按压,略感酸胀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

按摩功效:有助于增强肺气功能,改善呼吸系统状况,缓解咳嗽气喘。

2.涌泉穴

按摩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手掌搓热后反复揉搓该穴,或以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3-5分钟。

按摩功效: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口干咽燥,改善睡眠质量。

3.三阴交穴

按摩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约四横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至产生酸胀感,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

按摩功效:能够健脾和胃,滋阴润燥,改善消化功能。

古语有云:“秋金之令,主收敛。

白露之“收”,是为寒冬之“藏”。

今朝守得住,明朝享安康;此时养得好,全年无烦恼。

把握好这十五天,顺时而养,调节身心。

自能在清凉金秋中,收获满满的安康与幸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里是丽江 这里是丽江 这里是...   天生丽质、开放包容、和合共生的云南丽江,是无数人心中的“舍不得”。这里区位独特、历史厚重、资源丰...
原创 关... 《赣味杂记》 世人皆知川湘之辣,却鲜有人识得赣地之味。我曾在南昌街头,见一老翁蹲踞巷口,面前摆着三五...
原创 关... 麻辣江湖:川菜的前世今生 一、引子 世人皆知川菜辣,却不知其辣中有乾坤。每当那红油赤酱的菜肴端上桌来...
汪孟恭家常椒盐排骨:外酥里嫩的... 家常椒盐排骨 一、食材用料(4 人份) 仔排:400 克,优选新鲜肋排,剁成 3-4 厘米长的段...
原创 炒... 您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烦恼?明明买的是水灵灵的大白菜,一炒就出水,软趴趴的像煮过一样?今天我就偷偷告...
原创 关... 《松花蛋记》 世人皆知松花蛋之味,却鲜有人知其来历。这黑褐色的物事,在江南江北的食肆里,向来是佐粥...
原创 秋...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一到秋天,家里总爱包饺子,可不少人总盯着韭菜、茴香馅,吃多了却觉得燥...
四川五天四晚旅游攻略:跟团游详... 四川五日深度游:山水画卷与人文探秘 四川,这片被大自然格外眷顾的土地,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和...
原创 新... 《喀什古城的回响》 (一) 南疆的风总是裹挟着沙砾,在土黄色的城垣间游荡。我站在喀什噶尔的老城墙...
原创 外... 《淮上名号考》 暮春时节,我踯躅于淮安街头。这座苏北古城,青砖黛瓦间透着几分沧桑,恰似一位饱经风霜...
原创 一... 雪岭双魂 珠穆朗玛峰,这\"世界之巅\",向来是登山者心中的圣殿。多少豪杰在此折腰,多少壮志在此消磨...
原创 广... 《丹霞记》 南国的冬日,阳光依旧灼人。我坐在窗前,望着街边匆匆的行人,忽而想起岭南一隅,有座赤色山...
长江重庆段水位下降露出600年... 极目新闻记者 王灿 近日,长江重庆段水位下降,位于太洪长江大桥附近的一处江心岛上,3龛摩崖造像露出水...
四川五天四晚全攻略:路线+景点... 四川五日寻幽记:山水与人文的诗意邂逅 四川,这片被造物主偏爱的土地,总是以它千变万化的姿态令人魂牵...
原创 台... 《南隅碎记》 南国的风物,向来是有些意思的。我常想,这海天相接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所在?直到那年,...
原创 厦... 嘉庚园记 闽南的日头向来毒辣,偏是这集美一隅,却因了海风的眷顾,显得格外温润。沿着石板路踽踽而行,...
普京:俄罗斯的未来在远东,青年... 据俄新社9月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5日表示,俄罗斯的未来在远东,年轻人看到了这一点。 报道称,普京...
原创 2... 今年夏天放假的时候,湖南有个20岁的女大学生叫“芝欧粥”,她搞了个让人很惊讶的穷游,35天就跑了7个...
四川逛吃亲子游攻略,四川五天四... 四川五日游记:山水之间的心灵之旅 四川,这片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土地,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