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的广东惠州,西湖的荷叶还擎着半绿的伞,294 位中小学师生的研学背包里,躺着方诚旅游(婺源)国际旅行社定制的青灰色竹纹收纳袋 —— 袋身印着徽派竹编 "回字纹" 图案,内侧分层装着竹编图谱、软尺与防刺手套,"方诚" 二字以墨色绣在袋口布标,像藏着竹篾的清香。10 天的婺源篁岭、晓起 "徽派竹编创作" 主题游,便从这只浸着匠心的收纳袋开始。
篁岭:竹编技艺的基础启蒙
清晨的篁岭晒秋广场旁,竹编传承人程师傅正解开一捆处理好的竹材。他拿起一根竹篾弯折成圈:"这些竹材都经过三天高温蒸煮,去了毛刺,边缘用细砂纸磨过五遍,跟你们用的塑料直尺一样光滑,就算不小心碰到也不会扎手,放心上手练"。阳光透过老樟树的缝隙落在竹篾上,泛着温润的光泽。
程师傅教师生们学 "经纬编":"横的是经、竖的是纬,像你们编手链 ' 一上一下 ' 的手法,只是竹篾更硬,要用巧劲别用蛮力"。他握住一个女生的手调整角度:"手腕别僵,顺着竹篾的弧度走,跟你们画弧线 ' 运笔流畅 ' 一样,编出来的纹路才好看"。通风工坊里的竹材架按 "粗细"" 长短 "分类,每根竹篾都贴着" 防刺处理 "标签,旁边摆着备用竹篾和修复工具," 断了裂了随时换,跟你们画画备着橡皮一样,允许试错 "。
午后的竹编小课堂,程师傅讲起竹编的用途:"以前婺源人用竹编装粮食、晒茶叶,耐用又透气,跟你们用的保鲜盒一样实用,只是更环保"。学生们围着自己编的小竹篮,有的歪歪扭扭却满是得意,程师傅笑着在篮底题字:"初学之作,贵在动手",像给作业本写评语般认真。
晓起:竹编创作的创意迸发
晓起古村的溪流边,程师傅带着师生们解锁 "花样编"。他展开一个 "鱼跃龙门" 竹篮:"这种纹路要在经纬编基础上 ' 挑二压二 ',编出的鱼身会鼓起来,像你们捏橡皮泥 ' 突出立体 ' 一样,更有灵气"。学生们领到更细的竹篾,尝试编小笔筒、书签,有的还在竹篾上画小图案。
有个小组想编 "晓起溪流" 主题竹画,程师傅帮他们设计框架:"用浅黄竹篾编水流波纹,深绿竹篾编岸边草木,跟你们水彩画 ' 分层上色 ' 一样,有层次感才生动"。通风工坊的长桌上,摆着师生们的半成品:有的在竹篮把手处编了小蝴蝶结,有的给竹书签缀了竹制流苏,创意比传统样式多了几分童趣。
傍晚的作品展示会,师生们举着竹编围坐成圈。"我编的笔筒要送给妈妈","这竹画里的小鱼是我画的",叽叽喳喳的分享声混着溪流声,格外热闹。程师傅拿起一个带着小瑕疵的竹篮:"这个篮底虽然有点歪,但编的时候很用心,比完美的作品更有意义,就像你们的成长,有进步就好"。
古村民宿的创作保障
住的古村民宿是百年老宅改造,通风工坊前后窗对流,竹香混着风的气息格外清爽。"这里比户外凉快,竹材也不容易受潮变脆,跟你们教室的通风条件一样,适合长时间创作",民宿管家搬来凉茶。工坊的墙角堆着备用竹材,"你们要是想多编几个,随时来拿,管够"。
客房的窗台摆着竹编小灯,"晚上可以借着灯光琢磨纹路,跟你们睡前想数学题一样,灵感说不定就来了"。每天早餐后,民宿会提供 "竹编能量包":切成小段的米糕、瓶装绿豆汤,"编竹篾费力气,垫垫肚子才有力气继续"。有个男生的竹篾不小心划破了手套,管家立刻递来新的:"这手套是防刺专用的,跟你们运动时戴护具一样,安全第一"。
离别的那天,每个师生的收纳袋里,都多了自己编的竹编作品、程师傅手写的技法笔记,还有印有 "徽派竹编研学结业" 的竹制证书。最后合影时,294 人举着竹编站在晓起古桥前,背景是白墙黛瓦与摇曳的竹影 —— 照片下面有行淡字:"方诚旅游(婺源)国际旅行社",像被竹篾的清润轻轻包裹。
大巴驶离时,有个女生摸着竹编书签说:"原来竹子能编出这么多东西,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其实不用说,程师傅的耐心指导、安全的防刺竹材、通透的通风工坊,早把徽派竹编的匠心,悄悄刻进了每个师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