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预制菜的健康问题好像已经没有多少人讨论了,人们也逐渐开始习惯了吃预制菜,现在点外卖也能从味道上分析出预制菜了。
可以说我们就是被预制菜“供养”的一代,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而这样不好的事早就开始传播,而且已经“占领”香港了。
为什么预制菜开始普及了?这对于香港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成本大山下的无奈选择
香港的餐饮江湖正在发生一场巨变,当你走在沙田,可能在恍惚间会以为自己身处深圳,因为这里内地餐饮店十分密集,甚至被冠上了“小深圳”之名,旺角的豉油街更是夸张,七家内地茶饮品牌扎堆,硬生生挤出了一条“柠茶街”。
蜜雪冰城、瑞幸、杨国福,这些内地网红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南下,不仅带来了“服务至上”的新理念,也让香港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动摇,如果想知道为什么内地餐饮渗透的如此严重,那就不得不提一个“隐形神器”了。
这个“神器”就是预制菜,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预制菜跟着内地品牌一起杀回来了,预制菜的浪潮正在将香港之前的饮食习惯狠狠地拍在沙滩上,其实预制菜在香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疫情过后是高昂的租金、严重的人手短缺和不稳定的客流,这三个问题像三座大山压得餐饮业喘不过气,在这种生存压力下,预制菜成了许多餐厅的救命稻草,香港本地一家名为“万世集团”的预制菜生产商估计,市面上有6成的餐厅都在使用预制菜。
有些餐厅的菜品中,预制菜占比超过一半,这家集团每月就能供应超过四万包预制菜,客户遍布餐厅、大学食堂、冰室甚至火锅店,这些预制菜每包售价在16到35港元之间,它们追求的是极致的标准化。
有了预制菜之后,餐厅可以在短时间内端出大量口味一致的菜品,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翻台率,还降低了成本和食物浪费,而且预制菜对厨师几乎没有要求,普通人也能很快就上手操作。
虽然都说预制菜不好吃或者营养不好,但现实确实有店就因转型使用预制菜,每月成功节省下数万的薪资成本,最终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不如说现在不使用“即热即食”的预制菜才是行业内的“奇葩”。
消失的“锅气”与人情味
效率虽然是上去了,但质量就没有什么保证了,有人说预制菜是没有风味的,香港茶餐厅文化一直以来“快而精”著称,伙计能一心多用,高效处理几桌客人的点单,奶茶讲究“即冲即饮”,碟头饭追求“即蒸即炒”。
一碗热气腾腾的“沙嗲牛肉公仔面”在15分钟内上桌,这就是香港人的“分秒必争”,但如今,预制菜正以一种“更高效”的方式改写着香港传统的“快”,餐厅的上菜速度是变快了,可口味却变得越来越寡淡、单一。
曾经有港人爆料,一部分餐厅竟然连米饭都使用的是内地生产的“预制米饭”,这让许多消费者大为震惊,更有甚者,卖一份外卖咕噜肉,竟需要食客自己动手将蔬菜和料汁摇匀,这还真是“把预制菜玩到了出神入化”。
一部分商家即便用了预制菜也“不老实”,标榜自家是自制,结果和内地的预制工厂的冷冻品是一样的,“吃起来有种化学包的感觉”,“不好吃”,类似的评价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老食客们也感慨,现在的餐食味道大不如前。
感觉“每家店都差不多,没什么特别的了”,当传统厨师掌勺的手艺被流水线产品取代,食物中那份惊喜和“人情味”也随之流失,我觉得餐饮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体验,一种文化,更是一座城市所有人承载的记忆。
现做的食物,有一股“锅气”在里面,和简单加热后的“热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你无法用预制菜复制出老师傅额头的汗水,也无法复制食材在滚油铁锅中“跳舞”的鲜活,香港餐饮最动人的地方,不应该是标准化的预制菜塑料包。
如今你可能在旺角吃到的咖喱牛腩,和在深圳机场吃到的味道、分量甚至摆盘都惊人地相似,这种方便快捷是以牺牲“烟火气”和街坊间的寒暄为代价的,当面包胚、米饭、酱料都被预制化,食物与人的情感连接就被切断,只剩下千篇一律的“统一味”。
未来谁才是主角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预制菜,它已然是大势所趋,据统计,中国的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人民币,并有望在2026年突破万亿大关,预制菜的普及并不意味着传统饮食文化的彻底消亡。
其实真正的预制菜指的是经过工业化预加工、不添加防腐剂的预包装菜肴,而像即食、即热、即配类产品,以及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甚至菠萝包、米饭这类主食,严格来说都不在预制菜的范畴内。
在香港所有出售的预制菜都必须符合相关的食物安全要求,香港食安中心在2023至2024年间抽检了上千个预制菜样本,结果仅有一个冷冻样本不合格,所以在安全层面预制菜的问题并不大。
预制菜在酒店宴会、大型活动等场合,本就有其合理的应用价值,并非“万恶不赦”,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而在于“怎么用”,但其实不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评价几乎都是一样的——“烂”!
光是一模一样的味道,以及根本不敢出现在线下店的卖相这两条就足以说明预制菜的诟病有多严重了,而且餐饮的魅力应该是既有独特的“烟火气”,也能满足现代人对“快和省”的需求。
只图节省成本、不图味道就是现在预制菜最大的问题,消费者继续默认预制菜的发展,我觉得未来将不会有任何一家店拒绝预制菜,我们也会迎来“换店不换菜”的尴尬场面。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