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部协作战略的推动下,深圳福田区与南宁市马山县两地携手探索双向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既让深山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又以多元合作吸引大湾区游客走进西部山水,双向发力为乡村消费帮扶注入持续不断的协作动能。
产销对接:山珍好物走向湾区口岸
“我们的土黄牛肉产品很受欢迎,摆出来没到半天已经被深圳、香港的游客抢购空了。”马山县鑫苗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辉昌收拾着销售一空的展位,难掩兴奋。今年8月底,由福田区与马山县联合举办的“马山有福珍品入湾”粤桂协作展销推介活动在深圳福田口岸北广场举行,众多马山原生态农副产品首次来到深圳的口岸,集中向大湾区市民进行展示。
展销活动设置农产展区与文旅展区,两个板块相互呼应,让来宾沉浸式感受马山的“物产之珍”与“山水之秀”,实现农产品出山与文旅引流的双向赋能,成为粤桂协作的又一实践亮点。
展销推介活动的顺利落地,离不开福田区与马山县从筹备到执行全程的紧密协同。为借助深圳口岸资源优势,让展销推介活动精准对接大湾区消费市场,两地提前3个月启动筹备工作。福田区在场地协调与现场服务上提供全方位支持,由福田区福田街道办事处牵头与深圳市口岸办沟通,申请到福田口岸地铁口附近的广场作为活动场地,并协调存储、用电等现场保障。马山县则针对湾区消费群体,从当地农产品中精选出里当鸡、金银花茶、菌菇干货、杂粮礼盒等50余种兼具特色与品质的产品,组织企业、合作社及景区组团参展。
活动现场,不少路过的深港游客被展出的“土味”农产品吸引,驻足在具有壮乡风情的展位前询问选购。推介会上,马山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马山县供销合作联社、马山县立星村第一书记以及马山多家农产品企业轮流上台推介,现场来宾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推介内容,以便后续深入了解。
此次举办跨越数百公里的展销推介活动,让马山的生态农产与特色文化走进大湾区视野。这背后不仅仅是单一“卖货”的考量。现场邀请的深圳代表性企业涵盖农批物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以及知名旅行社等,为马山企业与大湾区渠道商搭建了“面对面”的对接桥梁。
以粤桂协作为桥梁,深圳福田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方式,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积极组织和鼓励马山县企业(合作社)参加线上线下展销活动,同时借助深圳市稳定消费能力和成熟销售渠道,引导本地供应商与深圳市福田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农产品直供直销渠道。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展销推介活动既是马山农产的展示窗口,也是两地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马山县企业摸清了东部市场的需求特点,大湾区采购商、消费者也认可马山县农产品的品质优势,为后期的产销合作打下基础,实现了“产品销售、品牌传播、渠道对接”的三重赋能。据统计,今年以来,从马山县销往广东的农产品达6000多万元。
品牌建设:从“原生态”到“圳品”
“金银花是我们马山的特色产业,我们合作社的金银花茶通过‘圳品’认证后,即使售价比其他金银花茶高,别人也愿意买。”马山古朗瑶乡山银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福胜展示着今年6月刚获得的“圳品”认证证书,语气中充满对自家产品的信心。在福田区与马山县的协作中,推动消费帮扶的第一步,便是从建设农产品品牌破题,以标准化、高品质打开市场认可度。
在马山县,广西菜根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坐落于农田中,在粤桂协作机制支持下,该公司于2023年7月与深圳市丰农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推动种植基地的数智化升级与农产品高质量标准生产。公司种植基地全面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农田中鲜少人工干预,农忙时无人机等智能设备轮番作业,既保障种植效率,又实现高产优质。这里的菜心和芥蓝均已通过“圳品”认证,在采摘后依托高效冷链运输体系,10小时内就能端上深圳市民餐桌。公司总经理徐秀能向记者介绍,公司种植基地目前是自治区级蔬菜基地产业示范园,同时还获评了“深圳农场”和“供深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4个自然屯约900户农户增收。
为让马山县农产品符合东部市场品质要求,粤桂两地下了不少工夫,不但联合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选派种业、山羊、肉鸡等产业方面专家到马山县推广种养技术,还引入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向马山农产品企业提供面向大湾区产品认证全程指导,在材料准备、现场检查、产品检测环节“全程陪跑”。
截至目前,马山县共有4家企业的7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并拥有“深圳农场”和“供深基地”各1家,黑山羊、里当鸡等系列加工产品正在积极申请“圳品”认证。一条跨越千里的消费帮扶链,让马山风味以湾区标准香飘四海。
让“好物”变成“好商品”,单靠生产初级农产品不够,需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此,福田区将协作从简单的销售帮扶进一步升级为深度产业培育,在马山县先后投入共计5288万元共建马山县深圳东风食品加工产业园。园区目前内建设有厂房4栋,配套建设道路、排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同时引入东部食品加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马山县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全链条支持。经两地协同招商引资,产业园已入驻望家欢、蔡家粮油、邕航等食品加工企业共5家,补齐了农产品深加工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了马山县特色产业加工链条。
文旅融合: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让好物出山,也让风景出圈,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文旅也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部署开展了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和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工作。围绕着“三个专项”,在马山县精心筹备和精准对接下,“马山好景”也搭乘着展销活动的东风,亮相深圳繁华地带。
位于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的水锦顺庄旅游景区,拥有长达数10公里的大峡谷,其在活动现场展示的旖旎风光让路过的市民不由得停下脚步观赏。景区不仅风景秀丽,更凭借完善的旅游配套与独特的休闲体验,于2018年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还入选深圳首批技术工人疗休养基地,堪称马山县农文旅的“名片”。
而这张“名片”的亮眼,离不开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的持续赋能,亦是马山借协作推动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1年以来,福田区累计投入500万元粤桂东西部协作资金,为景区建设生态停车场、民俗文化广场等设施;针对农文旅发展短板,实施“广西数字农文旅——为村共富乡村计划”,投入50万元培育经营性人才、推广数字化运营,以带动项目村数字化农文旅新业态的发展,补足“软实力”。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才队伍逐步建强,马山县农文旅产业顺势实现“点面突破”,更主动搭建桥梁引进湾区游客。今年暑假期间,近700人参与的马山最美“村跑”(古零站)串联特色打卡点,以“体育+文旅”打造特色体验,吸引了从深圳前来参赛的选手;8月,弄拉景区与水锦顺庄大峡谷入选广西休闲农业协会发布的5条休闲农业避暑精品旅游线路之一,进一步打响在湾区的知名度。景区更借“马山有福 珍品入湾”粤桂协作展销活动,主动对接大湾区高端市场,与广东旅游企业洽谈客源互送合作,推动湾区游客走进马山。
如今,粤桂协作已成为马山县激活农文旅产业发展潜能的纽带,在其助力下,马山的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不断被深度挖掘,农文旅融合业态愈发完善。曾经的“绿水青山”,正在通过产业升级、消费激活,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山银山”,形成“产业促消费、消费带文旅、文旅反哺产业”的良性闭环。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马山获得粤桂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2.64亿元,实施协作项目61个,在福田的鼎力支持下极大地提升了产业、人才、劳务、消费、农文旅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未来,两地还将继续深化协作,既让更多湾区市民品味马山珍馐、见证“好物出山”的丰硕成果,也让更多游客体验到马山风情、参与“游客进山”的具体场景,让“马山有福”的故事在粤桂共赢中持续书写新篇。
文 | 林园 李夏
图 | 颜业宏 王磊 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