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历史,直观反映就是林立在各个角落里的建筑。建筑形态不同,给城市带来的气质就大相径庭。
在弥勒老城区的闹市中,有一处古老的建筑静静矗立——文昌宫。这里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弥勒文化的灵魂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昌宫,感受弥勒的文化脉动。
弥阳文昌宫位于弥勒市弥阳街道环城北路110号,建筑占地面积256平方米,始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风雨,承载着弥勒地区独特的科举文化、建筑艺术与民间信仰。
据文字记载来看,文昌宫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朝,现存建筑是经过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重建和近现代的多次修缮而成。文昌宫在明天启三年(1623年)初建时作为弥勒州学府,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在原址重建主殿。
文昌宫建成后,成为县城士绅祭拜文昌帝君、弥勒历代学子学习、弹洞经音乐的场所,民国中后期普及教育作为学校,1981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文昌街片区改造后,与旁边的建国楼共同构成文昌文创广场核心景观。现已作为地标性文物建筑正式对外开放,每周一到周日可以免费参观。
弥阳文昌宫是典型的单体阁楼式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融合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审美需求,不仅展现了歇山顶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屋檐设计的匠心独运。
弥阳文昌宫建于1.9米高的台基上,正中有垂带式踏跺9级。其建筑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石狮及天球宝瓶柱础,梁柱头饰以龙头云纹和凤凰花卉透雕,使得整体造型庄重优美,在滇东南文昌文化古建筑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昌帝君,又叫梓潼神,是道教供奉的主宰功名利禄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登科举士的守护神。文昌帝君神相端庄威严、有君临天下之势,相传他是主宰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神。
文昌帝君的原型被认为是西氐人张亚子。张亚子生活在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他迁居到了梓潼七曲山。在那里,他为人治病、教化民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张亚子去世后,百姓怀念他,逐渐将其神化,认为他是文昌星的化身,掌管功名利禄。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文昌宫在文人士子心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文昌宫被视为文昌帝君在人间的居所,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学子来此祈求保佑,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
文昌帝君像左侧设有弥勒市重要文脉领域碑匾拓片墙,精心陈列着珍贵碑刻、匾额的拓片,生动展现了弥勒的历史文化积淀。
文昌宫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重要中心。历年文史类、理工类的学子明星榜和弥勒进士榜数不胜数,还有专门的文创、拓印和书法体验区。
来到这里不妨尝试一下书法和拓印,这些带着墨香的宣纸,既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见证,更是值得珍藏的文化记忆。
作为滇东南地区文昌信仰的重要传承地,弥勒市现存6处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昌宫,分别是弥阳文昌宫、朋普文昌宫、竹园文昌宫、拉里黑文昌宫、竹园沟外文昌宫、虹溪文昌宫,这些文昌宫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
老建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们静静承载的故事。除了千百年延续的文化传承,每次走近这些古老的建筑,都能感受到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文化气息。
这样一处古老沧桑的存在,仿佛跟周边热闹的街区隔绝了时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文昌宫正以它独有的方式,续写着这座城市与文脉的时光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