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我和近40位企业家学员,完成了一场为期3天的徒步挑战。
这是“问道内心”计划的第二年。在去年的四川小相岭后。今年,我们来到了群山环绕的吉林松花湖。
找找我在哪
3天,21.4公里,大约800米的爬升。在徒步界,这只能算“入门线”。但许多久坐办公室的伙伴都说,这真是一次对心灵的探索。
这些伙伴里,有人带着伴侣来、有人带着孩子来;有人带着创业伙伴、有人带着公司团队;有人说,自己每天运动量不到1000步。有人说,自己是来完成未尽的遗憾。
还有人说,他是来寻找一个答案:究竟为什么这么多创业者,这么喜欢用“户外运动”折磨自己?翻高山、走戈壁、爬乞力马扎罗。到底图什么?
我说,因为人生总会经历困难。有些困难你可以请教高人。但更多的时候,你只能靠自己。就像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
你可以向别人要经验,你可以向世界要答案。但只有向内心,你才能要到力量。
很多感悟想要分享。来,今天咱们一起走走美丽的松花湖。
01
徒步就像创业,慢即是快
出门进山。开始1.5公里,路途平缓,像是个热身运动。不少伙伴露出了“不过如此”的表情。几位年轻人,甚至远远冲在前面。
没想到紧接着,就是一段高差300多米的斜坡。300多米,相当于爬100多层楼,登顶一个埃菲尔铁塔。这不是一个小距离。
持续的爬升
果然,走路不累,爬坡累。平时运动不够的伙伴,立刻气喘吁吁,心脏几乎跳出嗓子眼。很快,整个队伍都慢下脚步,在斜坡上喝水修整。
爬不动了
教练孙涛开始向我们分享登山诀窍。他说,登山最重要的,不是跑的有多快,而是能一直保持稳定的功率输出。
翻译成大白话:最完美的速度,不是急速奔跑。而是你能保持一直走,但不要停。
他说,多来几次山野,你总能看到两种人。一种,铆足了劲往前冲,恨不得一口气爬到山顶。很快就体力不支,歇半小时才能缓过气来。另一种,脚步平缓,呼吸匀称。看起来不紧不慢,但从不停歇。
你猜猜,最终谁会先到山顶?一定是那个“慢慢走”的人。
你看,这多么的像创业。它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竞争对手的步伐打乱。用尽各种冲刺技巧的弄潮儿,终将败给苦练内功的长期主义者。
最终,你会发现,那些看似不紧不慢、甚至有点“笨”的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在了前面。
02
永远相信专业,敬畏自然
来到户外,少不了谈谈装备。在我看来,衣服只分两种:户外和其它。
我并不追求穿名牌。身上都是很普通的衣服鞋子,经常浑身上下加一起不到4位数。对我这种直男来说,衣服真没多大差别,无非是手感舒服一点,褶皱少一点。但户外用品是个例外。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身处乞力马扎罗之巅,或是茫茫戈壁中。那冲锋衣就不只是一件外套,而是“保命的家伙”。
鞋子防滑性能不够,你可能会走三步摔两步,一路打着滚下山。防水性能不够,你的衣服和鞋子可能会湿透。沾满水的衣服会不断带走你的体温,如果再加上大风。即使是并不寒冷的夏天,人也可能失温。
水平怎么样另说,帅要耍够
在出发前的准备会上,领队们反复强调,一定要穿大花纹的徒步鞋。不建议穿普通运动鞋,更禁止穿皮鞋凉鞋这些乱七八糟的鞋子。
我的同事玄子不信邪,穿了一双工装靴。结果马上吃到了苦头。不仅磨脚,而且打滑。
我问她,有什么感受?她说,看来真不是说着玩的。做越难的事情,越要相信专业的力量。
到达营地,本以为可以安心休息。没想到当天晚上,我们又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你看,这是主办方为我们准备的营地。几排整齐的帐篷。伙伴们看了都特别兴奋,睡帐篷才是户外的精髓。
睡帐篷才是户外的精髓
结果你猜怎么着。当天下午开始,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几个不牢靠的帐篷,被狂风掀了个底朝天。
狂风过后,被掀翻和吹进树丛的帐篷
这么大的风,有些帐篷可能不够安全,怎么办?领队孙涛做了一个临时决策:在旁边屋子的一个小会议室里,大家席地而睡。户外的经典大通铺,这次也体验到了。
听着狂风暴雨,我不禁生出一股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登山,是征服未知的大自然。而创业,是征服未知的商业世界。
在这个过程里,一定要相信专业的力量。专业的装备、专业的人。同时,对未知的世界永远充满敬畏。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当你爬上一座高山时,一定要清楚:
不是我们征服了高山。而是高山慈悲,给我们机会去挑战他的伟岸。
03
一起做过大事,才是团队
很多公司是带上团队一起来。我也带上了润米的部门负责人。我心里把它当成一次“团建”。
润米伙伴们,我在最后给大家拍照,没来得及摆Pose
我知道,很多人痛恨团建。很多公司的团建,其实都是“团灭”。
原因也很简单,不仅占用休息时间,还强迫大家表演各种无聊的节目。还要听老板发表讲话、点评工作。甚至会给所有人这样一种感觉:公司出钱带你们出来玩,是莫大的恩情。
我一直觉得,这都是误解了团建的本质。
团建,有一个无比重大的意义:创造一段“共同记忆”。
想想看,为什么大学同学的感情,经常历经几十年仍令人怀念?因为大学四年,同住一个宿舍,有着数不清的“共同记忆”。
大型项目也有这个作用。每年我们都会加入一些新同事,大家不够熟悉。但一次年度演讲后,大家都会觉得互相之间感情更紧密了。因为有了一种“并肩战斗”的感觉,是在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哇,你的那个点子真棒。哇,没想到你竟然这么靠谱。
你看,这就是共同回忆。
但问题是,平时大家守在办公室里,有繁忙的业务、考核的压力。心里存下的只有工作记忆。
而团建,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创造“工作之外的共同记忆”。
我摔跤,你扶了我一把。我带了牛肉干,分给你一大块。水喝完了,咱们俩共饮同一瓶。
甚至,是一些平时注意不到的闪光点。比如,有人看到一块松动的石头,担心后面人踩到滑倒,就捡起来扔进路边丛林。有人看到一个别人丢下的空瓶子,捡起来装进塑料袋。会让人由衷的感慨:平时没发现你还有这一面。
而这种共同记忆,会成为下一次战斗时无所畏惧的铠甲。让每一位伙伴,可以放心地把后背交给战友。
所以,一定要多和重要的人出门,塑造独属于你们的共同记忆。
你看,这是队伍里的一对情侣,他们互相帮助,搀扶向前。你累了我等你,我累了你拉我。
令人羡慕的爱情
我相信,此后,他们更能携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04
户外运动,是增加心力的容量
即便已经走过无数座山,登顶的喜悦,还是像个傻孩子。
说完这几大感悟,也许你能有点理解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创业者,这么喜欢用“户外运动”折磨自己?
因为创业这件事,永远没有一帆风顺。一定会经历无尽的孤独和难以想象的艰难。
艰难时刻靠什么?靠“三力”:脑力、体力、心力。
大家都熟悉脑力和体力,但却容易忽视了心力。
什么是心力?是面临巨大困难也从不言败的决心。是努力石沉大海也决不放弃的信念。是面对至暗时刻也能爬出低谷的意志。如果没有心力,脑力和体力就会因为“想放弃战斗了”,前功尽弃。
心力,是支持你走到下一个“目标”的发动机。
我们用读书增强脑力,用健身增强体力。很多人却不清楚,该如何增强心力。
在我看来,户外运动,就是磨炼心力的最好方式。
回想2009年5月。我参加“戈壁挑战赛”。那是比赛的第三天,我已经在茫茫戈壁里走了整整两天。而今天的目的地,还有28公里。
2009年的我,戈壁出发前抹防晒霜。有点青涩
28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半个马拉松还要多、相当于从天安门走到首都机场、相当于从东方明珠走到上海迪士尼。
而当时的我,两条腿都受了重伤。左腿,膝盖扭伤。右腿,脚踝扭伤。
左腿膝关节不能弯,右腿踝关节不能弯,走起来就是一种非常诡异的姿态。实在找不到当时的视频了,我模仿一下,你凑合感受一下。
怎么办?弃赛吗?不行,我没法同意,我过不了自己这关。然后,我就生生用这个姿势,走完了剩余28公里。
随着一阵阵疼痛,我竟然进入了“心流”状态。耳朵里,开始真正地听见风声。眼睛里,开始真正看到戈壁滩。我感觉我的灵魂正在体外,默默地看着我艰难地行走,但心里,却充满宁静。
当我拖着肉体走过终点的那一刻,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淹没了所有的痛苦。这就是心力的磨练,这就是对自我的超越。
那次回来之后,我觉得,我蜕变了。这种事情都坚持下来,还有什么困难是我扛不下住的?这就是“心力”的力量。
这些年,我见到无数伙伴,体验到了和我一样的快感。一步步完成对自己的超越。
这次徒步,我就见到了两位去年也来参加的老朋友:刘向东和迟源。
05
刘向东:今年,我是来交作业的
这位,是刘向东老师。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组织健康顾问,尤其擅长打造高管团队和改善会议。
他今年58岁,是队伍里最年长的伙伴。
作为我们的大长辈,他非常照顾大家。去年在四川小相岭,他背了一大背包的水果、黄瓜、零食,路上分给大家吃。
结果,第一天临近山顶,他双腿抽筋儿,完全无法行走。可是荒郊野地的,怎么办?我们忘记从哪里找当地村民借来了一头骡子。我牵着骡子,骡子驮着他下了山。从此我们公司多了一个梗:刘润为向东老师牵马坠蹬。每次聊到,都会哈哈大笑。
但他不服老,更不服输。今年走不完,那就明年再来。这一年里,他每天都在锻炼身体。我们甚至建了一个“汗水合伙人”群。互相监督,绝不偷懒。
在今年的准备会上,他说,我准备了整整一年。今天,我是来交作业的。
类似的故事,还有迟源。
06
迟源:让自己变强,你才能帮助他人。
这是迟源,是一位90后医学博士。她的职业经历非常有趣,早年在求学时遭遇困难,她选择了创业,不走传统的学术发展路线。结果反而快速成长,超越同龄人,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成绩。
去年在小相岭,她自告奋勇当了组长。期待可以照顾好大家。但她发现,当好一个领导者的基础,是有足够的体能。能轻松走下全程,才能有多余的精力控制节奏、照顾队友。而她,在身体素质上还有很多不足。
她说,那次之后,她不服输,发誓要做一个全新的自己。这一年里,她疯狂的锻炼、健身。减重了整整15斤。她常驻意大利米兰,身边就是巍峨的阿尔卑斯山脉。她每周末都去爬一座山,锻炼登山技能。她还参加各种户外团体,学习领队们的领导力、责任心。身边的朋友都被她的变化惊叹到。
你看她今年的状态,真是英姿飒爽。
准备会上她说,她每天都在掰着手指头,期待着今年的“问道内心”。活动一宣布,她马上就报名。今年,我一定要做一个称职的队长。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不然,我过不去自己这关。
果然,这次她又肩负起了照顾全队的责任。跑前跑后,照顾体力较弱的队友,确保没有人掉队。这一年的蜕变,真是令人惊讶。
她说,问道内心之后,她更加明白一个道理:让自己变强,你才有力量去真正帮助别人。
没错,一个人的改变,永远来自对看到“更好自己”的渴望。
07
教练孙涛:10年不见,人生已是新顶峰
这趟旅程,我还惊喜的见到了一位老朋友:总教练孙涛。十年前我去非洲爬乞力马扎罗时,他就是我的领队。
十年没见,我们在各自的领域精进。真没想到,他如今已经是中国登山队的教练。爬过5个大洲的最高峰,成功登顶过世界之巅珠峰。在户外登山领域已经小有名气。
这次见面,回忆起十年前的往事,聊到这些年的进展,我们开怀大笑。我真心为他的事业感到开心。
时间的力量,就是这样迷人。它自顾自的流逝着,对所有人都一样的公平。
而怎么利用这从不停歇的时间,就在每个人的内心。
08
大自然用它的色彩魔法,照耀着每一个人
8月的东北,又刚刚下过雨。很美,各种菌子拔地而出。我每走几步,就忍不住停下来拍照。
大自然太美了
分享几张照片,真的太美了,美到令人窒息。
图片可左右滑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张照片,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如果你知道名字,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同行的薛明老师说,她也特别喜欢这张照片。
翻着它,我突然想给这张照片,起一个很长很长的名字:
大自然在以它无与伦比的色彩魔法,时刻照耀着每一位赶路人。
最后的话
短短的4天,要说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那是吹牛。但至少,我们都从内心的深处,找到了一丝力量。
这21.4公里的路,不只是通往山顶,更是通向的内心。一抬头,仿佛看到的不是连绵的群山,而是自己一路走来的倒影。你或许曾被生活磨平棱角,或许曾因疲惫而止步不前,或许曾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
可你看看身边的每一个人,看看他们眼中的泪光,那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因为找到了自我。
回到上海,我又踏上了出差的路。问道内心,只是一个起点,它不会是终点。
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这一刻,我已经准备动身前往肯尼亚。去看看非洲这片商业的新兴热土,正在绽放出怎样的花朵。这次行程的感悟,也会在下周开始与你分享。
当然,去到夏天的肯尼亚,少不了观看一场动物大迁徙。那里,有潜伏在暗处的狮子和猎豹。它们是凶猛的竞争对手,在暗中观察,随时准备扑向掉队者。中间,还要跨越那条著名的“天国之渡”,马拉河。河水湍急,是未知的风险。河中,有数不清的鳄鱼。它们潜伏在水面之下,已经等待了一整年,只为这场生命的盛宴。渡河时,巨大的恐慌会导致踩踏,无数生命甚至不是死于天敌,而是死于混乱本身。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生命,倒在这条悲壮的迁徙之路上。
这一切,多么像壮阔的商业世界。有困难、有机会。有新生、有死亡。这也是为什么,我将今年年度演讲的主题,定为“大迁徙”
9月,我会准时赶回上海,开始闭关。只为在10月25日那天,为你呈现一场商业盛宴。
所以,我想诚挚的邀请你,来到现场,见证这场我花了一年时间准备的演讲。
10月25日,上海,我们不见不散!
观点/ 刘润 主笔/ 歌平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