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位女子请24位陪爬一起登顶泰山,花费近3万元。陪爬年龄最小19岁,最大不超过26岁。
当事人郭先生称,一路上会给她们扇扇子,哄她们开心。他们还抱着40斤的小朋友登山,孩子全程脚没有落地,被接力抱到了山顶。
近些年,“陪爬山业务”在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喜欢爬山的年轻人选择“陪爬山”这份工作。一些社交平台上,很多人都会主动发布陪爬的业务介绍,比如身高、爱好、免费拍照等。
陈先生表示,他主要负责给客户提供拎包、搀扶服务,或提供“情绪价值”;至于一天或一年能挣多少钱与个人有关,“我每天要付出十七八个小时,还要直播三小时,不是说来个人都可以挣那么多。”
通过查看陈先生的社交账号,记者发现,陈先生曾在2024年发布一条“陪爬”简介,上面标注他25岁,是年轻体壮的专业爬山爱好者,且性格开朗,能为客户提供齐全的爬山装备、拍照设备以及当地游玩攻略。
五一假期期间,不少人承接登山陪爬任务5月5日,泰山陪爬小伙陈先生也终于结束了五一陪爬工作。
一趟7700多个台阶,白天爬完,晚上接着爬。五一四天全部都吃住在泰山,我们都不出景区,出去还得再买门票呢。”陈先生介绍说他这个五一期间大概爬了近8万个台阶:“一天接两单,每天一千多点,挣了大概五千左右吧”。
对此
网友表示这真的赚辛苦钱
也有人担心其膝盖健康问题
也有网友表示陪爬能收获情绪价值,这也是大多数人决定购买陪爬服务的一大初衷。有消费者透露,陪爬者长期研究同一景区,能够准确制定线路图并提供景点讲解,会让爬山的过程不再枯燥。据记者观察,这也是大部分年轻消费者的共鸣。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作为新崛起的一片市场,陪爬行业也存在着诸多发展问题。
几位首次找人陪爬的游客对记者表示,他们都遭遇了骗局。据悉,有游客在出游前10天通过社交平台与一位陪爬者建立联系并支付了100元定金。她本以为这是一段新奇的体验,但当抵达景区后,却发现已经无法联系上陪爬者。此外,即使在转账支付定金时曾受到过诈骗提醒,仍有部分消费者落入圈套。
此外,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部分陪爬人员存在服务态度消极的情况,甚至会催促登山、嘲笑消费者。
对此,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芮欢月律师表示,陪爬行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领域,目前尚缺乏相应明确的服务规则和标准。她指出,随着陪爬山市场的持续升温,被利好吸引的更多从业者可能纷纷涌入,而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和当下的监管缺失会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可能滋生不法欺诈行为,进一步增加游客安全风险及权益受损风险。
“当下陪爬服务提供者主要通过社交平台招揽顾客,且普遍采用口头约定,双方权责并不明确。因此一旦发生意外或纠纷,游客权益亦难以获得有效保障。” 芮欢月律师认为,有陪爬山服务需求的游客应谨慎选择陪爬人员,并尽可能通过签订书面协议或其他形式的留痕记录来明确双方权责,降低潜在的法律风险。
来源 | 大象新闻综合潮新闻、中国新闻网、羊城晚报、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