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一桌菜皆大欢喜的背后,藏着门道与处世学问。
闲时胡思乱想,觉得还是武松那年岁更随意潇洒。途经某食肆,恰好饭点。但见有人来,店小二早早便迎上前来。客官想吃些什么?有饱肚的只管端上来,问恁多做甚!好嘞。茶水麻溜倒上,赔笑退下。
不多时,切好的牛肉配一二小菜,坛子水酒必不可少。拿一只方形木托盘端着,左躲右闪疾步上得楼来,口里喊道,“酒肉来也……”哪还要什么菜单?话说光盘行动已进行多年,吃多少点多少,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实则并不简单。
摸摸票子,兼顾面子。老人喜软,小孩好硬。一桌子菜得兼顾色香味俱全,主宾皆欢,方可事半功倍。菜若是点得不好,多花钱事小,关键吃力不讨好。
做酒店管理多年,私以为,女士与小人可多点素菜,甜品收尾;男士多,点菜则需费点心思——无酒不成席,下酒菜开局。点热菜须留意“蒸、煮、炖、炸”,烧法虽并不鲜见,但所费工序与时间迥异,直接影响上菜速度。
进得饭店,多数人往往才刚落座便迫不及待招呼服务员点菜。
劝您稍安勿躁。尤其去到一家陌生餐厅,落座前不妨先花十几秒钟放眼四顾。左邻右舍的桌子上都摆了些什么菜?貌似随意一瞥,是为观察菜量大小、菜品卖相以及吃剩程度。心中有了“上镜率”,点起菜来便成竹在胸,性价比决然不会差。
倘若恰逢高峰期,食客蜂拥而至,多数桌的菜都没上齐,说明后厨此刻正忙得四脚朝天。何不先点二三冷菜细嚼慢品?那些需长时间烹制的菜,譬如“蒸、酿”一类,少点或干脆不点。
服务意识好的店家,培训后方可上岗,点菜的过程中会及时提醒食客适可而止。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你点了一道又一道,服务员默然杵边上只管记。待等菜上齐,堆碟落碗,望而兴叹。哪里吃得完?
我的朋友去吃饭,总习惯要问今日主打菜或特色推荐。小妹一听,喜笑颜开。究其根本,饭店每售出一款特价或主推菜,有提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复一日,数目相当可观,常常赶超基本工资。此乃业内所共知的秘密,心照不宣。
越是反复推荐的菜品往往越暗藏玄机——几日前进的一批活鱼虾蟹,卖个几天陆续阵亡。若是当日不能将“成菜”(大锅一次性烧出来)彻底清仓,原料放至隔日就变质。
后厨每月有成本控制,丢弃的厨余垃圾会导致直接成本受损,此乃毛利管理的基础前提。
办法总比困难多。
常看见酒店门口立了大大的水牌,花式立体字,广而告之“今日招牌特价菜”。常换常新。
有人以为去饭店点家常菜最省钱,以讹传讹。越是家常菜,性价比越低。譬如一道西红柿炒蛋或酸辣土豆丝,动辄十几二十块,大饭店更高,利润空间急速膨胀。故而点菜选中等价位,方为明智之举。
不禁想起一些十分久远的镜头。大学宿舍里有个同学老家赣南,假日里请我们去她老家玩。特意去当地最有名的饭店吃饭。菜点好,同学再三叮嘱,炒菜时不要放辣啊。师傅听得一脸茫然。待菜端上桌,才刚入口,火辣的感觉在舌尖弥漫翻滚,一时间喉头发痒,涕泗横流。
其实师傅只搁了一星半点平时用做颜色搭配的当地最不辣的绿辣椒。那天他站在厨房门口频频张望,搓着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菜不放辣,该怎么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