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 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
春天困成“点头虫”,夏天瘫成“融化冰”,秋天燥成“撒哈拉”,冬天冻成“冰棍儿”——别再怪自己“体质差”!中国人体工程学研究院联合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用2000组实验数据验证:每个季节的身体不适,都是大自然在提醒你“该换养生模式了”。老祖宗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不是玄学,而是顺应时节的健康密码。今天就手把手教你:春天怎么把“春困”赶跑,夏天如何清爽不黏腻,秋天怎样水润不干燥,冬天如何暖成“小太阳”——四季养生,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一、春天:把“春困”变成“春醒”,养肝就是“开外挂”
“春眠不觉晓”不是浪漫,是身体在“喊救命”!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的中医专家李教授解释:“春天阳气从地下钻出来,人体的气血也跟着‘动起来’,如果肝没养好,气血跑不动,人就会犯困、没精神——养肝,就是春天的‘能量充电器’。”
吃对“绿色能量包”,肝爽了人就醒了
中医说“肝喜绿”,现代营养学也发现:春天的绿色蔬菜,藏着“唤醒身体”的密码。菠菜含丰富的叶绿素,能帮肝脏“解毒”;芹菜的膳食纤维像“清道夫”,把肠道垃圾扫干净(肝和肠道是“好朋友”,肠道干净肝才轻松);茼蒿的特殊香气能疏肝气,吃着吃着,郁闷的心情都变好了。
养生基地的“春季黄金食谱”一定要试试:
• 韭菜炒虾仁:韭菜是“春菜之王”,性温能“升阳气”,搭配虾仁的高蛋白,早上吃一盘,一天都不犯困;
• 绿豆芽炒木耳:绿豆芽清热,木耳排毒,大火快炒脆生生,比薯片还解馋;
• 菊花枸杞茶:白菊花清肝明目(对着电脑的打工人必备),宁夏枸杞多糖能“喂饱”肝脏,温水冲泡,上午一杯神清气爽。
30岁的上班族小周亲测:“以前春天总靠咖啡续命,现在每天中午吃凉拌菠菜,下午居然不困了,连老板都夸我‘状态在线’!”
动出“阳气感”,把身体从“冬眠模式”拽出来
春天总躺着,阳气会“堵在身体里”,越躺越困。研究院的实验显示:春天上午9-11点(太阳刚出来,阳气最足时)运动20分钟,能让大脑的“清醒激素”(血清素)增加40%,比睡懒觉管用10倍。
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的“春季唤醒运动”,简单到“懒人也能坚持”:
• 放风筝:仰头看风筝时,颈椎跟着“向上拔”,僵硬的肩颈瞬间放松,风一吹,脑子都清醒了;
• 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个动作能拉伸两侧肝胆经,做完感觉腋下“热乎乎”,像打开了“能量开关”;
• 公园散步+拍胆经:走路时用手掌拍大腿外侧(胆经的位置),从膝盖拍到胯骨,两边各拍100下,能帮胆汁分泌(肝和胆是“兄弟”,胆动起来肝也舒服)。
退休教师王阿姨的体会:“每天早上和老姐妹去公园拍胆经,以前春天总头晕,现在走3000步都不喘,买菜拎重物都有劲了!”
睡好“养肝觉”,比涂护肤品还管用
“人卧则血归肝”,春天睡得好,肝才能“满血复活”。研究院监测发现: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肝脏“排毒效率”最高,这时候不睡,相当于“肝在加班还没工资”,第二天准没精神。
春天睡觉有两个“黄金时段”:
• 晚上10:30上床:别刷手机(蓝光会让肝“误以为还是白天”),可以读5分钟纸质书,让大脑慢慢“关机”;
• 中午眯20分钟:春天的午觉像“快充”,但别睡太久(超过40分钟会进入深睡眠,醒了更累),趴在桌上垫个软枕,或者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都行。
25岁的美妆博主小艾改过作息后:“以前熬到凌晨2点,春天脸黄得像‘小黄人’;现在11点睡,一周后同事说我‘皮肤透着光’,连粉底液都省了!”
二、夏天:把“苦夏”变“爽夏”,养心祛湿是“降暑秘籍”
“夏天热到不想动,吃啥都没胃口,空调房待久了还浑身疼”——这不是娇气,是“心和湿气”在打架!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的研究显示:夏天人体新陈代谢快,心脏“跳得勤”容易累;加上雨水多,湿气容易“赖在身体里”,人就会又累又黏——养心+祛湿,是夏天的“清凉魔法”。
吃点“苦”更舒服,心凉了人就爽了
“夏天吃苦,胜似进补”真不是骗你!苦味食物里的“苦味素”,能刺激舌头的味蕾,让没胃口的夏天突然“想吃东西”;更神奇的是,苦瓜、莲子心这些苦味,能让“烦躁的心脏”慢慢平静(中医说“心主神志”,心不烦了,人就不觉得热了)
但夏天吃苦有“门道”,别盲目:
• 苦瓜别焯水:很多人怕苦把苦瓜焯水,其实苦味素遇热会流失,最好切片后用盐腌10分钟(去点涩味),直接清炒,保留“清热力”;
• 三豆饮当糖水喝:赤小豆(祛湿)、绿豆(清热)、黑豆(补肾),三种豆提前泡1小时,煮到开花加少量冰糖,放凉了喝,比冰奶茶解渴还健康;
• 姜枣茶早上喝:别以为夏天不能吃姜!早上喝杯生姜红枣茶(3片姜+5颗枣煮10分钟),能帮身体“排寒气”(空调吹多了的人必喝),但别晚上喝(会让人兴奋)。
厨师长老杨的夏天秘诀:“每天早上喝姜枣茶,中午炒盘苦瓜,以前夏天总犯的心慌、头晕,今年一次都没犯,干活都有劲!”
动出“汗”才通透,湿气跟着汗水跑
夏天怕热不动?小心湿气“赖上你”!研究院的实验证明:夏天适当出汗,能把皮肤里的湿气“逼出来”,人会变得轻盈不笨重。但夏天运动有“三不”:不中午晒、不猛出汗、不立刻吹空调。
养生基地推荐“夏日舒服运动清单”:
• 傍晚游泳:水温比体温低3-5℃(最舒服),游15分钟相当于走路1小时,还不晒黑;
• 阳台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早上7点或晚上7点,对着阳台做这个动作,能拉伸脾胃经,帮身体“运化湿气”,做完肚子会暖暖的;
• 饭后靠墙站10分钟:夏天吃得多怕胖?吃完饭别躺,背贴墙站10分钟(脚跟离墙10厘米,挺胸收腹),既能消食,又能让湿气“往下走”(别小看这10分钟,坚持一周,肚子会变平坦)。
宝妈小陈的变化:“以前夏天总窝空调房,浑身黏糊糊的;现在傍晚带娃去小区泳池玩半小时,回家冲个温水澡,皮肤摸起来滑溜溜,连湿疹都好了!”
睡好“子午觉”,心脏“不加班”
夏天“昼长夜短”,心脏比平时“多干活”,必须好好休息。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的“子午觉”研究显示:中午11点-13点(午时)、晚上23点-1点(子时),心脏需要“喘口气”,这时候睡觉,相当于给心脏“充电”。
夏天睡觉要注意:
• 别贪凉:空调别低于26℃,肚子上盖条薄被(脾胃怕凉,凉着了会拉肚子);
• 午时眯一会儿:哪怕10分钟也行,趴在桌上用胳膊当枕头(别压着脸),醒来后喝口水,下午干活不犯困;
• 晚上别吃太饱:睡前3小时别吃东西,不然胃会“喊心脏帮忙”,让心脏没法好好休息。
护士小张的夜班秘诀:“夏天值夜班前,中午一定睡20分钟,晚上上班不容易累,心脏也不突突跳了!”
三、秋天:把“秋燥”变成“秋润”,养肺是“保湿秘籍”
“秋天一到,嗓子干、鼻子痒、皮肤脱皮像蛇蜕皮”——这是肺在“喊渴”!中医说“肺喜润恶燥”,秋天空气里的水分少,肺容易“干得冒火”,连带着全身都干燥。养肺,是秋天的“保湿密码”。
吃“白色润肺餐”,从里到外都水润
白色食物和肺“最投缘”:雪梨的水分像“天然保湿水”,能润嗓子;银耳的“胶质”像“润滑剂”,让呼吸道不干痒;山药的黏液蛋白能“保护肺黏膜”,帮肺“锁住水分”。
秋天吃白色食物有“最佳吃法”:
• 雪梨别生吃:生梨性凉,秋天吃多了会拉肚子,最好煮成“川贝雪梨汤”(雪梨+3克川贝+少量冰糖,煮20分钟),温着喝,润到肺里;
• 银耳泡发有讲究:用温水泡银耳1小时,去掉黄色的根(那部分煮不烂还硬),撕成小朵煮40分钟(出胶质),加百合、莲子,早上当早餐吃,皮肤会透着水润;
• 杏仁当零食:南杏仁(甜杏仁)润肺,每天吃10颗(别多吃,会胖),比薯片健康,还能缓解干咳。
美妆博主小雨的秋天秘籍:“以前秋天涂多少护肤品都卡粉,现在每周煮3次银耳百合汤,脸上的‘沙漠皮’居然变‘水光肌’,连化妆师都夸我皮肤好!”
动得“轻”一点,肺舒服了呼吸顺
秋天别做剧烈运动(会让呼吸道更干),温和的运动能让肺“慢慢舒展”。研究院发现:秋天早晨7-8点(太阳刚出来,空气湿润)做轻运动,能增强肺功能,连呼吸都变顺畅。
适合秋天的“润肺运动”:
• 登山望远:秋天山上空气好,爬山时深呼吸(用鼻子吸4秒,嘴巴呼6秒),让新鲜空气充满肺部,还能欣赏风景,心情也变美;
• 太极拳“云手”:这个动作缓慢柔和,配合呼吸“开步吸气,合步呼气”,能让肺部“充分扩张”,做完感觉胸口很舒服;
• 吹气球练肺活量:每天吹5个气球(慢慢吹,别用力过猛),能锻炼肺部肌肉,让呼吸更有力(尤其适合总咳嗽、痰多的人)。
退休大爷老张的体会:“每天早上去公园打太极,练‘云手’时特意调整呼吸,以前秋天总干咳,现在嗓子润润的,说话都有底气了!”
穿得“暖一点”,别让肺“受冻”
“肺开窍于鼻”,秋天的冷风从鼻子钻进去,会直接“冻到肺”,引发咳嗽、感冒。养生基地建议:秋天别“秋冻”过头,尤其是脖子和胸口要保暖。
• 出门戴围巾:脖子后面有个“大椎穴”,冷风一吹肺就容易不舒服,围巾围到下巴,既能护脖子又能挡鼻子(避免直接吸冷空气);
• 穿“洋葱式”衣服:里面穿透气的薄衣,外面套件防风外套,热了能脱,冷了能穿,不让肺“忽冷忽热”;
• 睡前擦润肤乳:肺主皮毛,皮肤干说明肺也干,睡前给全身涂润肤乳(重点是小腿、胳膊这些容易脱皮的地方),皮肤润了,肺也会觉得“舒服”。
四、冬天:把“寒冬”变“暖冬”,养肾是“抗冻秘籍”
“冬天手脚冰到睡不着,穿多少都像没穿,稍微动一下就累”——这不是“怕冷体质”,是肾的“火力不足”!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的研究发现:肾是人体的“小火炉”,冬天肾藏得好,“火苗”旺,人就暖;藏不好,整个冬天都像“冰窖”。
吃“黑色能量块”,肾旺了就不怕冷
“肾喜黑”,黑色食物里的营养能给肾“添柴加火”:黑芝麻的油脂能“滋养肾精”,让肾的“火苗”更旺;黑豆的蛋白质像“燃料”,帮肾“持续发热”;黑米的花青素能“保护肾细胞”,让肾“好好工作”。
冬天吃黑色食物要“趁热吃”:
• 黑芝麻糊别买现成的:自己用黑芝麻、核桃、小米打粉(比例3:1:1),早上用热水冲成糊状,加一勺蜂蜜,喝下去从胃暖到脚;
• 羊肉萝卜汤是“抗冻王”:羊肉是“冬天第一暖”,但吃多了会上火,配白萝卜(能解腻去火),加生姜、八角炖1小时,汤喝到微微出汗,手脚立刻不冰了;
• 栗子当零食:生栗子难消化,最好用微波炉加热1分钟(开口笑),每天吃5颗,能补肾气(但别多吃,会胀气)。
东北姑娘小宋的冬天法宝:“以前在南方过冬靠抖,现在每周炖一次羊肉萝卜汤,手脚整夜都是暖的,睡觉再也不用抱热水袋了!”
动得“暖一点”,让肾的“火苗”烧得旺
冬天千万别“冬眠”!适当运动能让气血“跑起来”,给肾“送燃料”。但冬天运动有“三不”:不出大汗(汗是“心液”,冬天出汗多会伤肾)、不在寒风中运动(冷风会吹散阳气)、不早起运动(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动,那时阳气足)。
冬天的“暖身运动”推荐:
• 晒背散步:中午12点-1点,背对太阳散步20分钟,阳光能透过衣服“晒到肾的位置”(后腰两侧),像给肾“烤火”,晒完浑身暖洋洋;
• 八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弯腰用手够脚(够不到没关系,别硬掰),这个动作能拉伸腰部,刺激肾经,做完后腰发热;
• 泡脚加“料”:晚上9点(肾经活跃时)用40℃左右的水泡脚20分钟,加3片生姜(驱寒)、10克艾叶(祛湿),泡到微微出汗就停,别泡太久(会耗气)。
65岁的刘奶奶的冬天习惯:“每天中午晒背,晚上泡脚,以前冬天总感冒,今年连喷嚏都没打一个,买菜爬楼都不喘!”
睡好“长觉”,肾才能“偷偷攒能量”
冬天是“养精蓄锐”的好时候,中医说“冬藏”,就是让肾在冬天“多攒点能量”。研究院的实验显示:冬天比夏天多睡1小时(每天睡7-8小时),能让肾的“储备功能”增强20%,来年春天更有活力。
冬天睡觉要“藏得好”:
• 早睡晚起:别熬夜(21点后就可以准备睡了),早上等太阳出来再起床(7点后),别学年轻人“冬天早起锻炼”(那时寒气重,会伤肾);
• 穿睡衣别露脚腕:脚腕有个“三阴交”穴位,冬天露着会让寒气钻进肾里,睡衣选带脚套的,或者睡觉时穿双薄袜子;
• 睡前搓腰:双手搓热,放在后腰两侧(肾的位置),顺时针搓30圈,能帮肾“发热”,睡得更暖更香。
结语:四季养生,就是“跟着老天过日子”
扁鹊智慧养生基地的老院长常说:“养生不是瞎补,是跟着四季的节奏走——春天像小苗一样‘往上长’,夏天像花朵一样‘尽情开’,秋天像果实一样‘收起来’,冬天像种子一样‘藏好能量’。” 吃当季的菜,做应季的运动,睡顺应时节的觉,不用花大价钱,不用费大力气,健康就会“悄悄来”。
下次春天再困,试试吃盘韭菜炒虾仁;夏天再黏,煮碗三豆饮;秋天再燥,炖锅银耳雪梨;冬天再冷,喝碗羊肉汤——你会发现,原来顺应四季,身体会给你最舒服的反馈。毕竟,最好的养生,从来不是和自然对着干,而是和它“做朋友”,跟着它的脚步,慢慢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