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素有“西餐之都”的美誉。品尝一顿地道西餐,不仅是本地人调节味蕾的重要选择,更成为外地游客来到这座冰城的必体验项目。如今,哈尔滨的西餐正以坚守与创新并进的姿态,将地域特色风味融入经典烹饪技法,以文化体验焕活传统味道,让“西餐之都”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作为拥有124年历史的“龙江老字号”,塔道斯西餐厅不仅是哈尔滨西餐文化的见证者,更是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典范。这家百年老店不仅以传统高加索风味留住食客,更通过推出新式融合菜品、打造“博物馆式”沉浸餐厅、增加互动表演与特色打卡点等举措,持续焕发品牌活力。在浓浓的烟火气中,塔道斯正续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新篇章。
烟火气里品文化,
百年塔道斯打造“博物馆式”西餐厅
阳光倾洒的街角,百年塔道斯西餐厅静静伫立,老建筑的肌理藏着往昔故事。餐厅门外的金色雕像、厨师人偶仿佛一直在等待旧友新客到来。推开餐厅大门,欧式吊灯与木质餐桌相映,红菜汤香气裹着历史意蕴。
与餐厅外的静谧不同,餐厅内刀叉碰撞的声音、食客交谈的声音、后厨传菜的声音、服务员为等位食客叫号的声音等汇聚成了“美食交响曲”,让百年老店满是烟火气与热闹劲儿。“近两个月餐厅的客流量很大,每天11点开门营业时就有顾客来店内就餐,多数时候还要排队”,塔道斯西餐厅总监尹成权告诉记者,如今游客来到哈尔滨,不仅要吃西餐,还要在西餐厅“吃出历史”“吃出文化”。“餐厅的顾客中,有70%是游客,这个比例还在增大,可以看出游客对哈尔滨西餐的喜爱程度。”
尹总监告诉记者,塔道斯西餐厅拥有124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餐厅格外受到中老年顾客喜欢。“我们将塔道斯打造成为一个‘博物馆式’西餐厅,搜罗了百余件与餐厅以及西餐有关的老物件,中老年顾客来餐厅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能看看历史、回忆过去,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
从旅馆里的餐馆到“龙江老字号”,
塔道斯高加索美食载誉百年
塔道斯餐饮烹饪技艺于1901年由塔道斯先生开创,历经124年的历史传承。如今,塔道斯西餐厅拥有“龙江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极具保护价值老字号”等多个称号,它们见证着这家百年老餐厅的历史。
1901年,亚美尼亚人塔道斯·戈里高利耶维奇·捷尔·阿科波夫在西香坊一家名叫嘎玛利捷的旅馆里开了一家主营西餐的餐馆,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后来,随着来哈尔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本地西餐业蓬勃发展,餐馆生意也愈发红火。1920年,他将餐馆搬到了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别尔科维奇大楼的500平方米地下室,并开办塔道斯西餐歌舞厅,成为哈尔滨第一家拥有正宗高加索风味的西餐厅——塔道斯先生将具有高加索独特风味的炭烤牛羊肉、炭烤鹿肉、炭烤鱼、烤羊腿,以及鸡块汤、山鸡肉等搬上了哈尔滨人的餐桌。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画家、钢琴家、领事馆的官员们、各国旅行者、知名教授等,都曾经光顾过塔道斯西餐厅,并对其大加赞赏。1936年,世界歌王夏里亚宾世界巡演哈尔滨演出期间,下榻在马迭尔宾馆。其在品尝过塔道斯餐厅的美食后称道“味道好极了”,并赠予签名照片给塔道斯先生留念。
“守正+创新”,
塔道斯想讲更多冰城故事
“保证老味道的同时,我们也会带给客人新口味,餐厅每年平均会推出十余道新菜品。”尹总监告诉记者,近年来餐厅加大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菜品研发力度,把原汁原味的现代高加索式烹调技术与哈尔滨传统俄式大餐烹饪技术融合,使哈尔滨的传统俄式烹饪技术焕发新活力,满足了中老年消费者和年轻一代的味蕾需求。
针对外国客人,塔道斯曾推出“中式沙拉”、软炸虾仁、锅包肉、地三鲜等菜品,既满足外国客人对东北菜品的向往,又满足他们口味上的需求。为推广东北特产,塔道斯西餐厅将刺五加、臭菜、小苦菊、婆婆丁等时令野菜融入沙拉之中。同时,店里的“俄式西梅红菜沙拉”选取了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干、抚远的蔓越莓果干,让外地游客吃西餐的过程中也能品尝到“黑土地的味道”。“为了丰富顾客的就餐体验,餐厅设置了‘老楼梯+老钢琴’打卡角,增加了大型‘列巴摆台’,同时还在每晚推出乐器等表演,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互动参与。”
在“守正”和“创新”间,塔道斯西餐厅还继续讲好历史与文化的故事。尹总监告诉记者,目前餐厅内有留声机、老式收音机、老西餐器皿等百余件老物件,“塔道斯”百年文化墙上,展示着1940年的红酒票据、有餐厅广告的老报刊、餐厅历史照片,以及中东铁路全图、哈尔滨城市规划图、塔道斯本人的往来书信等,他们都是对餐厅的历史见证。“我们想继续向社会各界征集关于餐厅、哈尔滨西餐的老物件,为市民、游客讲出更多塔道斯故事、哈尔滨西餐故事”。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佳琪 文/摄/视频
编辑:刘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