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五日,民间有许许多多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无论是云南瑶族的目莲节,广东海陆丰的红心节,还是西北陇南的乞巧迎神,农历七月初五都被赋予了缅怀、守护与祈愿的特殊意义。民间传说七月初五是人鬼交界、阴阳畅叙的日子,人们“以食祭祖,以俗续心”,不仅缅怀先人,也珍惜眼前人的团圆和安康。今天农历七月初五日,记住“吃二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安康顺遂过七月!
一、吃二样
1、芋头杆煮鸡
芋头杆儿属于芋头的一个品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成圆形,灰白色,瑶族称“灰芋”。芋头杆儿与芋头相比不同的是,其地下块根不能食用,而北方芋头食用的是地下块根。瑶族喜用芋头杆儿煮鸡,汤甜味美,肉质细嫩,口感好,无油腻感。产妇奶水不足,用芋头杆儿煮鸡吃、喝汤,可增奶水量,同时具有消化功能。
食材:土鸡、芋头杆、油、盐、生姜、草果、
做法:1、芋头杆去掉叶子,撕去外皮,只用杆子部分,切成小段。2、土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清洗干净,剁成小块。再洗干净,捞出备用。姜、蒜、草果洗干净备用。3、起锅加入油烧热,倒入姜片、大蒜、草果,爆炒出香味。4、倒入清洗干净的鸡块翻炒,加入少许生抽、蚝油调味,继续翻炒均匀,让鸡块上色入味,用大火炒至鸡块即将要熟时。5、加入适量水,放入适量盐,炖煮半小时,把芋头杆沥干水分,倒入锅中,盖上盖子,焖煮15分钟。6、一道鲜香软糯的芋头杆煮鸡就做好了,即可出锅上桌。
2、吃粽粑
农历七月初五日是云南瑶族目莲节,这天必有粽粑,寓为祭祖供品,涵义思亲、祈安。粽粑软糯清香,寓意日子年年高、平安顺遂。粽粑也叫灰粽子,讲究的粽叶,带有竹子的香味,用酥麻杆草灰浸泡过的糯米,不一样的颜色,內裹鲜肉板栗,排骨板栗,得有多香,这么好的美食,别辜负了才行,配上蔬菜、胡萝卜、辣椒,蔬菜想来都行。那缕棕香味道,足够你回味一整年。
食材:酥麻杆灰、糯米、猪油、草果、盐、五花肉、箬叶
做法:1、猪前腿肉一斤,切成大小合适的肉块。2、用姜片、老抽、生抽、冰糖、白胡椒粉、醪糟、花椒、小茴香腌制到第二天早上。腌好肉,如果家里没有猪油就把猪油准备好,必须用猪油才能做出灰粽粑该有的口感,请不要随便替换。2、把糯米浸泡一晚,沥干备用。3、锅里放一大勺猪油,猪油少了,米会太干,猪油有点热了,就放草果进去,小火炒出香味,倒入糯米,抓一把糯米谷草灰放进去,和米一起炒,炒成图上这个样子就可以了。再加入适量盐,自己吃着觉得合适就可以。保持小火,不能把米炒熟了,炒出香味就关火,把糯米盛出来。灰粽粑的独特香气不仅来自里面的灰,还来自草果。4、包粽子手法跟其他肉粽一样的包,草果挑出来不要了,包的时候一定要一块瘦肉配一块肥肉肉,去皮不去皮看自己喜欢。包好后放入锅里煮熟就行。
二、做一事:祭祖祀先
农历七月初五日,云南、广西瑶族及南方部分地区,七月初五“祭祖”是大事。用新鲜食品供桌、焚香燎纸、诵读家训,一家齐心,感怀祖德,通过仪式代代相承孝道家风。
三、忌一事:忌夜出近水域
农历七月初五日,民间有夜间不宜在江河湖边逗留的传统说法,老话说:“七月初五口水开,魂随水走”,寓意防鬼邪水厄。因为天热湿气重,夜游水域易感冒、滑倒溺水。建议夜晚尽量不去水边娱乐或垂钓,避免不测。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